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下圖這個怪獸吧,從遠處看,它的體型還有點像白堊紀的蛇頸龍。仔細看,你會發現它的眼睛是長在背上的,而且眼球還是長在一個圓筒形的眼柄裡面的。(如果能騎在這個怪獸背上,它的眼柄絕對是一個完美的握把,就像摩託車的一樣。)再看看它身體前伸出去的那個部位,那是它的嘴還是爪子?其實,這個問題連科學家都摸不著頭腦。
在1955年,一位名叫弗朗西斯·塔利(Francis Tully)的業餘化石收藏家在美國伊利諾州發現了第一塊這種生物的化石。後來的科學家們以它的發現者的名字命名這種怪物,稱之為「塔利怪物」,即Tullimonstrum,我們國內也有稱它為「無顎魚」的。從那時候起,塔利怪物便引發了科學家們對這種物種的歸類的爭論,直到現在都還沒有定論。
這種生物生存在3億年前的石炭紀,古生物學家們弄不清楚,塔利怪物是由什麼物種進化而來的,它又進化成了什麼物種。如果這個問題沒有答案,只能認為這個物種是突然出現在石炭紀,然後又突然滅絕的了。科學家們當然不想要這樣不確定的結論,因此爭論仍在持續。
多年來,科學家們研究了數千個塔利怪物的化石,發現這些化石中都有一條細長的白線,他們認為這是脊椎。再結合其他特徵,科學家們最終把塔利怪物歸類為魚類。後來,科學家們又把塔利怪物與現代的多種魚類對比,認為它是七鰓鰻的祖先。
幾年前,研究人員分析了塔利怪獸眼睛的結構和化學特徵,得出結論:它的色素與魚類的色素比蝸牛或魷魚的色素更為相似。這個結果似乎鞏固了塔利怪物是脊椎動物的結論。
然而兩年前,來自賓夕法尼亞大學和牛津大學的科學家否定了這一結論。他們認為塔利怪物化石中的白線越過了眼睛的位置,不符合脊椎動物的特徵,而且同地層的七鰓鰻的化石中也沒有類似的白線,因此塔利怪物不是脊椎動物,更不是七鰓鰻的祖先。
而最近,來自愛爾蘭科克大學和日本藤田衛生大學的研究人員分析了現代頭足類動物和幾種魚類眼睛中的色素,以確定我們在多大程度上,可以依靠篩選色素的化學特徵,來區分動物的主要種類。顯然,他們的分析顯示,依靠篩選色素的化學特徵來區分動物的主要種類並不靠譜。因此,幾年前依靠塔利怪物中的色素來判斷它是脊椎動物的結論也被推翻了。
簡而言之,之前關於塔利怪物的歸類的一切結論,都被推翻了。沒有人能確定它是什麼。
但是關於塔利怪物的眼睛的研究一直都沒停止過。最近一種叫做黑色素小體的物質被發現,這種小體可以吸收雜散的光線,防止它們幹擾動物的視力。無脊椎動物,如魷魚,被認為依賴於其他化學物質,如ommochrome或pterin來篩選色素,所以這幾乎證實了塔利怪獸其實更像魷魚,而不是魚類。
科學家發現,頭足類與脊椎動物結合微量金屬的黑素體種類不同。因此,他們仔細觀察了一個塔利怪物的化石,發現它的黑素體中的鋅含量低於同一地區脊椎動物化石中的眼睛。他們還發現了大量的銅離子,這也暗示了這種生物更像魷魚,而不是七鰓鰻。
這些結論雖然暫時佔了上風,但它們仍舊是不確定的,它們不會讓塔利怪物被歸類到魷魚那邊。不過,它可能會使任何支持其作為脊椎動物分類的論點變得不太可能。也就是說,這些結論至少能反駁塔利怪物是脊椎動物的觀點。
關於「塔利怪物」到底是什麼的問題的爭論仍在持續中。科學的本質就是理性客觀,可證偽的。關於「塔利怪物」的歸類,科學家們不斷推出新的結論,又不斷推翻之前的錯誤結論,只有這樣才能更加接近真理,接近事實的真相。而科學本身,也正是這樣,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才能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