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下午,颱風「莫拉克」登陸後,針對此次詭異的「莫拉克」和「天鵝」,國家氣象中心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主任錢傳海分析稱,「莫拉克」強度強、範圍廣、移速變化大,而「天鵝」生命史長、路徑複雜、強度弱。
「莫拉克」強度強、範圍廣、移速變化大
「莫拉克」8月4日凌晨在西北太平洋洋面生成,生成後以每小時10-15公裡的速度向北偏西方向,向臺灣東部海面靠近,分別於5日凌晨和5日下午加強為強熱帶風暴和颱風。7日上午「莫拉克」到達臺灣東部近海時速度明顯減慢,在臺灣東部近海停滯了12個小時左右後,於8月7日23時45分在臺灣省花蓮市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3級(40米/秒)。「莫拉克」登陸臺灣後向偏西方向橫穿臺灣中部地區,於8日上午9時進入臺灣海峽,進入海峽後,以每小時5公裡左右的速度緩慢地向偏北方向移動,強度緩慢減弱。8月9日下午4時,「莫拉克」中心在福建省霞浦縣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2級(33米/秒)。登陸福建後莫拉克將向偏北方向移動,強度緩慢減弱。
強度強:「莫拉克」過程及大強度為13級(40米/秒)
範圍大:「莫拉克」過程的最大7級風圈半徑達500公裡,南起巴士海峽,北到長江口區的廣大海域和沿海,都已經出現8-12級陣風和12-14級大風,臺灣和福建、浙江兩省沿海出現暴雨到特大暴雨,其中臺灣嘉義奮起湖過去三天累計降水達2570毫米,浙江泰順九峰三天雨量也超過1000毫米。
移速變化大:「莫拉克」從生成到到達臺灣近海移速15公裡/小時左右,然後在臺灣東部近海停留了12小時後才登陸花蓮,「莫拉克」登陸臺灣後9小時橫穿臺灣中部,又在臺灣海峽滯留了31小時後才登陸福建。其在臺灣東部近海和臺灣海峽滯留時間之長為歷史少有。
「天鵝」生命史長、路徑複雜、強度弱
「天鵝」8月1日在南海東北部海面生成,生成後向西北方向移動,3日晚上加強為熱帶風暴,於5日早晨6時20分在廣東省臺山市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9級(23米/秒),登陸後減弱的低壓折向西南方向移動穿過雷州半島,7日早晨進入北部灣海面,期間在廣東西南部停留30小時。7日下午在北部灣南部海面再次加強為熱帶風暴,8日晚上又折向偏東方向移動,9日凌晨從海南三亞以南海域穿過,早晨減弱為低壓後進入南海西北部海面。
強度弱:「天鵝」過程極大強度僅為9級(23米/秒)。
生命史長:「天鵝」從1日低壓生成到9日下午5時低壓「天鵝」停止編號,歷時長達163小時。
路徑複雜:「天鵝」生成後先向西北方向移動,登陸廣東後折向西南,在北部灣南部海面又轉向偏東方向移動,整個路徑打了大半個圈。
移速慢:登陸廣東前移速10公裡/小時,在廣東境內移速減慢為5公裡/小時左右,9日凌晨在三亞以南海域加速向東偏北方向移動。
由於「天鵝」移速慢,生命史長,且和西南季風結合,造成粵西和海南出現較大降水。(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