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7月4日訊(記者欒笑語 通訊員李彥輝 王和東)他17歲走入中建二局,與中國建築一同走過42個春秋;他也是海外市場的拓荒者,海外市場艱苦創業21年。在這漫長而又短暫的歲月裡,他見證了中建二局從弱到強,從小到大的發展歷程,他就是中建波札那董事長張光燦。
「一個人做事,要提倡職業操守,具有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這是張光燦在談到企業和個人責任時說的話,而這也是他個人職業生涯的真實寫照。
把工作堅持到底在約旦工作了四五年後,張光燦原本想著回國後與家人團聚,在國內過安定的生活,但這種生活只持續了幾個月,又匆忙來了波札那。他至今仍清楚地記得那是在1991年8月18日,因為第二天就是愛人的生日。當他還想著怎樣給妻子一個驚喜的時候,一個突如其來的調令讓他從幻想回到現實,總公司要求他儘快前往波札那。一邊是家人,一邊是工作,兩者不能兼顧,他揉揉緊皺的眉頭,狠了狠心,選擇了後者。妻子生日那天,他正在奔赴工作崗位的途上,把對妻子最關切的牽掛,留在了內心最深處。回想起這一段時,張光燦仍然流出一絲遺憾:「永遠都忘不了那一天。」儘管遺憾,但張光燦也沒有後悔,「組織派遣了,一般就會立即前往。」
張光燦初中畢業時曾下農村鍛鍊,後來被中建公司招入做工人,做過抹灰工,做過文書,又做測量,然後才當了工長。再後來,他去大學學外語,畢業後又到中學教書,後又被中建公司派去約旦工作。用他的話說,做過農民,做過教師,做過工人,複雜的社會經歷,使得那一代人的工作觀很簡單,即在一個單位工作,就一直忠誠地工作下去。
先做人,後做事波札那的工作在張光燦的人生經歷中又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剛來博時,條件艱苦,他和同事住在簡易房裡,周末也要加班,吃的最多的是便宜的豬頭肉,遇到公司資金緊張時,還會把菜店扔掉的洋白菜拿回來,去掉幹葉洗乾淨,曬成鹹菜吃。「現在的苦就是為了將來的甜。」秉持著堅定的信念,張光燦一步步走了過來,1995年,他開始出任局駐波札那經理部經理。由於工作出色,2004年,他被提升管理整個中建波札那有限公司。
在管理整個公司期間,他的口頭禪是「先做人,後做事」。中建博茨提倡三種生活態度——「健康、愉快、助人」,讓公司上下員工有一個基本的生活態度。在這個基礎上,提倡職業操守,具有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張光燦常常說:「我們總是會提到西方人做事很認真很專業,那麼我們也要向別人學習,這也是中建多年來宣揚的一種職業精神。」
在張光燦看來,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的發展,都與當地的環境及政策有直接關係。對吃苦耐勞的中國人來說,波札那的環境給他們創造了有利條件,同時中國人艱苦創業和善於學習的民族特性也為他們打下了在博事業的基礎。
如今,有很多中國人主動投入到回饋當地社會的活動當中,比如推動當地就業和職工培訓。中建波札那公司也在不斷增加當地員工,甚至中高層也不斷吸納當地人。在帶動當地就業形勢的同時,公司也增添了國際元素和當地元素,形成了雙贏的局面。
讓非洲認識中國企業在任職中建波札那董事長期間,張光燦還兼任波札那中資企業協會會長,在此期間,以張光燦為代表中資企業形象讓非洲大陸進一步認識了中國企業。
據張光燦介紹,中資企業協會成立於3年前,成員既有國有企業也有私有企業。協會的目的是為了中資企業間的共同提高及信息分享,同時也積極參與到當地的公益事業中。
2007年2月6日,國家主席胡錦濤出席非洲八國期間在納米比亞首都溫荷克召開了駐非洲中資企業代表座談會,他代表中建總公司進行了發言,他的發言獲得了與會人員一致讚賞。
今年5月,國際慈善組織哈博羅內「扶輪社」向僑界發出向貧困地區捐助毛毯的倡議。倡議發出後,波札那中資企業協會會長張光燦當即表示捐助共計35000普拉(合計人民幣32000元)。在之後的「扶輪社」午餐會上,該社主席及成員共40餘位紛紛向中企協的慷慨捐助表示感謝。此外,中資企業協會還向很多當地慈善團體提供捐助,去年博總統卡瑪號召向貧民建房的公益活動中,中資企業協會捐助了50多套住房。
中資企業在波札那的發展開始於上世紀90年代初。起初,很多中資企業傾向於相對較多的使用中國勞工來做事。但現在不斷地當地化,不斷吸納更多懂語言、懂技術、懂合同的高端人才。綜合型人才的不斷出現,有力地促進了中資企業對當地社會和法律的了解。據張光燦介紹,現在很多企業內不全是中國員工,大多以當地員工為主,並有各個國家僱員組成,各企業在走當地化和國際化的道路上,都有很大的進步和提升。「這不僅可以發展當地勞動資源,帶動就業形勢,另一方面,也能提升中資企業在當地的發言權。」張光燦在中資企業融入當地環境中有自己的看法。
「中國」是各類國際會議會議最熱門的話題之一,遺憾的是各國代表熱議中國,卻很難聽到來自中國代表的聲音,這一點張光燦深有感觸。中資企業協會是在博中國企業的集體代表,張光燦仍然記得在1993年、2005年和2006年三次參加世界經濟論壇的情形,其中兩次整個會場都只有他一個中國人參加。而在一次礦業建築業會議上,有代表公開表示對中國人的不滿與偏見,更讓他意識到發言權的重要性。
今年5月31日,在南非舉行的中國投資南非合作論壇上,張光燦代表中國建築發言,讓與會者對中國企業有了新的認識,許多企業主動上前溝通交流。張光燦相信,終有一天,全世界會改變對中國企業的偏見,重新正視中國企業。
邁入波札那的第21個年頭,張光燦回顧往事,看似不短的21年,其實也就是彈指一揮間,他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肩上的擔子還很重。但他堅信,中建的雄偉藍圖正逐漸打開,未來的大門正向中建人緩緩敞開……
(責任編輯: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