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高校青年教師⑥
備課是課程教學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備課是課堂講授的前提,是上好一堂課的先決條件。教師課堂講授的水平,從根本上來說,決定於教師自身的學術水平和教學能力,但認真備課對於保證講授的效果,有直接的意義。不論是新教師,還是老教師,都必須認真備課。準備一次講稿(教案)用幾年,或者不同對象只用固定的講稿,都是不妥當的。因社會經濟、文化科技不斷發展,教學對象(學生)也有所不同,教學的難點、重點及講授方法、手段也可能做某些必要的調整。因此,教師每次上課都應重新認真備課。
備課是連續性的細緻而複雜的腦力勞動,必須準備足夠的時間並付出足夠的精力。對於中青年教師,一般情況下,講授一次課(兩節)內容應準備12至14小時作為備課時間。
在實際備課活動中,建議青年教師分「六步走」。這些步驟往往是同步或交叉進行的,但每一個步驟教師應掌握關鍵要領。
第一步:總體安排
接受教學任務關鍵要明確任務性質,總學時、周學時安排,考核方式,教學對象(學生)的基本情況,是單班還是合班、專業年級等。關鍵是了解學生群體的基礎情況(如個人、學風、班風、學習態度、習慣、水平等),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
第二步:閱讀教學文件
首先閱讀專業教學計劃即專業設計,了解所講授課程在專業設計中的地位和作用及與其他課程的相互關係。通過研究教學大綱,明確所講授課程的結構體系,知識點之間內在關係,初步了解課程教學重點、難點及教學法上的要求。
第三步:鑽研教材
對於新開課的教師,鑽研教材是備課的前期基本工作。先略讀,再細讀,最後精讀。通過鑽研教材要把課程內容所涉及的基本理論、基本概念理解準確、透徹;重要公式、推導過程要清楚熟練;掌握教材的重點,找準教材的難點;掌握教材內在的知識體系結構和思維邏輯關係;同時廣泛閱讀有關教學參考書和資料,從優取捨教學要點、方法和案例、例題等。另外,還要注意搜集與教材相關的國內外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專業課),及時糾正刪除過時或有錯的內容,增補最新的信息。
第四步:編寫講稿(教案)
這是備課的具體過程,是教師深入具體組織教材和教學活動的細緻過程,也是教師個人思維活動的深化和具體化。首先,在鑽研教材和教學大綱的基礎上,制定出全學期的教學安排,即填好教學日曆。安排好整個學期的教學進度,課時分配,講授方式、作業布置等。再進行具體章節單元和課時備課。通過具體編寫講稿,促使教師深入細緻地構思每一次課堂教學內容的組織,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手段的選用,重點、難點的確定,板書結構設計等。在鑽研教材的基礎上,按照自己邏輯思維路線,通過自己的認識來闡述、說明、推導、論證、演算,用自己的語言寫。講稿要強調問題的引出、過程分析、邏輯的推理和展開。講稿同教材基本體系相同,重要原理、公式一樣,但表述方式,內容體系與組織邏輯關係應有所區別,絕不是教材內容的翻版。
講稿不是上課的備忘錄,更不是要求教師課堂上照著念。因此,講稿要能體現教師的學術水平和思想水平。青年教師第一次上課,備課講稿要詳細、具體、層次清晰、標註明確。老教師講稿應簡練,彰顯特色。
第五步:教學法準備
一堂課(一般是兩節課)講稿寫好了,還要進行教學法的準備工作。主要包括課堂講授的組織和設計,如什麼時間引出問題、什麼時候引導啟發思考、什麼時候互動及方式,板書、板圖的位置及粉筆顏色選用,課件與板書結合的方式,課件畫面切換的時間和方式,擬布置課外作業等。
第六步:課前準備
臨上課前(一般第二天上午有課,第一天晚上要準備)還要進行課前準備。對本堂課的主要內容、教學方法再熟悉一遍,將自己即將講授的思維活動再重現一遍,做好充分的心理和體力準備,只有這樣,上課時才能「胸有成竹」,得心應手。
上述步驟只是一種推薦,至於具體的步驟方法,中青年教師可通過自身實踐去總結,去創新。(武漢科技大學中南分校副校長 孫利生)
《中國教育報》2007年10月8日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