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氏點穴療法傳自清代山東即墨嶗山人李藏山,為其家傳達摩秘功演化而來,後由其弟子賈立惠開枝散葉,並於20世紀80年代成立點穴專門醫院,其後賈氏點穴療法傳入廣東,在深圳開創了廣東唯一的點穴治療中心。
點穴療法是根據武功點穴原理演化而來的,醫師根據不同病種和病情,運用與傳統點穴不同的彈擊點穴術,在患者體表相應穴位或特定的刺激線上,用手進行點、按、拍、叩等不同手法的刺激,通過經絡的作用,促進體內的氣血暢通,使已經發生障礙的功能活動得以恢復,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賈氏點穴療法是根據中醫基本理論進行辨證施術,所用穴位和刺激線與人體的臟腑、經絡、營衛、氣血以及神經系統密切相關,強調整體辨證與局部治療並舉,具有疏通經絡、調和氣血、調整臟腑功能、扶正祛邪、平衡陰陽等功效。
賈氏點穴療法的指導思想為速率快、氣感大、透筋達骨;立足整體,注重局部;分清「筋、骨」,以動為主;寧神守氣,意到氣到;「氣、力」結合,功到自然成;「治病先治人,治人先治神」;不動則動,以動求動;勇於實踐,善於實踐;取長補短,充實發展。
賈氏點穴流派在傳統點法療法基礎上,根據現代力學原理,採用彈擊點穴術,療效更顯著。其療法的穴位共120多個,常用者50-60個,刺激線16條(上肢刺激線6條、下肢刺激線8條、背腰部刺激線2條)。
點穴手法分為基本手法與輔助手法。基本五法為點法(一指點、三指點、五指點),按用力強弱分輕點、中點、重點,點法節律多為一虛二實、二虛二實、三虛二實、五虛二實;按法,有單手單指按法、單手雙指按法之分;掐法,是以拇指甲進行抓切;拍法,包括指拍法、指背拍法、掌拍法;叩法,為指腹叩法、指尖叩法。輔助手法又有滾法、揉法、捻法、扣壓法、捏掙法、抓拿法、捶打法、理筋法、矯形法等九法。
除一般常見病外,賈氏點穴療法對中風偏癱、小兒腦性癱瘓、面癱、腦外傷後遺症、頸肩腰腿痛等難治病症有獨特療效。
點穴療法的歷史悠久,其理論、技藝在中國傳統醫學中獨樹一格,賈氏點穴療法更將臨床與科研相結合,歸納、總結點穴治病的實用性和科學性,豐富和推進其治療方法與理論研究的發展,成為國內為數不多的點穴療法流派之一。
2014年11月,中醫診療法(賈氏點穴療法)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