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名叫何宜德(小名多多)的少年引來不少網友的驚嘆和感慨,只因他擁有的簡歷被網絡上的人爭相傳閱,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樣豐富亮眼的人生經歷,大多數人需要二三十年才能完成,多多卻在極短的時間內超額完成了,說聲「天才」也不為過。
其實多多年僅3歲的時候就進入了大家的視野,當年的「裸跑弟」就是他。
8年前,他裸著身體在雪地裸跑的視頻備受爭議:視頻中大雪紛飛,他帶著哭腔向父親要抱抱,冰天雪地裡那麼小一孩子看著就讓人心疼,但他的父親只是回應加油。
對此,何烈勝回應:多多是早產兒,剛出生就被醫生判定為腦癱或痴呆兒,為了孩子的健康和後續發展,他才自創了「鷹式」教育。
「就像老鷹訓練小鷹的方法,不是摟在懷裡,而是放到鷹式環境中。有三個條件:第一老鷹要捨得,要能狠心;第二要有懸崖式環境;第三,這個環境要能把小鷹的潛能發揮出來。」
他曾在2017年這樣概括「鷹式教育」,核心理念體現在對「斷崖」環境的塑造和選擇,以及家長內心的忍耐和對孩子痛苦的承受。
在過去的5年間,何烈勝在兒子身上,展開了一場教育實驗,爭議不絕。
他曾表示自己在做實驗,「兒子只是第一個實驗品,想要把這種理念施展到更多孩子身上」。
何烈勝深信「不打不成器」的教子法則,且深信自己的實驗一定會成功,
對於孩子的學習計劃,他早已做好了安排,對於孩子後續的發展他也早就擬定好了劇本。
他希望多多以後能成為一個企業家,而多多也確實把這個當成了自己的理想。
多多的學習模式是怎樣的?
何烈勝:他現在一般5點半起床,然後在15分鐘之內整理好內務,再吃早飯,一般6點鐘要開始學習。上午上課到12點,下午1點半到6點。
跟在學校沒有太大差別,增加了線上的學習,聽一些名師的公開課。目前的安排是,上午學習普通初中的課程,下午他要看市場銷售方面的專業書籍,為考試做準備。
每天花在學習上的時間,是同齡人的兩倍,但是他很享受。比方說,每天五點半起床,他都不需要人盯,自己到點就能起來。
孩子怎麼看這個教育方式?
何烈勝:孩子並不牴觸且內心是喜歡的,因為能獲得成就感和自豪感。
01,在一次採訪中,多多的母親曾說過孩子並不喜歡現在的生活,自己與丈夫的教育理念不同,丈夫相帶孩子去做訓練的時候,孩子並不想去,那時候會拉著她。如今自己與丈夫私底下會為教育孩子的事情爭吵,但在孩子面前不會吵架。
如果這個教育方式真的很成功,孩子真的喜歡不牴觸那麼為什麼夫妻兩人還是不停為教育方法爭執不休呢?
02,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裸跑弟」何宜德儘管對同齡人的學習節奏,表現出羨慕,但仍認為自己「現在很好」,認為自己如今的生活節奏能夠學到更多有用需要的知識。
03,2014年籤售會,何烈勝在臺上滔滔不絕地分享「鷹式」教子心得,作者何宜德卻在一旁時而打哈欠,時而偷瞄幾眼。
也許你可以說是因為孩子太累了,沒有精神,所以才會打哈欠可以理解。
是的,人因為太累確實會疲憊會打哈欠,但是我們也曾見過那些分享喜愛事物,感興趣話題的人,即使疲憊但眼底有光,多多的表現就很微妙了。
04,在自傳中裡,何宜德說:「請不要用你們成人的眼光來理解我的行為……我最害怕的事情是爸爸打我」。
「我覺得爸爸打我是對的,也是不對的。」
讓人有心理陰影的教育,如何能被稱得上喜歡?
為什麼這麼說?
曾經有人問,在教育的過程中有沒有感受到不舍,多多爸爸回應「沒有」
面對孩子的痛苦掙扎求助都能淡然漠視,如此冷酷對待孩子,我看不到愛。
在有些父母眼中,孩子只是孩子,但在有些父母眼中,孩子只是一個賺錢的工具。
自從2012年因雪地裸跑被關注後,父親何烈勝就已開始圍繞兒子做一系列商業化運營,2010年開始陸續出自傳巡迴演講,2016年註冊成立了教育培訓機構「鷹爸公學」,時年8歲的兒子是佔股六成的大股東,後因涉虛假宣傳被罰一萬元。目前,該公司仍處在業狀態。
除了「鷹爸公學」,何烈勝名下還有24家企業。不過,他擔任股東的兩家公司是最高法所公示的失信公司,也被法院列為限制高消費企業。此外,他名下包括鷹爸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在內的6家公司均有經營異常。
為什麼會有人加入「鷹爸公學」?
還不是因為,多多這個招牌成就足夠喜人嗎?
對於鷹爸公學裡的學生,何烈勝是如何評價的?
「這些孩子以後都是要成大器的。憑什麼相信?就憑我把多多和他們放在一起來教育」
他將多多的未來與公校綁在一起,畢竟在大多部分人看來,多多的優秀是有目共睹的,未來是前途光明的,把最愛的最有前途的孩子為未來都當作了賭注,這就證明了鷹爸的信心和公校的能力。
但他們不知道,在鷹爸眼中多多只是一個實驗品,而他也並不愛多多,且他也打算多多14歲後獨立,他不再插手多多的生活,那麼多多的未來也就與他無關了。
因為不愛,所以不會在乎不會關心。
多多成了鷹爸教育的實驗品,成了鷹爸圈錢的招牌工具,他的人生早已被安排好,反抗就是棍棒教育,這樣壓抑的生活,明明自己不喜歡卻在父親的壓迫下表示自己「如今過的很好」,就連說真話的權力也被剝奪。與其說多多如今的成就是他努力的結果不如說是鷹爸刻意將孩子打造成了這番模樣。
在教育焦慮蔓延的當下,很多家長會為孩子的成績焦頭爛額,甚至交了不少教育騙局智商稅。
衣服捨不得買,東西捨不得吃,但只要能提高孩子學習成績錢可以大把大把掏,哪怕欠債也心甘情願
因為多多成績的優異,不少網友慕名而來,讓自己的孩子加入了「鷹爸公校」。
最有意思的是,多多的妹妹目前的教育方式跟多多是不一樣的。
曾經我也對「父母都是愛自己孩子的」這句話深信不疑,後來才知道不是所有父母都愛孩子,也不是所有父母配當父母,也就知道了不是所有父母都值得孩子孝敬和喜愛。
有些父母很可笑,抱著愛的名義不斷傷害孩子,孩子變得優秀就成了可以炫耀的工具,聲稱是自己多年教育的結果,如果孩子平庸生活就覺得是孩子自己不夠爭氣,打罵陰陽怪氣是日常操作;
有些父母自孩子生下就不管不顧,老了就對孩子各種要求,指控孩子的不孝感嘆自己的不易;
也有的父母在生下孩子後就將孩子拋棄,不論生死;
這樣的父母對孩子來說就是一場災難,
希望他們都能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希望他們能看到世間的善意,
希望他們明白有些遭遇無法避免,
錯的從來不是他們,
我們可以選擇堅強面對,慢慢治癒內心的傷疤。
曾經看過一句話大意是說
」若你心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