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一個被稱為「天仙妹妹」的四川理縣女孩,曾經一夜之間火遍大江南北。可以說,丁真現在有多紅,「天仙妹妹」當年就有多火,即使那時候並沒有智慧型手機、社交媒體和抖音。
如今,時光走過漫長的15年,從門戶網站到社交媒體,從傳統媒體到短視頻平臺,這個世界變化太多,但無論怎麼變,從「天仙妹妹」到丁真,總有一些對純真與美好的嚮往,仍一直深藏在人們心中。
2020年即將過去,已身在北京的「天仙妹妹」爾瑪依娜敞開心扉,向記者講述了自己作為「第一代天然網紅」的轉型之路。
拍照走紅
穿上最美的羌族服裝
一夜成了「天仙妹妹」
2005年,爾瑪依娜的父親患上股骨頭壞死,她從歌舞團辭職回家照顧父親。因為家在國道邊上,有一天,一個中年男子,給她拍了幾張照片放到網上,「拍照片前,他讓我把最美麗的衣服穿上,我就把媽媽的服裝拿出來穿上了。」沒想到,這組照片一夜之間在網上走紅,她也有了一個新的名字——「天仙妹妹」,人生就此改變。
後來,有人也曾質疑此組照片是否炒作,但爾瑪依娜對此予以了否認。
「現象級」網絡事件
2005新生代偶像評選奪冠
也曾擔任理縣旅遊大使
「天仙妹妹」走紅後,很快受到網友的追逐和媒體的關注,曾有「狂熱」粉絲自費30萬元,為她出了畫冊;還有網站專門為她建立了論壇。那時候,論壇BBS是網友最火的聚集地。
2005年12月,「天仙妹妹」爾瑪依娜參加了搜狐的年終人物評選,在「2005年新生代偶像評選」中,以44%的高得票率獲得冠軍。
出生於1985年的爾瑪依娜走紅時20歲,恰好與現在的丁真同齡。兩個人雖然一個是羌族,一個是藏族,一個因為照片,一個因為視頻,受到網友喜歡和熱捧的原因幾乎一樣——純真、自然與乾淨。
另外,與丁真走紅後成為理塘旅遊大使一樣,當年「天仙妹妹」走紅之後也擔任了四川理縣的旅遊大使。這,是他們對家鄉的「回饋」。
擺脫網紅身份
到北京籤公司出唱片
為當專業演員到中戲進修
2005年12月,爾瑪依娜籤約一家北京的公司,出唱片、接商演。雖然意識轉變了,但現實的人生轉變卻並不容易。「那時很抗拒,因為每天都很疲憊,有很長一段時間,都是一天要飛三個城市,就像機器人一樣,只是在工作。」而更讓爾瑪依娜覺得迷茫的是,她不知道等這些活動做完了以後該走哪條路,「天仙妹妹這個稱號,能夠給我多久的加持?」
於是,她開始有意識地做得更多一點:2006年,爾瑪依娜將自己第一次為國際品牌索愛手機代言的30萬元代言費悉數捐出,在家鄉四川阿壩理縣修建爾瑪依娜春蕾小學;她與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合作,成立爾瑪依娜春蕾助學專項基金,幫助山區女童上學。2007年,爾瑪依娜開始了第一次觸電,出演電影《香巴拉信使》裡的女一號「翔秋」。
就在這時,爾瑪依娜決定跳出「天仙妹妹」的網紅身份轉型,要做一名專業的演員。最終,「天仙妹妹」爾瑪依娜走進中戲校園,一邊上學,一邊利用假期承接一些活動。從中戲進修出來,爾瑪依娜籤約了一家影視公司,成功由網紅轉型為職業演員。
第二次轉型
成立工作室當製片人
希望大家更關注自己的作品
從2009年開始,爾瑪依娜開始了自己的演員之路。不過,這條路,顯然比她預想的要艱難。爾瑪依娜說,經過專業的學習後,一些製片人和導演並沒有認可這種專業的程度,對她的認知,還停留在以前的「天仙妹妹」。
2014年,爾瑪依娜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心態上發生了特別大的變化,之前接戲是被動的,等別人來選擇,現在她有了很多自主選擇的權利。
如今,兼具中國羌學會副會長、製片人、演員、歌手等多重身份,爾瑪依娜覺得,感恩「天仙妹妹」這個稱呼帶來的一切,但自己已不是「天仙妹妹」了,所有的稱呼裡,「爾瑪」最親切。
「從我的工作身份上來說,不管是演員還是製片人,我都希望大家能夠多看到我的作品,多關注我的作品。」爾瑪依娜說。
寄語丁真
能夠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
做自己的決定
憑藉「天仙妹妹」這個身份,爾瑪依娜從阿壩來到北京,通過進入中央戲劇學院系統學習表演、接演影視作品、開設影視公司、擔任製片人,一步一個腳印在娛樂圈裡立住了腳,成功由網絡紅人轉型為職業演員。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她的經歷,成為網絡紅人逆襲的一個參考路徑。
「羌族賦予了我太多的東西,所以大家感興趣的並不止是我個人,他們更感興趣的是我身後濃厚的民族文化。」爾瑪依娜說,「雖然那時網絡不像現在這麼盛行,但大家對美好是嚮往的。雖然現在各種各樣的信息都會非常快地到我們眼前,但大家看到丁真時,還是會被他純真的笑容所感動,證明一直沒有變的就是大家對美好的嚮往。我看到他,就好像丁真現在走過的路,都是當時天仙妹妹走過的路。」
「外面的世界很大,當年我也想出去看一看,我也不知道會不會適應,但堅持下來,就走到了現在。我希望丁真有機會也能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不過,我又覺得丁真應該留在那裡(家鄉),他屬於那裡的藍天白雲。不管怎樣,我都希望他能夠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做自己的決定。」爾瑪依娜說道。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首席記者 蔣麟 顧愛剛 北京攝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