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紹:紙談風月,環境科學跨考航天工程,初試400+(數一英一),複試第一錄取,現從事科研及碩士招生工作。
最近各大高校複試如火如荼展開,我最近也在忙於面試招生工作。恰逢接到幾個小朋友的信息,吐槽複試老師問的專業問題太深,被問得一臉懵。
結合我參加面試的見聞,談談這個問題怎麼破解。
應該明白一點,複試問的問題,不會局限於專業課考綱,這是一定的,至於複試考察範圍,很難說,基本就是看面試老師的心情。有可能問一個你連題幹都聽不懂的問題,也可能跟你聊聊家常。
那,是不是遇到不會的問題,複試就宣告失敗了呢?
顯然不是。
1.你可以不會。
2.但你不能什麼都不會。
偶有一兩個答不上來,或者答不到位,很正常,大部分本科生沒接受特別系統的科研訓練,在查文獻,讀文獻,梳理科研方向等方面很難特別深入,這一點,導師也是理解的。
但是,你得讓導師看到你是適合做科研的。怎麼看出來?
兩個方面。
⭐一是嚴謹態度。
你得認真準備這場面試,從初試一結束,你就得做功課了,
怎麼做?
1.讀文獻,首先是讀報考院系的老師的文獻,重點看近5年的;其次是讀國內外該方向最前沿的文獻,可以只看近2-3年的(部分發展緩慢的學科可以看近5年)。
2.讀專著,特別是目標導師的專著(如果有的話)。時間充裕的話就通讀,像準備初試專業課那樣。時間不充裕就把框架結構和重點章節看看就行了。
你讀了這些專著和文獻,也可以作為一種科研經歷寫在簡歷上,特別是對那些本科沒有科研實踐的同學而言,也算是一種自救。
你認真準備了,但有些地方沒學到,答不上來,這都很正常,關鍵是老師們看到了你的態度。
⭐二是學術思維。
這一點,需要你在讀文獻專著的過程中多思考幾個問題:
1.目標學院中哪位老師的方向是你感興趣的?
2.這個方向的核心理論和技術是什麼?
3.當前該方向的瓶頸是什麼?
4.該方向接下來的發展方向有哪些可能?
單純靠自己理解,可能未必能搞定,可以問師兄師姐們,也可以發郵件問你聯繫的導師。比起你的自薦信,導師可能對你這方面的問題更感興趣。
聯繫導師的正確姿勢,可以參考往期文章:聯繫導師的實操技巧
當然,你不能問太低級的問題,很多可以在文獻和專著當中明確獲知的信息,就不要拿出來問了,一定是在自己充分思考的基礎上,提出延伸性的問題。
在做好以上兩件事的基礎上,你在面試時有一些問題還是答不好,沒關係,關鍵是你已經能夠具備參與本專業學術討論的基本條件,哪怕還提不出太有水平的見解,至少已經半隻腳進門了。
對於本科生而言,這就夠了,足以讓你順利過渡到研究生生涯,完成學術任務。
祝各位小夥伴,一戰上岸,前程似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