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嚴打超載問題以來,關於如何解決輕卡自重問題的討論就層出不窮。關於上調藍牌輕卡總重的消息也頻頻傳出,大家萬眾期待,然而一直杳無音訊。
「大噸小標」的原罪
所謂「大噸小標",就是將貨車載貨後的總重量在合格證上標小,按照過去的收費標準,即按照標定載重量徵收,這樣標註可以少繳費,減少運輸成本。
而「小噸大標」,則是生產廠家在銘牌上將貨車自重標高。比如車輛的實際空車重量為3噸,但合格證標註的重量為5噸,那麼這臺車就能夠「合理的超載2噸」。
催生出「小噸大標」「大噸小標」亂象的源頭歸根結底是市場需求。輕卡司機們的需求是可以拉更多貨賺錢,可以少交過路費節源。車企的需求是為了順應消費者的需求,因此去生產一些違規超載的車輛。
然後我們可以看到,近期出臺很多政策,都在嚴打此類超載超限的現象,「大噸小標」類車早已沒有任何優勢。合法合規運載才是最安全的選擇。
迷茫無助的輕卡司機
而輕卡司機顯然是這一現象中最無奈的一群人,面對僅僅1.5-2.0噸左右的荷載,只是杯水車薪。
以往藍牌輕卡的優勢在於拉得多、收費低、自由進城。而現在輕卡可拉的貨物少之又少,以往可以拉一趟的貨物,如今可能需要分三批拉,成本大大增加。
因此才會有之前提升藍牌輕卡總重的呼聲,然而目前來看這一調整似乎並不可行,會大大擠壓黃牌車的利益與優勢。
超載超限越來越嚴,提高總重遙遙無期,輕卡優勢大大縮減,輕卡司機的處境分外艱難。
輕卡輕量化已成必然
又要合規,又要提升輕卡裝載量。目前市場的選擇是從廠家端開始為輕卡做「減重」。目前的標準是輕卡總質量不超過4.5,車身長度不超過6米。為了提高載貨量,那麼就只能減輕自重。
自2020年初,輕卡輕量化就已初現端倪,首先是材料上的變化,將鋼鐵替換為鋁合金或者是其他輕量化材料。主要體現在發動機、變速箱、油箱、輪轂等。還有通過結構變更來進一步達到輕量化的需求,例如調整底盤結構、駕駛室等。很多知名的品牌也都推出了自己的輕卡車型。
總之合規且輕量化的輕卡是未來的主流趨勢,畢竟卡友們的痛點就是在合規的情況下,多拉一些貨,多賺一些錢。
關於輕卡輕量化,大家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