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文章中我談了一下學習稅法的幾點感受,其中最重要的一步是要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也就是說要一點點地把碎片化的知識,通過分析思考整理,使之成為一個系統化的知識。
但什麼是碎片化?什麼系統化?有些朋友表示似懂非懂,不太能理解。在這裡我不做理論闡述,舉個例子來說明一下。
在稅法考試中,你可能會遇到類似這樣的題目:
張某出租了一套住房,一年租金50萬,請問張某應繳納多少個人所得稅?(不考慮其他稅費)
這樣的問題,顯而易見是想考察大家是否知道出租住房的個人所得稅稅率是10%
所以,你只需要回答,張某應繳納個人所得稅=50萬×(1-20%)×10%=4萬元。
回答正確,恭喜您!掌握了一個稅法知識點。
這是一個碎片化的知識,不是說它沒用,而是說只掌握它遠遠不夠用!
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如果放在實務工作中,需要考慮哪些政策或呢?
例:某稽查局2019年7月接到舉報信,舉報信稱張某出租了自家修建的臨街的二層小樓,出租給其他個體商戶用於經營,每年租金50萬,從2008年建成後到現在,未曾申報繳納過稅款。當月,稽查局立案檢查,請問如果你是檢查人員,需要考慮哪些問題或相關政策呢?
我認為需要考慮的內容如下:
1、自家修建的二層小樓,用於了商業。這應該按住房徵稅還是商鋪徵稅?這需要對房屋的屬性做進一步調查,有相關證據後才能確定。
2、徵稅的時候,確認一下當地是否有房屋出租症候群收率的規定。這就是稅法書和實務中的差異,書中很少告訴你出租房屋有症候群收率,但實務中很多地方都有。
3、對於張某未繳稅款的行為,要根據取得的證據,首先判定其屬於偷稅,還是不繳少繳稅款的行為。偷稅是無限期追徵,不繳少繳稅款是三年到五年。
4、如果確定追徵期是從發現之日起追五年,需要考慮發現之日是以哪個時間來判定?
假設當地沒有症候群收率,且發現張某的房屋,一半為住房,另一半屬於私自加蓋的,不能認定為住房,根據其用途確定為商業用房,對上述出租行為涉及的稅款,需要將5年(2014年7月—2019年6月)涉及到的相關稅種逐一考慮,包括但不限於以下政策:
5、出租住房:對個人出租住房,不區分用途,在3%稅率的基礎上減半徵收營業稅,4%的房產稅,免徵城鎮土地使用稅。租賃合同免徵印花稅;10%稅率徵收個人所得稅。(財稅[2008]24號)
6、財稅[2016]36號《附件2: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有關事項的規定 》第一條第九款第六項規定:個人出租住房,應按照5%的徵收率減按1.5%計算應納稅額。
7、如果出租的是商鋪,不享受上述優惠規定,應該按照5%繳納營業稅或增值稅,12%繳納房產稅,根據土地等級繳納土地使用稅,按照1‰繳納印花稅,按照20%繳納個人所得稅。
8、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6年第23號:其他個人(指自然人)採取預收款形式出租不動產,取得的預收租金收入,可在預收款對應的租賃期內平均分攤,分攤後的月租金收入不超過3萬元的,可享受小微企業免徵增值稅優惠政策。自2016年5月1日起施行。
9、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9年第4號:其他個人,採取一次性收取租金形式出租不動產取得的租金收入,可在對應的租賃期內平均分攤,分攤後的月租金收入未超過10萬元的,免徵增值稅。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10、國稅函[2009]639號第三條:有關財產租賃所得個人所得稅前扣除稅費的扣除次序調整為:(一)財產租賃過程中繳納的稅費;(二)向出租方支付的租金;(三)由納稅人負擔的租賃財產實際開支的修繕費用;(四)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標準。
11、財稅〔2019〕13號: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可以在50%的稅額幅度內減徵資源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印花稅(不含證券交易印花稅)、耕地佔用稅和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
12、未自行申報的個人所得稅,責任在扣繳義務人,還是納稅人?是否處以罰款,是否加收滯納金?
13、一次性收取房租,房產稅的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當地是否有明確規定?以此來確定滯納金加收時間。
……
上述規定或問題如果詳細闡述,就偏離了今天的文章主題,所以我僅羅列在此。
舉這樣一個例子,就是想說明,當一個經濟事項發生時,它所涉及的歷年的稅收政策以及徵收管理規定,全國統一的政策和當地規定,都需要通盤考慮,每少考慮一個步驟,都會導致計算結果偏離正確的結果。
不知道是否該慶幸,實務工作不是考試,所以並沒有標準答案。即使算錯了,對納稅人到底是更有利還是更不利,也很難說清。只能說稅企雙方通過互相博弈,會無限接近正確的結果。
系統化的知識就是這樣,它不是一個封閉的狀態,而是一個隨著新政策的出臺不斷生長的系統,每一個政策都是一個孤立的點,但通過學習思考,你需要把它串成一條線,結成一個網,網中的每一個結點一旦被觸發,牽一髮而動全身,能讓你想到所有相關聯的規定。
結網的過程就是你把碎片化知識一步步系統化的過程,每個人的工作範圍不一樣,織的網也不同,這個過程無人能代替,只能自己一點點抽絲剝繭,讓它慢慢生長。
如果您覺得文章有幫助,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每天及時獲取實用好文章!
「理個稅」提供最專業個稅資訊及籌劃與綜合管理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