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海西龍頭在廈門,廈門龍頭看海滄。近幾年來,隨著「三新」(新港區、新工業區、新市區)建設的加速推進,在我市新一輪跨越式發展中,全國最大的臺商投資區——海滄的發展可謂一日千裡,整個海滄的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如虹氣勢、強勁態勢和良好趨勢。
種下梧桐樹,自有鳳凰來。綜觀海滄的跨越式發展,有一條脈絡清晰可辨,就是在中央、省、市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海滄著力營造重商、親商、愛商、富商的良好氛圍,投資環境日臻完善。磁場效應、吸附效應日益凸顯,世界五百強企業紛紛在此扎堆、海內外客商爭相搶灘此地……海滄,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在海西龍頭中發揮引擎作用。
「海滄自古地靈傑,盤龍引鳳幾千秋」。在廈門出口加工區,大型臺資企業路達公司即將安裝調試生產線,擬於9月上旬投產;港資企業聯達公司首批產品不日即可出廠,達產後預計年產值10億元;臺資大型企業建穎科技(廈門)有限公司擬於今年投洽會期間開工……客商道出了他們的理由:「海滄是一塊投資的熱土,選擇好的地方一定會贏得高的回報。」一位權威的經濟學者指出,海滄如虹的發展氣勢,昭示著「三新」建設也將實現「三大飛躍」:從一般意義的港口,邁向現代化國際性樞紐港;從一般意義的工業區,邁向海峽西岸經濟區的重要工業基地;從一般意義的新城區,邁向海峽西岸經濟區重要中心城市的副中心。
疊加政策為引資助力
談到海滄臺商投資區,許多人會驚羨其雖為廈門市的一個組成部分,卻享有省級項目審批權限和開發區行政區雙重並行的管理體制。而對於廈門市委常委、海滄投資區黨工委書記、區委書記鍾興國和他帶領的區領導班子來說,優惠的政策、完備的體制,是一種信任和鼓勵,更是一種沉甸甸的責任和囑託。
18年來,地處改革開放前沿、得風氣之先的海滄,堅持化責任為行動、化囑託為動力,用好用活經濟特區、臺商投資區和出口加工區政策疊加的獨特優勢,從招商引資到擇商選資,從項目帶動到產業集聚,新陽工業區、東孚工業區、出口加工區拔地而起,廠房鱗次櫛比、生產熱火朝天,項目引進碩果纍纍、對臺交流逐步深化、經濟總量迅速提升、社會效益日益顯著,努力實現著又好又快發展。
如今,海滄港區成為全國第7個保稅港區,具備了港口發展的四大條件,孕育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大型光電項目富士康落戶海滄,海滄工業產業結構將更加優化,發展後勁顯而易見,農村城市化、農業產業化的進程將加快速度。獨特的區位、優惠的政策,使客商紛紛選擇海滄、走進海滄;優質的服務、高效的政務,使客商紛紛選擇海滄、紮根海滄,更使得海滄吸聚資金、促強企業、造福客商。
「便民冊」為企業排憂解難
作為全國最大的臺商投資區,海滄的港口、工業兩翼齊飛、雙輪並驅。如今,以港口為載體,以臺商投資為中心,注重持續、提升、運作和實效,海滄正一路高歌,突飛猛進。
近幾年來,海滄出臺了一系列扶持臺商的政策,海滄臺商投資區管委會、海滄區人民政府出臺了《廈門海滄臺商投資區服務臺商臺胞加強對臺交流合作若干意見》。惠臺新舉措分為創業、保障、生活、交流四個部分,基本涵蓋了臺企落戶創業、生產經營的方方面面,切實為企業排憂解難。
在海滄投資興業的臺商,會收到一本「便民冊」,詳細記錄聯繫緊密的政府部門、工商、稅務、金融等單位的聯繫人、聯繫方式,方便諮詢或尋求幫助。對於企業的扶持,海滄臺商投資區更是以誠相待、辦好實事。正是這種想企業所想、急企業所急的服務,幫助了臺企、也感動了臺商。一位位臺商接踵而至,一個個項目紛至沓來,一家家臺企增資擴產。
縱觀海滄10多年的發展,可以看到臺資企業在此發展壯大的軌跡。最初投資的多是臺灣中小企業中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後來,不少大企業陸續入駐海滄。海滄發揮工業的巨大張力,不斷延伸產業鏈條、推動產業擴張,構建富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目前,落戶海滄的臺資項目,投資規模大、密度高,特色突出,效益明顯。海滄吸收的臺資已佔轄區外資總額的三分之二,按可比口徑,已佔全市利用臺資額的三分之一、全省利用臺資額的近五分之一。據統計,上半年,海滄實際利用臺資2.8億美元,產業分布也從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拓展。
不僅是臺商投資增長迅猛,內資、港資、外資也越來越看好海滄,特別是大型企業紛紛前來落戶或在原設企業基礎上大力增資擴產。海滄這片熱土,正吸引著越來越多投資者的熱情,創造出一個又一個海滄速度。
孵小扶強科技興
不增加一寸土地,產生的經濟效益卻不斷增加。幾年來海滄堅持走高科技、集約化、效益型的道路,在不新增供地面積的前提下,通過挖掘現有資源潛力擴大投資規模或新入區項目不供土地引導其租用、購買區內通用廠房實現投資的招商形式,通過不斷「向上」拓展空間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增加工業項目的容積率,讓每一寸土地最大限度發揮它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真正實現了「零地招商」,實現了高密度、集約化、專業化地節約利用土地。
如今,在海滄這片熱土上,實現年人均生產總值11.7萬元、年人均工業產值36.6萬元、年人均財政收入1.4萬。每平方公裡工業用地的工業產值超過49億元,平均每個外資項目的投資規模1860多萬美元。海滄的發展速度、集約利用率和投資密度均已遠高於沿海開放地區和國家級開發區的平均水平。
與此同時,海滄針對投「智」創業的知識分子,全力打造「知識創富」平臺,重點構建以自主智慧財產權為主的完整的孵化及產業化鏈條,為進駐企業提供申請相關科技經費及完善的創業機制。秉承孵小扶強的服務理念,積極鼓勵企業自主創新,海滄科創中心特別推出了場地租金補貼、配套資金資助、發明專利獎勵等一系列優惠政策,最高獎勵可達100萬元,志在為「知識創富」插上騰飛的翅膀。
「我們的目標是,到2010年,海滄生產總值將達到362億元,年均遞增17%以上;工業總產值超過1000億元;經濟運行質量顯著提高,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產業集群不斷壯大,自主創新能力有效提高,區域綜合競爭力得到增強。」廈門市委常委、海滄投資區黨工委書記、區委書記鍾興國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