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同事看帶寶寶出遊的視頻,恍然發現已經帶女兒去過幾十個大大小小的地方玩過了。
記得女兒會坐之後我們每逢周末基本都會帶她外出遊玩,一開始是附近的小景點,慢慢過渡到稍遠的地方。
上周帶寶寶去了比較遠的地方玩,也是第一次在外面留宿。很多朋友不理解,她們覺得:孩子那麼小就帶著出去玩,累不累呀,小孩子什麼都不懂,在家和在外面還不都一樣。
兒童與自然網絡主席理察·洛夫在《林間最後的小孩》中,詳盡地介紹了戶外遊戲的好處,以及結構化環境和室內生活給孩子們帶來的傷害。他在書中寫道,我們盡力珍惜時間、安排時間,結果卻在無意間「扼殺了夢想的時間」。
在帶女兒外出玩的時候,我是深刻感受到她的變化。之前怕生、膽怯的表現完全沒有了,看到新鮮事物會滿懷好奇地去探索,不需要大人插手,她有自己的遊玩路線,邁著小腿一步步尋找自己感興趣的東西。
其實不止在戶外,在家或者遊樂場玩我都是扮演旁觀者的角色,只在她需要幫忙的時候提供鼓勵和協助。在安全範圍內不插手她玩什麼玩具或者怎麼玩。
遊戲自由度對孩子至關重要
科學研究表明:遊戲的自由程度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個人發展,以及為進入成人世界做準備的程度。自由玩耍對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綜合能力至關重要。
曾在一本育兒書中看到:「孩子要通過做事進行學習,而不是躲在繭裡等待大腦發育。」深以為然。我們那個時代童年真實的形成性經歷就是和鄰居小朋友一起探索、學習、玩耍,每天都充滿了各種體驗。耍完這樣耍那樣,擁有充分的自由。我們知道自由玩耍的樂趣,但是現在卻在不自覺地剝奪孩子自由玩耍的機會。
蒙臺梭利教育是世界有名的教育方式。100多年來,從幼兒園到十二年級,蒙氏學校一律採取非結構化的積極學習方法,學生要指導自己的學習,特別是要自行思考下一步要做什麼。對學生的評估依靠訓練有素的教師,而不是標準化考試。蒙氏學校幫助學生「展開」,而不是「塑造」他們。
蒙氏學校畢業生以創造力和自由思考聞名,他們在各個行業都極其成功,比如亞馬遜網站創始人傑夫·貝佐斯,兒科醫生、兒童精神病學家、哈佛大學教授貝裡·布雷澤爾頓,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家馬爾克斯,以及視頻遊戲先驅、《超級馬裡奧兄弟》的出品人威爾·萊特。
威爾·萊特在接受《華爾街日報》的採訪時曾說:「蒙臺梭利教會了我發現的樂趣。它證明你可以通過玩積木對相當複雜的理論產生興趣,比如勾股定理。你完全可以按自己的意願學習,而不是讓老師給你講解。」
玩耍就是釋放自己的思想,享受自由探索的過程。無論何時何地,都不應該把遊戲的原則和益處拋到九霄雲外。
如何讓孩子自由玩耍
1、提供能激發想像力的材料和設備。
不得不說現在大多數玩具都直接取消了想像的需要。一籃子上千個樂高積木需要孩子自己拼裝,可以拼裝成任何東西,這就有助於想像力的發展,而那些提供了構造目標、給予指導步驟的樂高組件就沒有這個功能,除非孩子自己調皮搗蛋,忽略指導。
家長可以為孩子提供各種材料,積木、塑料杯、織物、鍋碗瓢盆、玩具、盒子、運動器材、樂高積木、林肯圓木、萬能工匠玩具、藝術和工藝材料……但要讓孩子自行決定如何使用這些東西。
有個這樣的笑話說,孩子們喜歡廠家的盒子,而不是裡面的玩具。這是有道理的,因為盒子可以變成船、雪橇、房子、床、堡壘、洞、舞臺、山,而玩具呢?製造商給什麼就是什麼。
我家樹寶就是如此,喜歡家裡的鍋碗瓢盆、掃把簸箕、積木是可供搬運的磚塊、紙箱子和奶粉罐是她的儲物的器皿。
家長在給孩子購買玩具時,最好選擇那種玩法多樣(不是指可變化各種形狀的汽車飛機)的玩具。家長要協助孩子發掘一種玩具的不同玩法,比如可以騎著玩的氣囊小鹿,也可以引導孩子給小鹿穿衣、洗澡等等,激發孩子的想像力,如此進行幾次,孩子基本就能有樣學樣,自己摸索出新的遊戲玩法了。
2、讓孩子決定玩兒什麼、怎麼玩兒。
準備好各種各樣的材料,讓孩子有東西可玩兒,但關鍵是,要讓孩子自己玩兒。最多告訴孩子哪些東西可以玩兒,但家長不要規定具體的玩法。
讓孩子自己動腦筋,讓他們做想做的事,即使你覺得傻不拉幾、徒勞無益,抑或無關緊要。即便孩子只是找到一個擺脫無聊的方法也是好的,那可以培養他們在人生道路上解決問題所需要的能力。
3、努力在你和孩子之間製造空間。
孩子們一起玩的時候有衝突是必然的。當孩子之間為分東西、排次序發生爭吵時,家長請先抑制幹預的衝動,孩子需要自己解決這些問題;
當他們做事的時候,也請抑制事事交代的衝動,等他們來找你報告;當孩子報告情況時,大人可以提一些很好的問題,表達自己很感興趣,同時也加深他們對所經歷的事情和所學知識的理解。但是不要馬上跳起來幫忙。孩子可能會受傷,只要不嚴重,其實沒什麼。
做好準備,給他一個擁抱或一片創可貼,讓他們相信自己沒事,而不要試圖防止他們心煩、擦傷或扭傷,要知道孩子在自由玩耍時,這些情況在所難免。
4、做孩子的遊戲模範。
成年人也應該玩耍。和朋友在戶外草坪喝著飲料閒坐說笑,這些情況孩子會看在眼裡。這也是大人給孩子的一個示範,好讓他明白,快樂的生活包括放鬆和與朋友閒聊。
成人遊戲還包括各種愛好和「為自己做」的事,以及「只是為了好玩兒」的事。讓孩子看到你在車庫敲敲打打、修修補補,練習下吉他,挽一束毛線,玩一千片的拼圖遊戲,或者別的任何遊戲,只要是你自己的生活樂趣就好。
總結,玩耍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愉悅心情,因此,沒必要給孩子設置各種條條框框,這樣反而會失去玩耍的樂趣。
end
作者簡介:lemon青檸檬,喜歡讀書,樂於分享婚姻育兒、情感心理相關內容。人生目標是每一個今天都比昨天優秀一點點。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關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