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世紀管弦樂團壓軸「荷蘭音樂周」

2020-12-20 搜狐網

  11月13日,國家大劇院「荷蘭音樂周」中的最後一支樂團——十八世紀管弦樂團拉開首演序幕。這是國家大劇院對復活古樂的一次有益嘗試,古老的樂器、樂譜和演奏方式再現舞臺,令觀眾享受到一場不折不扣的西方音樂「復古之旅」。首演的當天下午,樂團還專門為大劇院音樂之友會員安排了公開彩排,讓觀眾近距離欣賞到神秘的古樂器。

  夜晚的音樂廳燈火輝煌。當樂手在舞臺上落座,一些觀眾的目光還停留在音樂廳的上場口,等待指揮的閃亮登場。但大部分觀眾早就發現了其中的奧秘,原來場上根本沒有指揮臺!在首席小提琴手的示意下,國家大劇院首場沒有指揮的交響音樂會拉開了序幕。古鋼琴演奏家波澤伊登霍特專門從荷蘭帶來的一架古鋼琴令觀眾眼前一亮,精美的花紋、輕巧的質地完全不同於現在人們見到的鋼琴,更吸引人的是它那纖細和韻味十足的音色,演奏時人們還能聽到鳥翎撥奏時發出的沙沙聲。

除古鋼琴外,樂團所有的樂器無論從發音和形制上都與十八世紀無二,還有很多樂器,像小號、巴松以及大部分弦樂器更是價值連城的古董。溫柔纖細的弦樂、不帶閥鍵的小號、發音柔和但獨立性很強的木管、用木製鼓槌敲擊的定音鼓,音樂家們固守著貝多芬時期的種種「清規戒律」,令整個樂隊都因「古」樂獲益,產生出一種無論如何都要比現代樂器更豐富的混合音響。如果說聽楊頌斯的RCO享受的是激情,聽荷蘭新音樂團為的是情緒宣洩,十八世紀管弦樂團的纖細風格則絕對令所有觀眾屏息凝視,生怕錯過任何一個微小的細節。而音樂會結束之後觀眾爆發的如潮掌聲,令「荷蘭音樂周」最後一個經典時刻永遠定格在11月國家大劇院精彩紛呈的音樂廳舞臺上。

  「荷蘭音樂周」風格多元 令人流連

  從11月4日到11月14日,為期一周的國家大劇院「荷蘭音樂周」是大劇院繼今年3月的「管風琴音樂周」之後,策劃舉辦的又一個主題音樂周。作為國家大劇院秋季演出季最為重要的版塊之一,國家大劇院對本次音樂周的策劃與設計頗為用心。音樂周亮相的三支音樂勁旅雖然都來自荷蘭,但卻風格迥異,各有千秋,從三個截然不同的側面呈現出荷蘭音樂藝術的多元風尚和豐富層次,令國內愛樂者大開眼界、大飽耳福。

  楊頌斯領銜的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無疑是最強指揮攜最「牛」樂團獻上的頂級交響盛宴,12年後的華麗回歸,讓人再次為這支有著120年傳奇歷史的「古董樂團」而感動得幾乎落淚,那種無以倫比的震撼定格了大劇院開幕以來的又一個經典之夜!

  而荷蘭新音樂團這支世界樂壇的「黑色鬱金香」,則以特立獨行的藝術風格和先鋒前衛的大膽探索,帶領觀眾展開了一次快樂刺激而又酣暢淋漓的「音樂冒險」。一系列中國當代音樂的探索之作以讓人意想不到的方式全新呈現,樂手「隱身」於觀眾席中、新穎而熱烈的現場互動,令國內觀眾大呼過癮。以往現代音樂在人們心目中總是怪異、晦澀、難聽、故弄玄虛的代名詞,但這一回,它卻帶給人非同尋常的奇妙享受。比起 10年前首次中國之行所遭遇的冷落與觀望、新音樂團這一次徹底徵服了中國觀眾。此次將新音樂團再度引進中國、介紹給國內觀眾,是國家大劇院推廣現代先鋒音樂的有益嘗試與大膽探索,儘管是一種冒險,但卻在一定程度上為國內樂界注入新的活力,為愛樂者提供更豐富的音樂視角,讓觀眾有機會領略到了最前沿、最多元的音樂。

  而十八世紀管弦樂團則進行了一次地地道道的「音樂復古之旅」,古老的樂器、古老的樂譜、古老的演奏方式呈現「維也納三傑」的古老作品,細膩而精緻,讓不少觀眾流連忘返。十八世紀管弦樂團與新音樂團,可謂一個溯古、一個超前;一個傳統,一個先鋒。幾位樂迷整個音樂周期間幾乎場場不落,他們表示:沒有一個團的精彩是可以複製的,每一天幾乎都會有驚喜。

  據記者了解,11月4日至14日的國家大劇院「荷蘭音樂周」六場音樂會的票房平均達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從楊頌斯大師每支樂曲結束後高達四次的謝幕,到新音樂團樂與現場觀眾的熱烈互動,再到觀眾對十八世紀管弦樂團的好奇和眷戀,「荷蘭音樂周」可謂「捷報頻傳」。據國家大劇院相關負責人透露,在引進這些項目時,國家大劇院確實冒著一定風險,皇家管弦這種世界名團的引進本身就頗費一番周折,新音樂團的先鋒另類、十八世紀的復古傳統觀眾接受不了怎麼辦?而事實證明北京的觀眾成長了,北京的市場也更成熟了。今後國家大劇院還將繼續以開闊的藝術視界引進更多的「好東西」,讓北京觀眾在家門口就可以遍賞世界各地的多元文化和藝術精品,不出國門就能夠在文化藝術上與世界接軌。為本次荷蘭音樂周的籌辦也付出諸多努力的荷蘭大使館也表示,大劇院大膽探索的魄力和海納百川的胸懷使得這次荷蘭音樂周呈現出非常多元的風格,對於北京觀眾而言,這是一次極好的機會。

  

(責任編輯:炊煙)

相關焦點

  • 十八世紀管弦樂團重磅壓軸 「荷蘭音樂周」精彩落幕(組圖)
    十八世紀管弦樂團重磅壓軸 「荷蘭音樂周」精彩落幕(組圖) 2008年11月14日 14:53」中的最後一支樂團——十八世紀管弦樂團拉開首演序幕。如果說聽楊頌斯的RCO享受的是激情,聽荷蘭新音樂團為的是情緒宣洩,十八世紀管弦樂團的纖細風格則絕對令所有觀眾屏息凝視,生怕錯過任何一個微小的細節。而音樂會結束之後觀眾爆發的如潮掌聲,令「荷蘭音樂周」最後一個經典時刻永遠定格在11月國家大劇院精彩紛呈的音樂廳舞臺上。
  • 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揭幕荷蘭音樂節
    11月4日和5日,荷蘭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將走進國家大劇院,為國家大劇院「荷蘭音樂節」奏響第一曲華章。緊隨其後,獨具特色的阿姆斯特丹新音樂團和十八世紀管弦樂團也將走進國內樂迷的視野,讓觀眾在一周之內盡享「鬱金香王國」的音樂情韻。時下國際樂壇風頭正盛的的著名指揮大師馬裡斯•楊頌斯首次造訪國家大劇院,令中國觀眾領略到這支成立於1888年的「古董老團」舉世聞名的無敵音色。
  • 荷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 120年華誕大劇院慶生
    楊頌斯首次訪京:指揮棒點燃荷蘭皇家音樂焰火  在闊別中國12年之後,荷蘭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即將在指揮大師楊頌斯的帶領下華麗回歸,為國家大劇院「荷蘭音樂周」精彩揭幕。  120華誕,楊頌斯點燃皇家音樂焰火  自1888年建團以來,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的地位與聲望不斷飆升,成為穿越百年歲月屈指可數的音樂品牌。楊頌斯表示:「對於RCO,我是歷史進程的一部分,而非旁觀者。我尊敬所有的樂團前任指揮,我一直都提醒自己要保持樂團的精華部分。」
  • 香港與內地管弦樂團在北京合奏「雙城記Ⅱ」
    來源:中國新聞網「雙城記Ⅱ——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與香港管弦樂團合作音樂會」6月13日晚在國家大劇院舉行。這是2018年合作演出「雙城記」後,上述兩個管弦樂團再度攜手舉辦音樂會。音樂會上,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帶來了保羅·塔法內爾的《G小調木管五重奏》,香港管弦樂團則演出大衛·馬蘭斯卡的《第三號木管五重奏》。壓軸節目由雙方合演約阿希姆·拉夫的《小交響曲》。
  • 「指揮奇才」雅尼克攜鹿特丹愛樂壓軸東藝演出
    去年新晉成為費城交響掌門人的「世界三大青年指揮」雅尼克,時隔五年再度攜手鹿特丹愛樂歸來,壓軸東藝演出季。  在荷蘭,鹿特丹愛樂的名聲僅次於頂尖的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然而這支「老二」樂團卻憑藉著一股「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在名團輩出的古典樂壇佔據了一席之地。從年輕有為的天才指揮到飲譽全球的指揮大師,鹿特丹愛樂似乎從來都是孕育樂壇黑馬的搖籃。
  • 讓古典音樂的創新成為可能,荷蘭為其注入年輕元素
    每每提及荷蘭在文化藝術上的成就,倫勃朗、梵谷、維米爾、蒙德裡安等享譽世界的畫壇大師可以如數家珍,但人們往往很難想到荷蘭在古典音樂領域有哪些同等級別的聲音。     相比德、奧、英、美、俄這些國家的古典音樂影響力,荷蘭確實要低調很多,比如在作曲家方面,荷蘭並沒有大師輩出,但荷蘭古典音樂在表現風格、樂團建設、音樂教育、指揮家培養上都頗有一番成就。
  • 蘇州民族管弦樂團《絲竹的交響》驚豔...
    蘇州民族管弦樂團,一個成立不到一年、平均年齡只有27.5歲的年輕團隊,他們憑著對中國民族音樂「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的新時代創作,以及民族音樂管弦化、交響化、國際化的藝術創新,充分展示了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表現形式相結合的獨特魅力,代表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創新創造的新生力量。
  • 香港管弦樂團「郎朗之夜」籌款晚宴演繹「音樂改變生命」
    1月17日,中國香港管弦樂團(港樂)籌款晚宴「郎朗之夜」拉開帷幕。本次籌款晚宴由蔡關穎琴律師擔任榮譽顧問,金槌拍賣官金鈴任籌委會主席,金華琴與張慧擔任聯合主席,麥琪·蘿絲(Maggie & Rose)親子家庭俱樂部冠名贊助。
  • 世界頂級管弦樂團之一
    ▏「Max Steiner電影音樂成就獎」 象徵著音樂之城維也納對於作曲家電影音樂成就的認可。這個獎項是為了紀念被譽為美國電影音樂之父的維也納電影配樂先鋒—Max Steiner。 他於上個世紀20年代前往好萊塢發展,著名作品包括1933年版的《金剛》、《飄》、《卡薩布蘭卡》等,一生共獲得26次奧斯卡最佳原聲音樂獎提名,並3次獲得此項殊榮。
  • 蘇州民族管弦樂團登臺北京國際音樂節,希望改變對民樂的刻板印象
    昨晚,由他執棒的蘇州民族管弦樂團登臺第二十三屆北京國際音樂節,上演了「絲竹裡的江南」主題民族管弦音樂會。彭家鵬與蘇州民族管弦樂團排練中無論是比才的《卡門》序曲、德沃夏克的《斯拉夫舞曲》、小約翰·施特勞斯的《雷電波爾卡》等西洋經典曲目,還是《北京喜訊到邊寨》等中國旋律,觀眾們熟悉的,都是編制宏大的交響樂版本,昨晚音樂會的上半場,蘇州民族管弦樂團對這些作品進行了全新的改編。
  • 西班牙國家管弦樂團:吉他獨奏
    西班牙國家管弦樂團的另一主要音樂系列是名為「全權委託」的當代作曲家的管弦樂和室內樂作品音樂會,既上演系列主題作曲家的曲目,也演出作曲家本人推薦的曲目。漢斯-維爾納-亨策(Hans Werner Henze)、喬治-班傑明(George Benjamin)和亨利-迪蒂耶(Henri Dutilleux)分別是前三樂季「全權委託」音樂系列主題作曲家。
  • 愛樂樂團、交響樂團、管弦樂團,都啥區別
    [摘要]古典音樂聽說起演奏西方古典音樂的樂團,我們會遇到3種常見的名稱:愛樂樂團、交響樂團、管弦樂團,初入道者往往被搞懵,它們都啥區別呀?古典音樂聽說起演奏西方古典音樂的樂團,我們會遇到3種常見的名稱:愛樂樂團、交響樂團、管弦樂團,初入道者往往被搞懵,它們都啥區別呀?
  • 臺灣奇美管弦樂團攜40把名琴展開大陸巡演(圖)
    七月十一日,臺灣臺南奇美文化基金會屬下的「奇美管弦樂團」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該團將於本月十二日到二十日首次在北京、南京、鎮江、寧波、上海、佛山等地舉行六場名為「夏沁音樂《奇美世界名琴仲夏夜》奇美管
  • 西北師範大學音樂學院「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民族管弦樂團專場...
    西北師範大學音樂學院「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    民族管弦樂團專場音樂會    節目單   主辦:西北師範大學音樂學院
  • 德化縣中小學生民族管弦樂團培育基地掛牌儀式
    ,對向民族管弦樂團的成立提供幫助和指導的泉州揚帆美育促進中心表示感謝!縣教育局局長黃文和向德化縣實驗小學校長羅耀輝頒發「德化縣中小學學生民族管弦樂團培育基地」證書。  第三個節目:二胡齊奏《戰馬奔騰》 演奏者:李平搖、高希 《戰馬奔騰》是二胡演奏家陳耀星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創作的一首二胡獨奏曲
  • 蘇州民族管弦樂團在義大利科莫奏響「華樂蘇韻」
    北京時間1月24日凌晨3點30分,蘇州民族管弦樂團來到義大利,在科莫大劇院進行了赴歐巡演的第5場演出。義大利是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也是全球擁有世界遺產最多的國家,在藝術與時尚領域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蘇州民族管弦樂團的到來,也給這裡帶來了「東西風」的碰撞。科莫大劇院是1765年建造的貴族城堡,1813年改建成劇院,1910年完成更新。這個保存完好的豪華貴族劇院多達6層,觀眾可沿城堡邊上廊道拾階而上。除底下一層外,其他5層都是包廂,可同時容納1000人觀看。雖是歷史悠久的200年老劇院,但音響效果卻是一級棒。
  • 蘇州民族管弦樂團風靡日本
    中國日報東京9月20日電 近日,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7周年,應蘇州友好城市日本金澤市政府、日本樂友協會的邀請,蘇州民族管弦樂團赴日本開展中日文化交流訪演活動。10天、4座城市、4000多公裡行程、跨越日本大半國境……蘇州民族管弦樂團用美妙的音樂,收穫了日本觀眾的鮮花與掌聲,加深了中國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蘇州民族管弦樂團本次赴日巡演活動,得到中國駐日本大使館的重視,中國駐日本國特命全權大使孔鉉佑專程發來賀詞。
  • 鋼琴巨匠攜手世界名團 | 魯道夫·布赫賓德&德勒斯登國家管弦樂團...
    & 德勒斯登國家管弦樂團演繹貝多芬鋼琴協奏曲全集德勒斯登國家管弦樂團(5 月)輝煌近五個世紀的「交響活化石」鋼琴家布赫賓德擔綱指揮及獨奏演繹貝多芬全套鋼琴協奏曲Matthias Creutziger
  • 費城鹿特丹相繼造訪 雅尼克再度壓軸東藝演出季
    去年新晉成為費城交響掌門人的「世界三大青年指揮」雅尼克,時隔五年之後再度攜手鹿特丹愛樂誠意歸來,壓軸東藝演出季。  孕育樂壇黑馬  鹿特丹愛樂獨具慧眼  鹿特丹,這座有著「歐洲門戶」之稱的濱海港口,與互為友好城市的上海一樣,蘊含著種開放開明、包容並蓄的城市性格。
  • 蘇州民族管弦樂團將攜手臺北市立國樂團開展多維深度合作
    5月1日,臺北市立國樂團在臺北市舉辦記者會,蘇州民族管弦樂團、臺北市立國樂團兩團將攜手開展深度交流合作,並於5月4日在臺北市中山堂演出「奔騰」音樂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