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委是幫助老師管理班級的助手,在普通的學生中,班委具有模範作用,作為老師和同學之間的紐帶,班委相比普通的學生,擁有更多的鍛鍊機會,因而,讓孩子選擇當班委,能夠很好的鍛鍊孩子的綜合能力。不過班委的數量是有限的,一般來說小學班級中的班委包括班長、副班長、學習委員、體育委員等職務,不可能每個小孩都有機會參與到班級的日常管理,並獲得鍛鍊。
近日,在某家長群裡有人分享了一張圖片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如下,這張圖片中,小學一年級五班全班50名同學,每一個都有「職務」,除了班長、副班長以及學習委員等班委職務外,他們班上還有安全管理員、紅領巾管理員等,甚至還有電燈管理員、電商管理員、後門管理員等職務,可謂班級事無巨細,都有對應「管理」,著實令人震撼。
不過細細想來,這一位班主任的做法確實非常機智,能夠讓每一位學生都有「用武之地」。很多家長紛紛表示,這位老師這樣做非常好,這樣教室的每個地方都有人監督,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還能夠增長同學們參與班級管理的熱情,可謂一舉多得。
這個圖片發布到網絡上同樣引起了很多網友的點讚,其中,很多網友表示都想要擔任「後門管理員」,在網友中「後門管理員」可謂深受歡迎!
當然,這位老師的做法並非獨一無二,在很多小學生的班級裡面,老師也都會設置很多的班委職務,儘量的讓每一個同學都能夠參與其中,這樣做既可以滿足家長們的要求,還可以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具體表現在:
一是滿足家長的要求。對於很多家長來說,小孩一到小學就希望能夠擔任班委,但班委的名額有限,很多家長不依不撓,甚至有的家長想通過「不正當」的手段,讓自家的小孩擔任班委,其目的就是鍛鍊自己的小孩。低年級的班級讓每一位同學都擔任班委滿足了大部分家長的要求。
二是增加小學生的責任意識。小學生,尤其是一年級的小學生,正處在培養責任意識的年齡段,這個年齡段的同學工作積極性高,但還不知道什麼是責任,擔任一名小小的班委,雖然職責很小,但從這些小事務的管理中,責任意識將會萌芽。
三是培養團結的班級風氣。班級每一個人都是班委,那麼每一個人都將是一名管理者,最後班級中形成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的格局,大大增加了班級的凝聚力。
總而言之,小學低年級讓每一位同學都做班委,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責任感,你們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