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餘交易者該如何制定外匯交易策略呢?
本期有DB策略信號推送團隊為各位外匯交易愛好者分享一下,簡單且高效的制定屬於你自己的外匯交易策略,無規矩不方圓,交易也是如此,想要高效的達到交易的目的,就需要有系統且完善的交易計劃才能事半功倍,看看你需要優化那些交易策略吧!
一、操作方向
首先考量市場短、中、長期趨勢的方向,決定欲進行的操作是屬於那一種,從而進行操作上的布局。長線的操作方向首重「勢」,順著行情所走的方向操作,不要主觀的預設頂部與底部。中線的操作較重「量」,亦即是市場中量價配合的表現。
在中期波段走勢之中,量價關係透露出相當重要的訊號,配合技術面的走勢分析,作為操作上的參考。在短線的操作方面,重點在於「破」,例如久盤之後的突破,純粹從技術面的角度去尋求最佳的進場點,以短線的技術分析作為進出場的依據。
二、資金規劃
決定操作的方向之後,必須作好整體資金規劃。首先決定欲操作的部位有多大,通常以投入資金為參考,長期部位可以較高的資金比例投入,短期部位最好不要超過總投入資金的三分之一。在資金控管方面,最忌孤注一擲,倘若一次行情看錯時即將所有的資金賠入,後續就沒有資金再進行操作了。
此外,在策略訂定時,須先行計算進行操作之後的盈虧比,通常以3:1較符合投機的原則,若每次進場均維持3:1的盈虧比,每次交易賺錢時將獲利的50%加入下一筆交易作為交易金額,虧損時下一筆交易金額即扣除虧損金額減量經營,則即使只有二分之一的勝率,進場交易五次其虧損的機率為 0.1875,以長期的角度看來,虧損的機率幾乎趨近於零。因此,良好的資金規劃幾乎決定了操作策略的良莠,千萬不可小看它。
三、持倉計劃
策略的擬定首重防守,有了穩固的防守計劃始能對外進行攻擊,好比兩軍交戰,若沒有堅強的後盾或靈活的退路,則其勝算必然不高,反而容易流於背水一戰,孤注一擲的賭博。在開始交易之初,經常會面臨行情上下衝刷,時而獲利時而虧損的窘狀,倘若未達防守的底線,切勿躁進,須有耐心與自律,避免因情緒的起伏影響操作的成敗。
在交易策略擬定之時,亦須擬好進攻策略,在何時作加碼?加碼多少?進攻計劃可以提升獲利,相對地亦可能造成更大的虧損,切忌在虧損時作加碼的動作,試以經商的角度觀之,當你進了一批貨卻賣不出去,並且市場價格節節滑落,你是否還會再進貨?加碼的觀念亦是如此,當行情操作處於虧損狀態時,就如同進貨滯銷,僅能想辦法處理虧損,如何有餘力再行加碼。
所以說,完善的攻守計劃可以在進場交易之前即了解每筆交易的最大虧損,在能力可以承受的範圍之下,面對短期的市場波動即能處之泰然。
四、風險控制
面對不同階段的操作,停損點的設置亦有不同。在長線的操作方面,停損的選擇上需要較高的比重,所佔的資金比例較高,以防因一時的反向行情而被掃出場。中線操作停損的選擇通常傾向於技術面,以目前走勢的趨勢線或前波高低點作為參考依據。
在停損的選擇傾向於更小的格局,常以前日高低點或開收盤價作為參考。此外,尚須要考慮時間停損的設置,在擬定操作策略之前即要假設本波段行情能持續的時間,在行情出現應發動而未發動的走勢時,必須以時間停損因應,此種停損多半應用於假突破走勢,其設置難度較高,需要豐富的市場經驗,但投資人可以由歷史走勢中觀察得知,在過去的走勢中尋找此種假突破現象發生的次數,統計其發生天數,作為日後操作策略停損點設置的參考。
綜上所述,在高風險的外匯市場中,每筆交易若能訂定一套完善的策略因應,其風險自然降至最低,依循上述原則來擬定策略,沒有策略就不進場交易,並且,操作策略定下之後,不可因一時的行情波動而任意改變,必須發揮無比的自律精神確實遵守。如此,長期累積下來,必然可以在外匯市場中獲取相當的報酬。
什麼是外匯市場中的「剝頭皮」
其實我們剛進入一個新的行業,想站穩一個新行業,就要清楚自己在行業的位置,或者自己想在哪個行業的位置上。那我們就來揭開整整一長條的外匯產業鏈,下圖是一個外匯產業鏈圖,我們這一章節會通過這個圖例出發,從各自在市場中的職責和地位來進行劃分和詳細闡述。
我們可以把外匯產業鏈可以以經紀商為中心,劃分為前端市場和後端市場,前端市場是以客戶服務為主的機構,包括白標、IB、機構投資者、散戶等;後端市場主要是大型機構和服務商包括流動性提供商、ECN系統、做市商銀行,服務的可能是平臺搭建商、橋接公司、支付公司、還有教育培訓類的。
這外匯產業鏈中,三個主體構成了產業鏈的中心骨架,分別是:交易者、交易商和做市商。至於其他的角色基本都是圍繞主體進行服務的,比如說媒體、監管、介紹經紀商、圖表公司、支付企業、教育培訓機構等等。
交易者
投資交易者,不管是個人交易者,還是機構交易者,它們在這個市場上的唯一目的就是低買高賣,獲取盈利。
交易者是外匯市場的基石,沒有交易者這個市場就不會存在,但同時也是因為這些交易者的投資需求,外匯市場才得以存在、發展和壯大。
有些交易者在用交易技術進行獲利時,也有其他的獲利技巧。比如高頻的剝頭皮和套息等。接下來就重點解釋這兩個名詞
剝頭皮在很多外匯交易者眼裡一直是一個神秘存在,有人稱之為外匯禁招。
2009年之前的原始的剝頭皮是利用平臺漏洞的交易,由於報價來源,伺服器速度,網絡速度等原因,造成了不同平臺之間的報價不同步,投機者利用報價快的平臺做參考,在報價慢的平臺操作,由於預先知道短期趨勢,準確率極高。
例如:老張在交易時,桌面同時有A平臺、B平臺和C平臺的報價,在早上10點鐘時,老張突然看到歐元對美元的報價分別為:
A平臺 1.2931
B平臺 1.2932
C平臺 1.2910
這時老張覺得機不可失,因為C平臺的價格明顯的比其他兩家來的延遲,他很清楚的知道,C平臺的價格很快就會跟上其他兩家的價格,於是就在C平臺的交易平臺重倉買入歐元,然後在1分鐘後等C平臺的價格跟上後平倉。由於C平臺是自動交易,所有的下單都能保證按價成交,所以老張能利用此手法大量獲利。
一般來說,經紀商禁止投資者進行剝頭皮交易,如果被發現了,將被處理,大概分成下列三種:
1.請您撤戶,表明不歡迎和您做生意了。
2.乾脆將您這筆單鎖住,不讓你平倉。
3.不保證點差,不保證到價成交。
所以建議大家不要做這種剝頭皮的交易,風險很大。
當然這種原始的剝頭皮是2009年之前的剝頭皮,在2009年之後,又有了新的剝頭皮,因為現在網絡科技越來越發達,原始意義上的撥頭皮基本已經不存在了。取代的是超短線剝頭皮。
2009年之後的快進快出超短線剝頭皮,超短線操作,嚴格控制獲利和止損。這種做法更容易實現。國內很多所謂的自動交易軟體就是這樣做的:在沒有行情的時間用小獲利來操作,每次獲利10點以內,止損不超過30點。模擬運行往往能達到90%勝率!實際上,很多手動操作也是這麼做的,只是回報率不同。
其實這是一種止損和獲利都一樣的倍數理論,拼的就是勝率,畢竟行情的變化不會是一直不斷的在1點上面進行波動。而很多的交易策略都是用1倍的止損去爭取2倍甚至更多的獲利。這種情況下一次獲利就能抵消幾次止損,似乎非常的划算。
實際上,這種想法有一定的誤區,尤其是對於新人。最大的原因:小止損,大獲利的單子客觀上勝率比較低。
特點:
1.幸運的交易商可獲得豐厚的收益。
2.不需要留意技術、基本面或任何其它分析。
3.點差會佔獲利很大的一部分。
4.通常回報/風險比例非常低。
5.並非所有的外匯經紀商都允許剝頭皮。
6.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盯盤,進行交易。
如何交易?
1.適用於日內波動性高的貨幣對,建議用於點差低的貨幣對(如EUR/JPY, GBP/USD,EUR/USD和USD/JPY)。
2.最佳時間框架為1分鐘或更短的時間框架。
3.最佳交易時段為歐洲盤/美洲盤以及美洲盤/澳洲盤交叉的交易時段。
4.密切關注5-15分鐘市場行為準備進場位置。
5.當您認證您「捕捉」到當前短期趨勢時,進場。
6.設置大約10個點的止損。
7.一般止盈為1-1.5倍的點差。止盈設置的非常低,通常為2-5個點,因此,您需要盯盤,關注獲利點數,準備手動結束頭寸。
剝頭皮作為一種較為極端的方式,很多時候並不被MM類型的交易商所接受,這些交易商對剝頭皮的定義各不相同,剝頭皮的投資者應該在操作之前了解清楚。卓德沒有交易模式限制,只要您的訂單可以再市場成交,都是可以進行測試的。(來源:Charterprime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