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裡克森的社會化發展理論

2020-12-15 中公教師網

在歷年的教師招聘考試中埃裡克森的社會化發展理論是教育心理學部分重點考察的內容。關於埃裡克森的社會化發展理論往往由於知識點的繁瑣,導致考生對知識的掌握不到位,以至於在解答題目的過程中會出現錯誤的情況。本文在此對其做出總結,希望對各位考生的備考有所幫助!

一、考情淺談:

關於埃裡克森的社會化發展理論這一塊的內容在考試的過程中,重要考查的點通常是他劃分的人格發展的八階段,需要各位考生掌握分別是哪八個時期,對應的年齡以及主要衝突,以及每個衝突的含義都需要大家一一匹配起來,通過例子能判斷出屬於哪一時期的內容。考查的題型通常是單選、多選和判斷等常規題型。個別地方也會考查一些其他題型。

二、人物背景:

埃裡克森是美國神經病學家、發展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學家。1927年,他受一位名叫彼德·波羅斯的老同學的邀請到維也納一所規模較小的學校中工作,該校生源都是弗洛依德的病人與朋友的子女。開始,他是以藝術身份受聘的,後來擔任了指導教師,最後,安娜·弗洛依德徵求他是否願意接受培訓當兒童精神分析者。愛裡克森接受了安娜的提議,以每月支付七美元培訓費的條件接受安娜的精神分析訓練。安娜·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論與他父親的理論不同,在諸多方面都具有獨特的創建,這對愛裡克森產生深刻的影響。

三、理論內容

埃裡克森認為人格的發展貫穿於個體的一生,整個發展過程可以劃分為八個階段,其中前五個階段屬於成長和接受教育的時期。

第一階段:基本信任感對基本不信任感

從出生到18個月左右是嬰兒期。這是獲得基本信任感而克服基本不信任感階段。也就是嬰兒的需要與外界對他需要的滿足保持一致。這階段嬰兒對母親或其他代理人表示信任,嬰兒感到所處的環境是個安全的地方,周圍人們是可以信任的,由此就會擴展為對一般人的信任。嬰兒如果得不到周圍人們的關心與照顧,他就會對外界特別是對周圍的人產生害怕與懷疑的心理,以致會影響到下一階段的順利發展。

第二階段:自主對羞怯與懷疑

從十八個月到三歲是兒童早期。這一時期兒童有了獨立自主的要求,想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穿衣、吃飯、走路、拿玩具等。如果父母允許他們獨立地去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並且表揚他們完成的工作,就能培養他們的意志力,使他們獲得了一種自主感。但是如果成人什麼也不需要他們動手,使孩子一直遭到許多失敗的體驗,就會產生自我懷疑與羞恥之感。

第三階段:主動對內疚

三到六、七歲是學前期。個體在這階段對周圍的環境(也包括他自己的機體)充滿了好奇心,如果成人對於孩子的好奇心以及探索行為不橫加阻撓,讓他們有更多機會去自由參加各種活動,耐心地解答他們提出的各種問題,那麼,孩子的主動性就會得到進一步發展。反之,如果父母對兒童採取否定與壓制的態度,就會使他們認為自己的遊戲是不好的,自己提出的問題是笨拙的,自己在父母面前是討厭的,致使孩子產生內疚感與失敗感,這種內疚感與失敗感還會影響下一階段的發展。

大部分人容易把自主和主動區分不開。如果說自主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那麼主動則是主動幫別人做事情。得先解決好自身才有能力幫助別人,因此是先自主,再主動。

第四階段:勤奮感對自卑

從六、七歲到十二歲是學齡期。學齡期兒童能力日益發展,參加的活動已經擴展到學校以外的社會。這時候,對他們影響最大的是學校中的教師。他們很關心物品的構造、用途與性質,對於工具技術也很感興趣。這些方面如果能得到成人的支持、幫助與讚揚,則能進一步加強他們的勤奮感,使之進一步對這些方面發生興趣。做父母的人,不要把孩子的勤奮行為看作為搗亂,否則孩子會形成自卑感,認為自己不如別人,應該鼓勵孩子努力獲得成功,努力完成任務,激發他們的勤奮感與競爭心,有信心獲得好成績,還要鼓勵他們儘自己最大努力與周圍人們發生聯繫,進行社會交往,使他們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聰明的,任何事情都能做得很好,使他們懷有一種成就感。

第五階段:同一性對角色混亂

從十二歲到十八歲是青年期。青少年對周圍世界有了新的觀察與新的思考方法,他們經常考慮自己到底是怎樣一個人,他們從別人對他的態度中,從自己扮演的各種社會角色中,逐漸認清了自己。此時,他們逐漸疏遠了自己的父母,從對父母的依賴關係中解脫出來,而與同伴們建立了親密的友誼,從而進一步認識自己,對自己的過去、現在、將來產生一種內在的連續之感,也認識自己與他人在外表上與性格上的相同與差別。認識自己的現在與未來在社會生活中的關係,這就是同一性,即心理社會同一感。

埃裡克森認為,這種同一感可以幫助青少年了解自己以及了解自己與各種人、事、物的關係,以便能順利地進入成年期。否則就會產生同一性的混亂。如:懷疑自我認識與他人對自己認識之間的一致性,做事情馬虎,看不到努力工作與獲得成就之間的關係。同一性混亂,還表現在對領導與被領導之間的共同點與差異看不清,要麼持對立情緒,要麼盲目順從等。在兩性問題上也會發生同一性的混亂,認識不到兩性之間的同一與差異等。

第六階段:親密對孤獨

從十八歲至三十歲是成年早期。這是建立家庭生活的階段,這時要獲得親密感,避免孤獨感階段。要建立長期的親密關係,如果一個人不能與他人分享快樂與痛苦,不能與他人進行思想情感的交流,就會陷入孤獨寂寞的苦惱情境之中。

相關焦點

  • 埃裡克森的社會化發展理論(二)
    【考情分析】埃裡克森的社會化發展理論主要是以單選題和判斷題為主,考查的內容多為個階段的衝突以及每個階段的人格特徵,但是由於劃分階段過多,學員們總是容易記混或者忘記,因此,本篇主要目的是梳理每個階段的對應的年齡、衝突以及品質等,幫助學員更好的理解和記憶。
  • 埃裡克森的社會化發展理論的主要觀點
    埃裡克森認為兒童人格的發展是一個逐漸形成的過程,他必須經歷一系列不變順序的階段,每個階段都有相應的衝突與矛盾決定的發展危機,每一個危機都涉及一個積極的選擇與一個潛在的消極選擇之間的衝突。埃裡克森認為人格的發展貫穿人的一生,他把整個發展過程分為八個階段,其中前五個屬於成長和接受教育的時期。【知識點呈現】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學知識點:埃裡克森的社會化發展理論的主要...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學知識點:埃裡克森的社會化發展理論的主要觀點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考試正處於緊張的備考狀態,按照往年信息來看,甘肅省教師招聘考試內容一般為教育基礎知識和教育專業知識。
  • 埃裡克森社會化發展理論
    埃裡克森一是美國精神分析醫生和當代最有名望的精神分析理論家之一,其人格發展理論是二十世紀心理學理論研究的最重要成果之一。他的著名的人格發展理論,從個人心理的立場來關注個人與社會之間的相互關係,強調人格的形成受到生理、心理和社會三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
  • 埃裡克森的心理社會化發展理論
    埃裡克森採納了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說,強調社會文化背景的作用,認為人格發展受文化背景的影響和制約。在此基礎下埃裡克森提出了他的發展的心理社會理論。與皮亞傑的觀點一樣,埃裡克森把發展看作是一個經過一系列階段的過程,每一階段都有其特殊的目標、任務和衝突。
  • 埃裡克森之社會化發展理論主要觀點
    【考點講解】從歷年教師招聘考試來看,是個常考點埃裡克森的社會化發展理論的主要觀點。考查題型主要以客觀題為主,一般兩種考查形式:其一, 考的簡單些會直接考特點與和階段名稱的對應。其二,考難一些會以案例反選的形式去考查考生這種特點是屬於哪個階段。所以要求考生對其內涵深刻理解,能與實際例子和考題結合,能區分其中的不同點。
  • 教育心理學:埃裡克森的社會化發展理論
    在埃裡克森的同一性發展理論中包含著四種同一性狀態分別是:(1)同一性獲得(同一性完成)處於同一性獲得階段的青少年已經成功地探索及思考過他們是誰和自己想做什麼的問題。另一方面,他們往往是活躍和有魅力的,尋求與他人發展親密關係。處於這種同一性階段的青少年正在努力解決同一性問題,但只有經過一番努力後才能達到同一性。(4)同一性擴散(同一性混亂、同一性迷亂)處於同一性擴散階段的青少年既不探索也不去思考各種選擇。他們容易變來變去,從一種事轉到另一種事上。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學知識點:埃裡克森的社會化發展理論
    為了讓大家更好的備戰甘肅中小學教師招聘考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廣大考生準備了教師招聘教育學公共基礎知識:埃裡克森的社會化發展理論,望各位考生及時查看。一、知識解析埃裡克森,兒童精神分析醫生,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埃裡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認為,兒童人格的發展是一個逐漸形成的過程,它必須經歷一系列順序不變的階段,每一階段都有一個生物學的成熟與社會文化環境、社會期望之間的衝突和矛盾所決定的發展危機,每一個危機都涉及一個積極的選擇與一個潛在的消極選擇之間的衝突。
  • 埃裡克森的社會化發展理論-心理學知識
    埃裡克森的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中的前五個階段是教招考試的常考考點,需要全題型備考,其理論不難理解但記憶起來容易出現混淆現象,希望今天的講解有助於您對其有更清晰而深入的認識,幫您準確拿分。一、嬰兒期:基本的信任感對不信任感(0-18個月)。
  • 考點|埃裡克森的社會化發展理論
    課程網校考點|科爾伯格道德階段理論
  • 埃裡克森解讀社會化
    埃裡克森的社會化發展理論是一個比較重要的知識點,會以年齡、衝突、任務反選等形式來考查,考試題型包括單選、多選、判斷,因此建議大家熟記階段名稱及其年齡、衝突任務。埃裡克森將社會化發展劃分成了8個階段,現在我們一起來學習。
  • 埃裡克森社會性發展階段理論
    埃裡克森社會性發展階段理論在教師招聘考試中是一個重要考點,主要考察形式是單選題,同時也能做為簡答等主觀題考察。在備考過程中需要重點關注的是各個階段的心理衝突,並且理解這一階段的特點。埃裡克森認為,人要經歷八個階段的心理社會演變,這種演變成為心理社會發展。這些階段包括四個童年階段、一個青春期階段和三個成年階段。
  • 埃裡克森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
    在我們的教師資格和教師招聘考試中,都會複習到這樣一個知識點----埃裡克森的人格八階段理論。埃裡克森的理論一般在考試中呢不全是大題考察的,多為細碎的小知識點的選擇題考察。那麼如何能夠更容易地記住這方面的理論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談一談埃裡克森的八階段理論吧!
  • 教育心理學知識:埃裡克森解讀社會化
    在廣西教師招聘中,埃裡克森的社會化發展理論是一個比較重要的知識點,會以年齡、衝突、任務反選等形式來考查,考試題型包括單選、多選、判斷,因此建議大家熟記階段名稱及其年齡、衝突任務。埃裡克森將社會化發展劃分成了8個階段,現在我們一起來學習。
  • 埃裡克森八階段理論
    一、埃裡克森八階段理論理論背景埃裡克森是一位沒有高等學位的理論家。事實上,埃裡克森沒有接受過高中以上的正規教育(Woodward ,1994),但是他盡其所能成功地爬上學術階梯,獲得哈弗大學教授職位。由於缺乏正規訓練,他並沒有致力於常規的心理學學術傳統。他的觀點在很大程度上是跨學科的,他獨具匠心地將弗洛伊德的觀點和人類學語言相融合。
  • 埃裡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
    埃裡克·埃裡克森(1902—1994)是繼弗洛伊德之後著名的精神分析理論家。他認為在人格發展中,逐漸形成的自我過程,在個人及其周圍環境的交互作用中起著主導和整合的作用。每個人在生活過程中,都普遍體驗著生物的、生理的、社會的事件的發展順序,按一定的成熟程度分階段地向前發展。
  • 【高頻考點】埃裡克森人格發展理論
    他提出人格的社會心理發展理論。埃裡克森是弗洛伊德的繼承者,但在一定程度上又是他的背叛者。埃裡克森十分注重個人與環境的交互作用對人格的影響,認為人格是在個體與環境不斷相互作用中發展成長起來的。他建構了個人發展的「心理社會性發展」模型。這個模型用他的新心理分析的觀點和概念說明人的發展,並把這個發展過程擴展到人的一生。
  • 埃裡克森社會發展八階段理論簡要介紹
    美國著名的精神分析理論家埃裡克森於1940-1950年間提出了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他認為,社會對個體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有不同的要求,個體自身的需要和能力與社會要求之間會出現不平衡,這種不平衡就會給個體帶來緊張感和內心衝突,埃裡克森把這種社會要求在個體心理種引起的緊張和衝突的矛盾,稱為心理社會危機。進而根據個體不同時期心理社會危機的特點,將人格發展劃分為八個階段。
  • 禁毒社工理論知識:埃裡克森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
    【導讀】華圖北京社工考試網同步未知發布:禁毒社工理論知識:埃裡克森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更多資訊請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北京社工培訓諮詢電話:400-010-1568   禁毒社工理論知識:埃裡克森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   埃裡克森(E.H.Erikson,1902)是美國著名精神病醫師,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
  • 埃裡克森的社會性發展階段理論
    美國心理學家E.F.埃裡克森構造了人格發展的「心理社會性發展」模型。埃裡克森認為,在個體與社會環境交互作用中,一方面由於自我成長的需要,個體從環境中獲得滿足;另一方面個體又不得不受社會要求的限制,因而在社會適應上產生一定的困難,埃裡克森將這種困難稱為發展危機,發展危機在人生的不同階段表現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