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爸爸媽媽剛開始要二胎的原因,是想給老大生個伴,以後等爸媽不在了,至少有個有血緣關係的弟弟或者妹妹陪著他。原本我們都想得很美好,老大和老二愉快地在一起玩耍,快樂地長大。如下圖:
可實際上,老大對老二總會有一點敵意,他們可以上一秒親妹妹,下一秒就打她一拳,老大自己也說不清怎麼會有這種形為。
如果在這個時候,老二哭了,有些家長就會小題大做,認為老大這是故意的。這不僅與實際情況大相逕庭,也會給可憐的老大貼上一張莫須有的標籤,媽媽只要想起老大就覺得他對老二不好,情緒一上來,不要說好好地處理問題,就連好好說話怕都做不到了。
本來只是偶然的行為,老大原本也不想這樣,結果被最親的媽媽冤枉了,他肯定會生氣,大鬧脾氣,甚至有些性格文靜的小孩會堵氣,不理媽媽了,這給老大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傷害。
如果幾次這樣情況,媽媽不好好處理,安慰大寶,真正理解他們,很可能就老大的心理就陰暗了,會背著爸媽做些傷害老大的事情。
所以我覺得面對老大偶爾的打老二,輕輕地拍打的話,就當沒看見,就當老大是在逗老二玩。如果真是故意打了幾下,就得制止了。
我們需要明白的是我們制止的是打人這種不正確的行為,而不是堵住他的情緒。
而既想既制止老大打人,又不壓抑他的情緒,我們可以嘗試以下幾個步驟,更從容地面對衝突。
步驟一:平靜你自己
應對老大打老二,冷靜是第一要求,不要讓自己先有脾氣,雖然這樣做到比較難,但我們還是要有改變,要不然都會嚇到兩個寶寶了,還處理不好問題。
步驟二:了解老大為什麼會打人?
有可能老大想吸引爸爸媽媽的注意力,家裡多了一個孩子,自然吸引了大人、尤其是媽媽的大量關注。老大從萬千寵愛於一身的狀態,滑落到了要可憐巴巴求關注的狀態。有的孩子會無端端地哭鬧、有的會開始重新尿褲子、還有的可能就會開始攻擊小寶寶。這些惡劣的行為,目的都是一個,那就是——刷存在,找關注!
他們發現打哭小寶寶,媽媽就會立刻把注意力轉移到自己的身上:
「跟你說了多少遍不可以打寶寶,你怎麼就不聽呢?」
「你為什麼瞎搗亂?為什麼不乖?為什麼這麼不懂事!」
當責罵狂風驟雨般的降臨,大孩子就終於獲得了他期待已久的父母的關注!
父母的關注,是孩子的甘露。孩子有多匱乏,就有多渴望,所以哪怕挨罵、甚至挨揍,他們都會不斷重複這樣的行為。遇到這樣的時刻,很多父母一定會非常抓狂!但請別忘記,孩子越搗亂的時刻,往往是他越需要愛的時刻。同樣是給予孩子關注,何必一定要通過大吼大叫的方式?
如果不想大吼大叫,那我們繼續移步下一步驟。
步驟三:聰明地應對!
找到孩子打人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對吸引關注的孩子,大家一定要換位思考,設身處地想想如果你是老大,會不會也有些失落?難過?傷心?
如果你能成功地理解他的失落,就能想出應對的辦法,比如抽出一些單獨的時間,和老大高質量的相處,注意一定要高質量,不能你看手機或者電視,讓他自己玩,多玩一些親子遊戲,最好是肢體接觸的那種。比如抱著寶寶開飛機,玩火箭沖天,玩風火輪什麼的。
還有的老大打人的原因就是覺得妹妹或者弟弟可愛,打一下很好玩,看她們什麼反應。這個時候,你就要告訴他們覺得無聊的話,可以玩玩具,老二是她的夥伴,不是玩具。
還有些時候,大小打架是因為爭搶,尤其是老二大一些了,知道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時,這種現象就會越發多起來。
常常地,兩個人前一秒鐘還玩得好好的,下一秒鐘就哇哇哭起來。一看,就發現老大老二搶東西的時候,一個打了另一個。
這種情況,還是要先冷靜,不要急於去指責打人的孩子。
我們可以先安撫好哭的那個娃,因為在嚎哭的情況下,很難和孩子講道理,等情緒過去得差不多了,再讓兩個孩子坐下來,讓他們說說各自的道理。
真正的應對,也並不在判斷這件事情的對錯,而是不斷地強化一些既有的規則,讓他們遵循規則來處理彼此的衝突。
所以,讓自己平靜、找到孩子打人的心理動機、聰明地應對,比之抱怨「他們兩個怎麼不親熱」,要有用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