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著海灣和旗津島天天相望,北倚鼓山和海峽西去東來的碧浪朝勹相隨,這萬景天成的灣澳就是西子灣。白沙是平 灘的魂,海波波波相連,不停歇地捋著、梳理著它,讓這千百年不曾位移的魂靈,永遠在從「舊城」到「打打狗」再到高雄的灣畔遊蕩、飄忽,但始終廝守,是這魂靈的信念。
天然的巖礁是西子灣的型,它挽著白沙的輕輕衣袖,就恐這白沙悄然間開溜,但深情的白沙深諳巖礁的偉岸與陰柔,多少年來,還總是痴痴地匍匐在左右。大量使用碎波石,使這西子灣的巖礁失色不少,但碎波石使西子灣的巖礁、白沙共有的永久家園更加永久,安寧家園更加安寧,美麗更美麗,閒適就更閒適了。這還要說西子灣的夜,還是先看看西子灣的傍晚景色。
清代庚午舉人卓肇昌的名作「鼓山八詠」是專為西子灣吟詠的組詩,其中的《斜灣樵唱》為西子灣的夕陽黃昏—「西子夕照」而作,秀美無所不在,昔日舊景頃刻再現。海潮在低唱,向平灘上推來一排排輕浪,潮汐是大海的呼吸,大海此時正調勻呼吸,給入夜的西子灣一首柔情似水的催眠曲。夜風從長長的防波堤吹過,西子灣的柔美就從這裡微微漾開,漫步長堤上,倘徉山海間,海風吹出心曠神怡,吹得你心馳神往。防波堤外,巨輪鳴笛入港,防波堤前就是高雄港第一港口的出入水道,港外海域燈影光暈閃爍,行船與泊輪或往來穿梭,或靜靜停泊在暮雲碧海間,動與靜、亮與閃並存、交織。
身沐十裡長風,從防波堤向東北移過去的視線最先落在西子灣海水浴場身上,夜幕初下,西子灣的三處海灘上,弄潮兒恰然自得地徜徉其間。防波堤內是第一海灘,防波堤北側屬第二海灘。西子灣海水浴場有平緩沙灘,緩坡式的沙灘實在是最適宜夏日遊人。灘是好去處,水是好玩物,沙灘內露天遊泳池,滿足了未能搏風擊浪一群的渴求。沿海灘有三兩成林的椰樹、鳳凰樹,扮靚夏日的港都,扮出亮眼的夏日風致。
日落西沉,漫步走過南洋氣息濃鬱的西子灣海水浴場,海天一色,人景合一,讓大海做證,讓夜風傳情,讓繁花相伴,這實在是情侶互道情愫的絕佳地方。記得十餘年前,我到中山大學,友人告訴我,那要是在黃昏時分,會有一個高雄特有的、也是臺灣高校獨有的人文景觀:就在中山大學立式校名地標邊,防波堤每個隔離墩空隙內都有一對情侶,像是塞在裡面似的,那個隔離墩空隙也實在太小,小到情侶要肩疊著肩,頭就倚著頭,這些心甘情願讓自己鑲在其中的,多是中山大學的學生。久而久之這成為臺灣其他大學學生既訝異又嫉妒的戲謔託詞,都說這西子灣是中大學生的專有、獨有,就像他們羨慕中山大學有一流的實施設備和那臨海御風、順山勢上升的校園一樣。
夜風還在輕輕吹拂,路燈雖不很亮,但各色光影給了樹木、花叢新的容顏,西子灣是多彩的,也是斑斕的,更是奇幻的,是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