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名牌大學的,為何農村孩子越來越少?

2020-09-04 愚伯的自留地

文:行雲流水

圖:紅豔(圖二來自網絡)


中國的社會階層正在逐漸固化,階層和階層之間的流動越來越困難,社會資源的馬太效應更加明顯,其中最明顯的,就是教育。


這段日子,是高考錄取通知書的派發期。面對錄取的院校,一些家庭可謂喜憂參半。按照常理,在一些名牌大學的名單上,農村孩子會越來越少。這是一個非常殘酷的事實,也是一個讓人感覺沉重的話題。



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農村孩子考大學,猶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能上好大學,簡直難於上青天。如今,高考的門檻越來越寬,但事實上,能真正邁入品牌高校的農村學子,依然是鳳毛麟角。


在很多人的眼中,高考是「公正、公平、公開」向全國選拔的透明方式,但透過現象看本質,稍微加以思考,你就會發現,高考的比拼,實際上就是學子家庭狀況、父母受教程度、家長的格局和人脈等諸多因素的比拼。


最後落腳點,卻體現在高考這個背水一戰的過程中,答題水平和心理應對能力的高低,從這個角度上,農村和家庭困難的孩子明顯處於很被動的地位。


這些年,窮人和富人手裡掌握的教育資源差距越來越大,優質的教學資源大多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或者其它省會城市,農村和小縣城受教育的機會、特別是優質教育的機會會大大減少,農村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大學並不是什麼危言聳聽的事情。



在我身邊,很多人為了孩子不惜成本,到城市買房,只為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


大城市的房價越來越高,尤其一線城市。不誇張的說一線城市的一個廁所可以抵小縣城的一套房子。但是越來越多的人去大城市買房,「窮極一生」花費一家人大半輩子的錢都要去首付買一套,剩下的用30年的時間去還貸款,哪怕人生的後半輩子當「房奴」。


在大城市,因為他們的經濟比較發達,發展速度比較快,所以相對這些設施都是比較完善的,你可以讓你的孩子在大城市享受到國際一流的教育水準。大城市裡,幼兒園開始就會學習英語,還有興趣班。在我們小縣城的孩子在外面玩耍的時候,人家城市的小孩在彈鋼琴,畫畫等。另外,大城市的視野和格局與鄉下、縣城完全不同。


這些年,優質的教育資源越來越集中,有所謂的名高中,名初中,名小學,甚至名幼兒園。而這其中,城鄉差距的鴻溝不是在縮小,而是在不斷擴大。在這場資源的博弈中,寒門家庭基本上沒有一點話語權。


農村教育存在的問題顯而易見。農村不是適合生活的好地方,因此很難吸引優秀教師。


在農村這些年,始終蔓延著「讀書無用論」的傳言,那些初中畢業就早早踏上社會的人,靠著打工賺到一些錢後,開始看不起那些讀書的人,這樣的怪論也影響了那些讀書的孩子們。



長而久之,「讀書還不如早點打工」的思想,在農村還存在一定的市場。家長的貧困思維,直接動搖著對教育讀書重要性的長遠認識,也限制著農村孩子的出路和方向。


農村家庭對於教育的重視程度,和城市家庭相比,也是不能相提並論的。比如,每年的寒暑假階段,城市家庭的孩子,可能都在忙著上補習班。一個寒假或暑假下來,很多城市的孩子,比平時上學還要忙碌。


通過寒暑假,城市家庭的孩子,可以補全自己在學習上的短板,讓自己在高考中更有優勢。相比之下,多數農村家庭的孩子,因為父母在外地打工,子女大多由年邁的父母管理,在寒暑假的過程中,老人對孩子的要求也僅僅是安全、吃好吃飽等層面上,至於學習,純粹就屬於粗狂式「放養」。兩相對比,很顯然,農村家庭和城市家庭的孩子,根本就沒有可比性。


眼下,智慧型手機,也開始進行鄉村的尋常百姓家,在城市,孩子玩手機大多受到父母管制,但在農村,卻嚴重地消耗了農村孩子的精力和志氣。



行走農村,你會發現,在為數眾多的「低頭族」中,幾乎隨時可以看到孩子們的身影。有人說,如果想毀了孩子,只需要給他一部手機,確實如此。玩遊戲對大人而言,往往都無法理性的控制,何況那些沒有任何自制力的孩子。沉迷於網路遊戲中的孩子,哪裡還有心思讀書?這也導致了部分農村孩子,很難有好的成績。


紀錄片《窮富翁大作戰》裡,有一期請來了香港富豪田北辰。節目組安排他體驗為時3天的環衛工生活,住「籠屋」,時薪25港幣。他每天只能步行去上班,一天工作17個小時,買不起便利店的麵包。這位號稱擁有「富人思維」的大富豪,很快就對生活繳械投降。「如果不是因為只體驗兩天,我根本沒有鬥志了,這種生活太讓人絕望了。」


他發現,窮人一直在被生活推著向前,沒有長遠的規劃,更別提學習和自我提升了。由此可以想到,出身於貧窮家庭的孩子,學業上,父母也同樣缺少規劃,也只能是像田野的雜草一樣,肆意瘋長。


毋庸置疑的客觀差距,在短期內是無法改變的。在大家的眼裡,雖然農村的孩子面臨著很多的不利因素,但總有一些農村的孩子,能夠在高考中一戰成名脫穎而出。



所以,人的本身秉性才是決定性的。成功的道路千萬條,無論是哪一條,它都屬於那些全力以赴的人。

相關焦點

  • 上好大學的農村孩子,為何越來越少了?農村孩子有必要讀大學嗎?
    現在農村根本就沒有學生了,由於現在孩子家長都比較重視孩子教育。為了孩子能受到良好的教育砸鍋賣鐵在縣城買套房子不住只是為了能去上學!農村的師資力量,雖然我們村小學的教師也都是大學畢業至於是不是野雞大學咱不知道但是看成績說話。農村孩子從一開始就輸在了起跑線不是危言聳聽,也就不驚訝名牌大學裡的農村孩子少的原因了,你們覺得我說的有道理嗎?
  • 臺灣貧困生考上名牌大學越來越難 階層固化嚴重
    貧困生考上名牌大學越來越難,階層固化嚴重  臺灣寒門難再出貴子?  針對農村學生考取一流大學的比例越來越低,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大陸46所高校今年啟動農村學生專項招生,錄取優惠分值最高可降60分;在海峽的另一端,臺灣也面臨相似的問題,在公立名牌大學裡,家境好的、都會區的學生佔大多數。相比,家境差的、農村學生往往只能念「後段班」的私立高校。
  • 為什麼考上985、211的農村孩子越來越少了?原因真的很現實
    記得幾年前的一個暑假,去鄰近的縣城遊玩,途經一個鄉鎮,看到許多人家的家門口掛著橫幅,在那龐大的充氣球上寫著恭喜某某某考上北大、清華等一些名校的祝賀詞,那種喜慶開心的氣氛,至今回想起來都讓人心生歡喜。可是,近兩年來,在許多縣城鄉鎮裡,能夠考上985、211名校的人似乎越來越少了。
  • 農村學校學生越來越少,農村學生還有出路嗎?
    農村學校學生越來越少是普遍現象,連年遞減幅度也在加快,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三個。第一,農村勞動力,不斷向城市遷移,孩子隨父母進城就讀。第二,農村教師老齡化,新招教師進不來,師資水平降低:教學設施與城區學校也有一定的差距,家長產生擇優入校的觀念,把孩子送到師資和教學設施都優越的城區學校。
  • 英語成績差,讓無數農村學子錯失考上名牌大學的機會!快改正
    英語成績差,讓無數農村學子錯失考上名牌大學的機會!快改正,農村孩子特有的淳樸、誠實的態度感動了周圍所有人,和他們一起交流感到非常親切和快樂,現在離他們2021年高考還剩幾百天的時間,希望好好複習備考,努力考上名牌大學,實現他們自己的人生價值。同時,他們在學習上有什麼困難嗎?
  • 農村的孩子考上普通二本是什麼水平?算不算厲害的學霸?
    對於很多人來說上大學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但是能夠上大學依然是很多人可望不可及的事情,尤其是對於農村的孩子們來說,大家都知道農村的教育觀念比較落後,尤其是不重視對女孩子的教育,而且不會重視高等教育,在很多人來看能夠上一個初中或者高中就已經足夠了,這些學歷已經夠他們一輩子用的了,但是隨著科技和經濟的發展,高等教育越來越呈現出高端化的發展
  • 為何在農村上學的孩子越來越少,越來越多農村孩子選擇在城市上學
    在農村博文小學讀六年級的侄子全家為他到底去市裡面讀書還是鎮上讀書發愁,鎮上讀書不需要花什麼功夫就可以上去讀書,畢竟是九年義務教育,可是去市裡面讀書就要讓他考最優的成績或者要跑關係,其實我自己打小就是鄉鎮讀書到高中才到市裡面,現在農村的孩子少了,明顯看到農村的師資裡面薄弱。
  • 溫州老闆50萬請家教 條件是孩子能考上名牌大學
    昨天,溫州一媒體刊登的一則另類廣告引起市民關注,大意是孩子要讀高中了,為了考上名牌大學,誠聘在職的優秀老師當家教,如果能幫他實現願望,答謝50萬元。  高薪聘請在職老師  這條題為《誠聘教師》的招聘廣告內容為:「為使孩子升入高中後,蒙受嚴師諄諄指導,使其提高成績,畢業後達到中上名牌大學錄取分數線,特別誠聘在職的特、高級中學教師輔導執教。可聘老師應具有教學專長和崇高責任心。本人承諾,達到以上要求,在升入大學之時,總付50萬元人民幣作為答謝酬金。該承諾通過合法約定實施。
  • 上高中的孩子越來越少,農村未來的教育「出路」在哪裡?
    寫在前面:上高中的孩子越來越少,農村未來的教育「出路」在哪裡?在小編上小學的時候,我們村裡的人還把上學當成是一個出路,一個可以改變命運的出路。在那個時候,很多家長都嚴厲管教孩子,並給他們灌輸這樣一個目標:考上大學。
  • 為何名牌大學的學費,與專科學校相差如此之大,原因竟然是這個
    為何名牌大學的學費,與專科學校相差如此之大,原因竟然是這個 大學分為專科和本科,其中本科還分為一本、二本和三本,所以專科院校也算是大學的一部分。在如今的社會除了能力之外更加看重的是學歷,學歷高的學生在進入社會後也會有更多的就業機會。
  • 兒子考上名牌大學,媽媽瞬間發圈炫耀,結果悲劇了……
    在父母眼中自己的孩子都是最好的,最棒的,那麼就會有部分家長不停地誇獎自家孩子。孩子考得好,孩子得獎狀,孩子考上大學等,都會禁不住發個朋友圈來誇獎一番。這樣的行為對媽媽自身來說,就是高興,發圈說明自己的心理狀態,想和朋友一起分享喜悅。
  • 農村老師拍的「一照片」引爭議,清北農村學生越來越少,不是偶然
    清華北大來自農村的學生越來越少據粗略統計表明,近三年內,考上985、211大學的學生70%來自城市家庭,大多父母也是大學生,父母都是公務員、或者父母都是教師、亦或者是家庭經濟富有,而很少有來自農村的學生。
  • "寒門出貴子",可重點大學裡城市孩子越來越多,農村的越來越少
    &34;,可重點大學裡城市孩子越來越多,農村的越來越少漢語裡自古就有&34;的說法,但現實卻是985、211和雙一流大學裡,來自城市家庭的孩子越來越多,來自農村家庭的孩子越來越了。2019年清華大學在內地共招收了3400餘人,而其中來自農村及貧困地區的只有656人,佔19.3%。
  • 現在農村也流行升學宴了,如果你的孩子考上了大學,你會辦嗎?
    對於現在農村也流行升學宴的問題,其實這不只是現在開始流行的,而且是自古到今在農村就存在的這種習俗。這也是一個家庭一件大事,畢竟一個孩子金榜題名,對一個孩子可以來說這也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俗話說人生三件大事:金榜題名時、洞房花燭夜、他鄉遇故知。
  • 好不容易從農村考上大學,讀了半年她卻想退學了
    親戚的孩子去年六月考上了省內的一所二本學校,當時一家人都特別替她感到高興。她爸爸還為她擺了酒席,引得了全村人的稱讚。前兩天親戚家的這個孩子來我家,我們問起她在學校的學習情況,她卻有點不高興,不肯說什麼。
  • 儲殷:重點高校農村孩子越來越少了
    #重點高校農村孩子越來越少了# 經過這麼多年的教育改革、教育減負,我們的教育越來越公平了嗎?作為一個大學老師,我只知道,我們高校裡、重點高校裡的農村的孩子,正在變得越來越少了。減負真的讓孩子更輕鬆了嗎?我的學生都說,他們小時候根本沒有這麼多輔導班,沒有這麼多焦慮,為什麼減負了這麼多年,現在的孩子反而更加辛苦、更加焦慮了呢?
  • 985、211中的農村學生佔比越來越低,寒門真的難出貴子嗎?
    寒門難出貴子,我覺得這種現象越來越嚴重。現在我手裡雖然沒有具體的數據來證明此事,但是從我們這兒近幾年的高考情況來看,好的大學一般都是縣城的孩子,農村孩子能考上985、211高校的學生越來越少。家庭條件好的父母根本不為吃喝犯愁,大部分心思都用在了教育孩子身上,同時孩子還享受最好的基礎教育。而出生的農村窮苦家庭不僅父母沒有時間管理孩子,而且孩子還時刻幫助做家務,也沒有大把的時間應用到學習上。所以對於農村孩子來說,考上名牌大學真的是很難的事情。現在城裡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都特別重視。
  • 學費超萬元,為什麼農村家庭「砸鍋賣鐵也要供孩子上大學」?
    收到了,理科考了393分,只考上了一所民辦三本院校,而學費1.3萬元。這輩子父母沒有出息,你能考上大學是我們最大的驕傲,別嫌三本院校學費貴,它好歹也是大學啊,就算砸鍋賣鐵父母也供你完成學業,你在大學裡努力學習就行了」!
  • 只有考上名牌大學才意味著高考成功嗎
    大家好,歡迎收看我的百家號風花雪月45,今天小編要給大家的介紹的是只有考上名牌大學才意味著高考成功嗎。每年高考過後,尤其是能查到分數和錄取結果時,高考心理輔導專家都會通過媒體呼籲家長們要重視對考生情緒的疏導,避免他們因為高考分數不理想而產生不當或過激行為。
  • 為何有很多人給考上大學的孩子辦「升學宴」?兩點原因很現實
    導讀:孩子考上大學,為何很多父母都會給孩子辦「升學宴」,原因很現實。高考考上好的大學,不僅可以改變學生本人的命運,也可以改變整個家庭的命運。因此,高考「金榜題名」可以稱得上是光宗耀祖的事情。每年的八九月份,也成為了慶祝考上大學的狂歡季,會有無數的家庭為考上大學的孩子好好慶祝一番。有的家庭,會趁著高考結束出去旅遊一番,算是對孩子考上好大學的獎賞;也有的家庭,則會家庭內部辦一兩桌酒席,讓親朋好友聚在一起慶祝孩子考上大學;更進一步的,則會大辦十幾桌,讓孩子的同學、老師、親朋好友、同姓的宗親都來聚聚,讓大家都分享孩子考上大學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