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成立「文化司」

2020-12-11 光明思想理論網

  11月22日,財政部官網顯示,新設立「文化司」,原來的「教科文司」更名為「科教司」。也就是說,將原來財政部教科文司的「文化處」與「中央文化企業國有資產管理辦公室」職能進行合併,形成「大文化司」,主要職能是研究提出支持文化改革與發展相關財政政策;承擔宣傳、文化、體育、旅遊等方面的部門預算和相關財政資金、資產管理工作,擬訂相關行業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制度,負責旅遊發展基金預算管理;承擔由財政部代表國務院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中央文化企業資產、財務、國有資本經營預決算等工作;承擔中央文化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領導小組日常工作。財政部網站顯示文化司共設置五個處,分別為:綜合處、文化資產處、文化一處、文化二處、文化三處。

  近年來,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建設,中共十八大對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作出「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一起,成為推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財政投入上,加大對文化的重視也是順勢而為,符合黨和國家的工作大局,有利於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財政部成立文化司是財政部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財政部踐行文化自信的具體體現。

  財政部專門設立文化司,將文化行政、產業、事業納入一體,統一管理宣傳、文化、體育、旅遊等相關部門的預算和相關財政資金、資產管理工作。有利於深入研究文化建設的特點和規律,使財政對文化的投入更科學、更精準,更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撬動作用,調動起全民族的文化創造活力。

  財政部根據文化建設和文化產業發展的新實踐、新情況,適時調整相關部門職能,整合行政資源,節省行政成本,同時進一步轉變職能、簡政放權,提高文化治理能力。

  [延伸閱讀]

  一、2016年中央財政安排208.62億元支持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中央財政積極支持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2016年一般公共預算安排相關資金208.62億元。資金重點使用情況如下:一是安排資金51.57億元,用於深入推進博物館、紀念館、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等公益性文化設施向社會免費開放;二是安排資金130.06億元,用於支持和引導地方落實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標準和地方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實施標準,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項目,改善基層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條件等;三是安排資金3.14億元,用於加快推進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文化人才隊伍建設;四是安排資金23.85億元,用於支持少數民族地區文化事業的發展,保障少數民族群眾基本文化權益。

  二、財政部2016年下達44.2億元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

  為貫徹落實中央關於文化改革發展的戰略部署,加大文化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財政部下達2016年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44.2億元,支持項目944個。與往年相比,今年專項資金做出重大改革,實行「市場化配置+重大項目」雙驅動,做到「三個首次」。一是立足理順政府與市場關係,首次大幅引入市場化運作機制。出資15.6億元,完善參股基金等股權出資模式,創新通過重點省級文投集團開展債權投資路徑,放大財政槓桿和乘數效應,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二是圍繞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首次取消一般扶持項目,其他28.6億元全部投入重大項目,聚焦媒體融合、文化創意、影視產業、實體書店等八個方面,著力提高財政推動文化領域供給側改革貢獻度。三是與宣傳文化部門統籌謀劃、共同實施,首次建立牽頭部門負責制。重大項目徵集、評審分別由中宣部、文化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商務部負責,中央財政「退後一步、站高一層」,突出頂層設計和政策規劃,推動項目遴選與資金分配有機銜接。

  為落實國務院領導關於財政資金「由補變投」批示精神,2016年財政部對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模式作出重大調整,加快由無償向有償、由直接分配向間接分配轉變,努力實現市場化配置目標。一方面,立足理順政府與市場關係,完善財政參股基金出資模式,適當擴大參股基金範圍,將「有形的手」與「無形的手」有機銜接。安排10億元參股全國14隻優秀文化產業基金,直接撬動其他各類資本120億元,投資領域涵蓋文化產業主要門類,發揮了財政槓桿作用和乘數效應,提高了資源配置效率。另一方面,聚焦「雙創」融資難題,首次探索開展債權投資扶持計劃,形成財政出資引導、文投集團配套跟進的全新投入機制。依託北京文投、陝西文投兩家全國領先的省級文投集團,中央財政出資5.6億元、帶動配套46.8億元,推進完善融資租賃、無形資產質押等創新型業務,直接降低了融資成本,為破解長期困擾文化企業發展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中央財政安排11.53億元資金支持中央文化企業發展

  2016年,中央財政安排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資金11.53億元,支持54戶中央文化企業聯合重組和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重點包括:一是打破部門區域限制,推動中央文化企業聯合重組,合併組建新的中央文化企業或集團公司,作為兼併主體通過購買、直接入股等方式取得其他文化企業所有權或控股權,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二是推動出版發行、影視製作、文藝演出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催生新興文化業態,實現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在內容、技術應用、平臺終端等方面共享融通,進行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有利於產業結構調整或升級的關鍵技術研發,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三是引導中央文化企業「走出去」,通過新設、併購等方式在境外設立文化企業,參與聯合經營,建設文化產品國際營銷網絡,推動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 

[責任編輯:劉冰雅]

相關焦點

  • 財政部合併科教與文化司 新成立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司
    在內設機構方面,財政部將科教司與文化司合併為科教和文化司,新成立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司,農業司更名為農業農村司。財政部主要職責是:(一)擬訂財稅發展戰略、規劃、政策和改革方案並組織實施。(2)財政部負責組織起草關稅法律、行政法規草案及實施細則,海關總署等部門參與起草,由財政部組織審議後與海關總署共同上報。關稅稅目稅率調整由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負責。關稅稅收政策調整方案,由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研究提出。2.非稅收入管理職責分工。財政部負責制定和組織實施非稅收入國庫集中收繳制度,負責非稅收入帳戶、收繳方式、退付退庫等管理。
  • 財政部成立「文化司」,體育財政政策以後歸它管了
    昨日據財政部官網顯示,新設立「文化司」,原來的「教科文司」更名為「科教司」。
  • 財政部文化司司長王家新掛任青島市委常委、副市長(圖)
    王家新此前擔任財政部文化司司長、中央文化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近日到青島市掛職,任市委常委、市政府黨組成員。    王家新簡歷    王家新,男,漢族,1967年3月生,遼寧鞍山人。
  • 財政部成立脫貧攻堅領導小組 財政部長劉昆任組長
    來源:財政部財辦〔2018〕23號部機關各司局、部屬各單位、財政部駐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扶貧思想,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的各項決策部署,充分發揮財政職能作用,進一步凝聚支持脫貧攻堅的工作合力,根據部黨組決定,成立財政部脫貧攻堅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
  • 財政部科教和文化司:加大投入 優先保障 支持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
    財政部科教和文化司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正值第35個教師節,下一步,財政部門將繼續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教育投入重點予以優先保障,教育投入更多向教師傾斜,不斷提高教師待遇,提升教師專業素質能力,確保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教師隊伍建設重大決策部署落實到位。
  • 財政部會計司有關負責人就《小企業內部控制規範(試行)》答問
    財政部會計司有關負責人就《規範》回答了記者的提問。問:請介紹財政部出臺《規範》的有關背景。答:大力發展小企業是我國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小企業是社會就業的主要承擔者,是國家稅收的重要提供者,是創業和創新的主力軍,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新引擎,越來越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和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堅實基礎。
  • 澳大利亞國家會計師協會[NIA]訪問中國財政部會計司
    2009年10月22日,NIA主席及總裁一行拜訪了中國財政部會計司司長劉玉廷博士,並進行了友好交流。會談中,雙方均表示:中澳兩國高層建立了友好的交往關係,兩國間的經濟關係也十分密切,會計領域也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係。在當前全球經濟危機的背景下,需要在會計領域進一步加強友好合作關係。
  • 財政部稅政司、國家稅務總局貨物與勞務稅司有關負責人就調整成品...
    財政部稅政司、國家稅務總局貨物與勞務稅司有關負責人就調整成品油等部分產品消費稅政策答記者問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1-12 20:52 來源: 財政部網站
  • 清華大學文化創意發展研究院成立大會舉行
    清華大學文化創意發展研究院成立大會舉行清華新聞網12月13日電(通訊員 趙慧欣 莊臣)12月10日下午,清華大學文化創意發展研究院(簡稱「文創院」)成立大會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舉行。清華大學黨委書記、文創院管委會主任陳旭,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主任委員、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文創院管委會副主任、院長柳斌杰,文化部黨組成員、部長助理於群,科技部原黨組成員、文創院管委會副主任張景安,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文化室主任朱兵,財政部文化司司長兼文資辦主任王家新,文化部文化產業司司長吳江波,文化部文化產業司副司長宋奇慧,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北京冬奧會組委會宣傳部部長常宇
  • 中國文化產業投資母基金正式成立
    本周資訊涉及的基金投資規模530億元,主要分布江蘇、山東、陝西、山西等地區,投資圍繞機器人、人工智慧、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聞信息服務、媒體融合發展、數位化文化新業態、航空裝備製造、無人機領域。以下是內容提要和具體資訊。
  • 財政部會計司有關負責人就出臺《代理記帳行業協會管理辦法》答...
    為適應「放管服」改革新形勢下社會管理的總體要求,促進代理記帳行業協會健康有序發展,切實規範代理記帳行業協會行為,日前,財政部印發《代理記帳行業協會管理辦法》(財會〔2018〕32號)(以下簡稱《管理辦法》),並於2019年1月1日起施行。近日,財政部會計司有關負責人就《管理辦法》回答了記者提問。
  • 劉新成會見財政部副部長劉偉
    2月27日上午,民進中央常務副主席劉新成在民進中央機關會見了財政部副部長劉偉一行。2月27日上午,民進中央常務副主席劉新成在民進中央機關會見了財政部副部長劉偉一行。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副主席兼秘書長高友東陪同會見。活動由高友東主持。
  • 財政部科教司黨支部書記、司長趙路:抓嚴三個關鍵 抓實三項建設...
    教科文司黨支部始終把黨建工作擺在重要的位置,認真落實《財政部貫徹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實施方案》,抓嚴三個關鍵,抓實三項建設,為做好財政教科文工作、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提供思想政治和組織保證。支部被評為「中央國家機關先進基層黨組織」、「財政部先進基層黨組織」、「中央國家機關黨支部踐行群眾路線服務民生工作典型」,相關事跡被收錄進《中央國家機關「兩優一先」風採錄》。
  • 2011年財政部會計管理工作要點
    財政部會計司發布了2011年工作要點,對新一年的會計管理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2011年,財政部會計司將認真落實全國財政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財政發展改革大局,繼續深化會計法制、內部控制、XBRL(可擴展商業報告語言)、會計人才、會計鑑證、會計準則、會計研究等多個領域的會計改革,為我國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財政部會計司2011年工作要點包括11個方面。
  • 財政部會計司有關負責人就新保險合同準則發布實施答記者問
    2020年12月,財政部修訂發布了《企業會計準則第25號——保險合同》(以下簡稱新保險合同準則)。這是進一步完善我國企業會計準則體系、保持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持續趨同的重要成果。為便於各方面了解掌握新保險合同準則,財政部會計司有關負責人就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問:修訂完善保險合同準則的背景?
  • 財政部社保司司長符金陵:年金基金的投資成為新的增長點
    來自國家財政部、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銀保監會、社保基金理事會等部門的嘉賓,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學者、養老金業界代表及媒體共聚一堂,就養老基金與資本市場發展這一重大主題進行研討,為中國養老金事業發展建言獻策。在上午第二單元的嘉賓演講中,財政部社保司司長符金陵發表了精彩演講。
  • 財政部關於印發財政部第二屆管理會計諮詢專家名單的通知
    二、諮詢專家的義務  諮詢專家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按時保質完成財政部會計司交辦的管理會計相關工作任務;  (二)按時參加諮詢專家會議以及相關的管理會計國際、國內研討會等各項活動  (四)配合做好管理會計體系建設過程中的材料提供、調研、案例總結、相關評審等工作;  (五)按時完成所承擔管理會計課題、管理會計應用指引的研究等相關工作,提交高質量報告;  (六)宣傳和推動管理會計應用,定期反饋管理會計體系建設過程中的有關情況,及時對相關問題提出諮詢建議,並至少每年向財政部會計司提交一份個人推動管理會計工作的情況總結
  • 財政部就《全國會計領軍人才培養
    財政部會計司有關負責人就此接受了記者的採訪。問:簡要介紹一下制定《會計領軍規劃》的背景。答:為支持實施企業「走出去」戰略,實現會計審計標準國際趨同,加快高素質、複合型、國際化、管理型會計人才培養步伐,財政部在2005年正式啟動了全國會計領軍(後備)人才培養工程。
  • 仙遊縣九仙文化研究院成立
    10月26日,仙遊縣九仙文化研究院第一次代表大會在蓋尾鎮舉行,並舉行揭牌成立儀式何氏九仙是我國民間流傳歷史最長、影響最廣的司夢神靈該研究院成立後,將進一步挖掘、展示仙遊九仙文化,對九仙文化進行傳承和弘揚,提高九仙文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推進仙遊地方文化發展。
  • 財政部證監會就內地會計師事務所H股企業審計答問
    2010年12月10日,財政部、證監會內地會計師事務所從事H股企業審計業務審核推薦委員會(以下簡稱審核推薦委員會),與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在兩地同時發布新聞稿,公告獲準從事H股企業審計業務的12家內地大型會計師事務所名單。日前,財政部會計司、證監會會計部負責人就兩地會計行業和資本市場普遍關心的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