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婧家小廚"定期為大家奉上好吃好做的原創家常美食,喜歡就關注我吧!
「京都排骨」這道菜的稱謂主要流行於臺灣地區,其次是在海外華人地區。該菜式起源於江浙菜系的無錫,後傳播至中國各地。因各地習俗不同做法稍有不同,稱謂也有所不同。隨華人流行至世界各地,成為華人知名菜餚之一。至於京都的含義,就不可不提京蘇菜和新派南京菜在民國時期的巔峰,蔣介石、戴季陶、孔祥熙、蔣經國都是京蘇菜的愛好者。所謂「京」,是指六朝和明朝的京都,「蘇」是指江蘇,合指當時的首都南京。隨國民黨遷臺,糖醋的做法也進入臺灣菜,京都排骨成為臺灣對此菜的稱謂。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京都排骨的特點是色澤紅潤誘人,口感鹹鮮微酸甜。其做法與糖醋排骨有相同之處,都需要三個步驟:醃製,煎炸,炒制。但「京都排骨」味道雖帶酸甜,但又不同於大眾常吃的糖醋排骨,因為醃漬的時候加入了五香粉,讓這道菜的鹹香感較酸甜更突出一些。
【京都排骨食材】
原料:排骨350克,番茄醬40克,鹽2克,雞精3克,白糖5克,陳醋1湯勺,料酒1湯勺,生抽1湯勺,玉米澱粉2克。
醃料:蒜碎30克,薑片20克,蔥碎20克,鹽1小勺,雞精1小勺,五香粉10克,生粉30克,料酒1湯勺,生抽1湯勺。
【烹飪步驟】
步驟1.先準備好主要食材,蒜和蔥都切碎,姜切片,排骨洗淨後控水,需切大小一致的短段。
步驟2.先提前把排骨醃漬一下,排骨段中倒入料酒1湯勺,生抽1湯勺,鹽1小勺,雞精1小勺,五香粉10克。湯勺就是圖中這種平時喝湯的勺子,小勺就是調料盒中的那種小勺子。
步驟3.再倒入蒜碎30克,薑片20克,蔥碎20克,攪拌均勻。
步驟4.將前面倒入的調料攪拌均勻後,再倒入30克生粉攪拌均勻,醃漬30分鐘備用。這裡的生粉不限於種類,玉米澱粉,土豆澱粉,紅薯澱粉,小麥澱粉等都可以用。
步驟5.趁醃漬排骨的時間把調味汁做好,準備小半碗清水,倒入番茄醬40克,鹽2克,雞精3克,白糖5克,陳醋1湯勺,料酒1湯勺,生抽1湯勺,玉米澱粉2克。將調味汁攪拌均勻備用。
步驟6.待排骨醃漬好後就可以開始炸了。鍋中放入足量食用油,至少要漫過排骨,油溫燒至7成熱,就可以炸排骨了。炸的時候記得不時地翻動一下,讓排骨均勻受熱,特別是油放得少的情況。這裡安利一下我用的這種小鍋,專門用來炸東西的,因為小且深,所以一次用的油要比直接用炒菜鍋會省很多。畢竟油不能反覆使用,炸過一次這個油我就要倒掉了,所以經常炸東西,就可以考慮買一個這樣的小鍋。牌子我就不說了,某寶上隨便買的。
對於新手小夥伴這裡普及一下油溫7成熱應該怎麼判斷?
一般炸肉類需要七八成油溫,大概就是170°C~230°C。這個時候鍋上方會冒出大量的青煙,用筷子抵著鍋底,筷子周圍會有非常密集的小氣泡快速地冒出,這個時候差不多就是七八成熱了。
步驟7.將排骨炸至金黃色,熟透就可以撈出了,撈出後記得瀝一下多餘的油分。排骨要稍微炸幹些,這樣後面才可以多吸收些湯汁。
步驟8.另起鍋,將準備好的調味汁倒進鍋中,開中火。記得調味汁倒進鍋中之前要攪拌一下,因為靜置的時候生粉會沉底。
步驟9.開火後要一邊加熱一邊攪拌,將調味汁熬的如圖中黏稠,透亮就可以下排骨了。
步驟10.炸好的排骨倒入鍋中後,翻炒3分鐘左右,讓排骨都裹上濃稠的醬汁就可以關火出鍋了。
步驟11.這樣一份色香味俱全的「京都排骨」就做好了,步驟很簡單,做法也容易掌握。雖需煎炸,但最後經過醬汁一調,卻並不顯油膩,配一碗白飯,真是無比美味下飯!
婧家小廚的碎碎念:
這道菜用的排骨通常選用肋排,需切大小一致的段,因為需要醃製,所以通常不需要過水焯,但醃漬之前要先將排骨浸泡在涼水中,以使排骨中血水可以泡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