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編輯:孫志成
2020年1月29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湖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單位有關專業人員共同在新英格蘭雜誌發表了題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在中國武漢的初期傳播動力學》的論文。論文提出,最新一項針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傳播動力學研究顯示,2019年12月中旬密切接觸者之間就已發生人際傳播。此外,1月1日至11日已有7名醫務人員感染。
圖片來源:新英格蘭雜誌
這篇論文發布後引發網友質疑:既然12月中旬已出現人傳人,為何直至1月20日,公眾才從鍾南山院士接受採訪的新聞報導中得知該病毒可人傳人的消息?
中國疾控中心回應
據人民日報,1月31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表了關於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文章的說明稱:所有病例在論文撰寫前已向社會公布。
說明全文如下:
2020年1月29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湖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單位有關專業人員共同在新英格蘭雜誌發表了題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在中國武漢的初期傳播動力學》的論文,有網友提出質疑。現將有關情況說明如下:
一、論文是根據截至2020年1月23日上報的425例確診病例(包括15名醫務人員)所做的回顧性分析,所有病例在論文撰寫前已向社會公布。論文中提及的15名醫務人員感染病例,分別由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院士於1月20日晚、武漢市衛健委於1月21日凌晨向社會公布。
二、論文提出的「2019年12月份即在密切接觸者中發生了人際傳播」的觀點,是基於425例病例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做出的回顧性推論。
三、論文是由來自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湖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香港大學等十幾個單位的專業人員共同完成。
四、及時在學術刊物發表調查結果,有助於國內外專業同行及時了解疾病的特徵,共同評估和研判疫情,改進防控策略。
感謝各位網友的關心和支持,歡迎對我們的工作進行監督。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2020年1月31日
去年12月中旬已開始人際傳播
◆ 12月中旬已開始人際傳播
該論文收集了截至2020年1月22日已報告並經實驗室確診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的人口統計學特徵、暴露史和疾病時間線信息。
研究顯示,在武漢最早的425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患者中,中位年齡為59歲,56%為男性。在2020年1月1日前發病的病例中,大部分(55%)與華南海鮮批發市場相關,而在此後發病的病例中,僅8.6%與華南海鮮批發市場相關。平均潛伏期為5.2天。
在初期,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倍增時間為7.4天。密切接觸者之間的人際傳播從去年12月中旬開始已經發生,並在此後一個月內逐漸擴散。
報告中的圖表顯示,1月1日至11日期間,武漢有7名醫務人員感染。1月12日至22日期間,有8名醫務人員感染。圖片來源:新英格蘭雜誌
◆ 1月11日已有7名醫務人員感染
從論文中附錄的圖表我們可以看出,1月1日至11日期間,武漢有7名醫務人員感染。1月12日至22日期間,有8名醫務人員感染。
◆ 每例患者平均傳染2.2人
論文作者估計R0約為2.2,這意味著每例患者平均將感染傳給了另外2.2人。一般而言,只要R0大於1,疫情就會不斷加劇,而疾病控制措施的目標是將再生數降低至1以下。
圖片來源:新英格蘭雜誌
◆ 有可能出現超級傳播
論文稱:「已經有醫務人員發生感染,其比例低於SARS和MERS疫情時的情況。SARS和MERS疫情時的特徵之一是傳播力的異質性,特別是超級傳播的發生情況,其中尤其是醫院發生的超級傳播。尚未發現NCIP出現超級傳播,但隨著疫情的發展,有可能出現這一情況。」
科技部:科研人員要把論文寫在抗擊疫情第一線
據中國新聞網,1月30日,科學技術部近日下發通知,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要求各有關攻關項目承擔單位及其科研人員把論文寫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把研究成果應用到戰勝疫情中。
科技部強調,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是當前最重要的工作,各有關攻關項目承擔單位及其科研人員應勇挑重擔、敢於擔當,把研究精力全部投入到各項攻關任務上來,把論文寫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把研究成果應用到戰勝疫情中。
科技部在通知中還要求科技人員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樹立大局觀念,增強社會責任感,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發揮集智攻關、團結協作的優良傳統,加強有關實驗數據、臨床病例、流行病學統計等數據、成果的開放共享,共同做好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科技應對工作。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人民日報、中國新聞網等
本文封面圖來源:攝圖網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