大會君:高考結束了,考生們所有的緊張、不安將會慢慢消失,但是隨之而來的焦慮、壓力感也會接踵而至。考後焦慮症也是不少同學們需要面對的問題。不要怕,很多事件的發生都有益的一面,相對於成績而言,伴隨我們一生都需要學習和挑戰的便是:壓力,這是每一個人的修煉,更是一種財富。
人們一直生活在兩種壓力中,一是作用於軀體的物理壓力,如大氣壓、地心吸引力、心臟壓力等,這些壓力維持生命形式。二是內在的精神壓力,如生存競爭的壓力、對危險與死亡的恐懼、人際壓力、情緒與情感的壓力等,這些壓力保持人的警覺(清醒狀態)和合適的行為模式。
壓力過小的生活讓人消沉、昏昏欲睡、機體懈怠、思維變慢。但有兩種壓力可能使機體調節失常,一是突如其來的過大壓力,二是持續不變低量的壓力。
壓力是一種不勝任感表現
壓力管理,是每個人一生的修煉。
在心理學上,壓力是個體在察覺「需求」與「滿足需求」的能力不平衡感。按照美國著名應激心理學家拉扎魯斯(Lazarus)的話,心理壓力是個人感受到的要求與資源的不平衡感,而壓力應對則是個人試圖控制這種不平衡感所做出的努力。
心理學研究表明,適度的壓力會激發人的動機和表現。按照耶基思—多德森法則(Yerkes-DodsonLaw),
各種活動都存在動機的最佳水平。動機不足或動機過分強烈,都會使工作效率下降。換言之,當個人的行為動機處於一個最優值時,其工作效率是最高的;而當個人的動機低於或高於這個最優值時,其工作效率都不能達到最佳表現。所以,適度的壓力是身心健康的保障。在運動心理學上,這又被稱為「倒U型理論」
總之,壓力對於個人來講,並非都是壞事,人在最初面對生活挫折與困境時,首先體驗到的是煩惱與焦慮,但如能積極化解,人所感到的就是力量與信心。這誠如美國第三十五任總統甘迺迪所言:「在中文當中,
危機這個詞是由兩個字組成的,一個是『危』,一個是『機』。由此,任何壓力都挑戰個人的應對能力和自我成長。
壓力管理就是培養反彈能力
面對壓力,人們需要練就壓力反彈能力(簡稱「壓彈」)。由此,壓彈指個人面對生活逆境、創傷、悲劇、威脅及其它生活重大壓力的良好適應能力,它是壓力與應對的和諧統一,是良性應激(eustress)的突出表現。壓力反彈可以起到激發潛能、振奮情緒,甚至增進健康的作用。
在這層意義上,壓彈一詞正如其字面意思所解,是「壓」與「彈」的完美結合。用俗話講,面對生活的挫折與逆境時,人既需要有耐挫折力,也需要有排挫折力。其中耐挫折力會使人勇於承受各種生活壓力,不因一時的困境而喪失鬥志,放棄對自我的信念;而排挫折力則使人善於化解各種生活壓力,以化險為夷,轉危為安。在這當中,「壓」與「彈」互為促進。
就積極心理學而言,壓彈也是一種評積極估能力。人面對不開心的事情,可以有積極與消極的評估,積極的評估會著眼於未來,儘量淡化壓力的負面情緒體驗;而消極的評估則多糾纏於過去,對自我的過失耿耿於懷,對他人的過錯念念不忘。
健康心理學把壓力應對分為三種:
(1)問題關注的應對,既通過採取具體措施來緩解壓力給人帶來的問題與困難;
(2)情緒關注的應對,既通過採取有效的情緒管理來舒緩壓力給人帶來的焦慮體驗;
(3)意義關注的應對,既通過深入的哲學思考來梳理壓力給人帶來的精神困擾。
有效的壓力管理需要在三個方面下功夫,逐漸形成適合於自己的壓力管理模式。在這當中,壓力管理有如自助餐,是需要什麼做什麼,沒有絕對統一的模式。
例如,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彭尼貝克
(James Pennebaker)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他讓受試者連續五天都花15-20分鐘寫出「一生中最痛苦的經歷」,或當時最讓人心煩意亂的事情。受試者寫出東西後若想自己保留則悉隨尊便。這種自我表白的效果驚人,因為經過一段時間,受試者的免疫力增強了,其後看病的次數大大減少,因病缺勤的天數也減少了。
做好壓力管理首要原則是要對壓力有所覺察。機體對壓力往往有一種天生的吸收-緩衝機制,一般的生活壓力會被身體轉化成活力與激情。如果一個人生活在流動的、不停變化的壓力叢中,他的機體不僅可以是健康的,也是有飽滿能量的。
覺察壓力有三個層次:稍微過多的壓力引發紛亂的情緒。較大的壓力帶來軀體各種不適反應。過大的壓力出現意識縮窄,對環境反應遲鈍,心身處在崩潰的邊緣。
壓力管理的第二個原則是平衡。軀體與精神兩種壓力有點像翹翹板,軀體壓力大,精神壓力也會慢慢增大,反之亦然。通過放鬆來釋放軀體壓力,精神的壓力也在釋放。
當我們集中心智工作太久,或者長期處在競爭的狀態裡,可通過機體的放鬆來釋放內在的壓力。而當我們懈怠太久,無所事事的時候,通過機體的運動來保持精神的活力。
壓力管理的第三個原則是處理壓力的技術。管理好各類壓力有很多可操作的好方法,如寫壓力日記、生物反饋、肌肉放鬆訓練、冥想與想像、倒數放鬆、自我催眠、一分鐘放鬆技巧等,並按照各種生活場景給予恰當的提示與指導,可以作為人們壓力管理的手冊。
壓力管理的第四個原則是保持積極心態。良好的心態可增加人們應對壓力的能力,不良的心態本身就像一團亂麻,幹擾人的內心。
當然,更主要的是要對壓力有正確的觀念。壓力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對壓力有不恰當的觀念與反應。越怕壓力就越會生活在壓力的恐懼中,喜歡壓力的人在任何壓力面前都會遊刃有餘。如果學會管理壓力,就可把壓力變成實實在在的動力:行為有效、感情豐富、精力充沛……
總之,壓力是一匹「狼」,人們要練就「與狼共舞」的功夫。壓力不可怕,關鍵在於如何與它和諧相處。
轉自 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