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高等教育普及率高 亞洲背景學生學業表現更好

2021-01-10 人民網

原標題:澳高等教育普及率高 亞洲背景學生學業表現更好

  據澳洲網報導,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13日發布報告指出,澳大利亞青年接受高等的比例達到45.7%,高於亞太經合組織成員國的平均水平。此外,研究還發現,有著亞洲背景的澳大利亞學生在學業上的成績要高於英國背景的學生。

  經合組織報告指出,澳大利亞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要高於經合組織國家的平均水平。數據顯示,在2004年,澳大利亞25歲至34歲的青年中,完成高等教育的人數佔比為45.7%,而相較於此,經合組織成員國的平均水平則為40.5%。

  此外,報告還顯示,發達國家中青年接受高等教育比例的差異巨大。韓國25歲至34的青年中,有67.1%接受過高等教育,而在日本,該數字為58.4%,加拿大為57.8%。然而,德國該年齡段的青年中僅有30%接受過高等教育,此外,葡萄牙該數字僅為29.3%,而土耳其與巴西僅為22.5%與15.3%。

  對此,經合組織指出:「隨著全球化水平的提高與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全世界的勞動立場也在面臨著革新,這就意味著,對於個人來說,需要獲取更加廣泛的知識與更加專業的技能。」

  與此同時,多份研究報告還指出,相較於本土學生,擁有亞洲背景的學生對於學歷有著更高的追求,並往往在學業方面表現更好。報告稱,英國背景的家庭父母往往對孩子的教育持放鬆態度,而中國背景的澳大利亞家庭父母則往往以「虎媽」風格著稱,他們更加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

  針對該議題,西澳伊迪斯科文大學(Edith Cowan University)博士馬利克(Ranbir Singh Malik)在20世紀90年代,分別選取3家來自馬來西亞、新加坡、中國香港中產家庭與3家居住在珀斯的英國移民中產家庭做為調研對象。當時,6個家庭的孩子還在讀,而當6個家庭的孩子成年時,馬利克博士發現,3個英國移民的家庭的孩子均未繼續接受高等教育,而來自亞洲背景的移民家庭的孩子則接受了更好的教育。

  對於上述報告,馬利克博士指出:「尤其是中國背景的亞洲移民家庭父母,他們傾向於讓孩子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這些父母往往會選擇付出更多的努力,讓確保自己的孩子能夠在學業上獲得成功。」

  但馬利克同時指出:「也是由於父母對於孩子過高的期望,往往會給孩子帶來更大的壓力,同時增加滋生心理問題的可能性。」

相關焦點

  • 《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大學排名:澳門高校創新高
    來源:海外網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近日公布2020年亞洲大學排名,香港及澳門特別行政區共有八所大學入榜,其中澳門科技大學排名第三十二位,澳門大學排名第三十七位。 近年來,澳門高等教育水平逐步提高並成為澳門「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重要標誌。
  • 學業文化差異下的高等教育過程公平問題探析
    在對一所名牌高校的本科畢業生調研中,不同學生在學業文化上存在顯著差異,父母受教育程度高的學生更喜歡自由博放的教育,希望教育具有挑戰性;而父母受教育程度低的則偏向實用技術,希望課程難度降低。因此,在高等教育改革中更應以人的發展為中心,以促進培養過程的公平。
  • 文化背景影響NAPLAN成績!中文、日語、韓語背景學生,數學成績高出英語母語者65分
    針對逾12萬名學生的NAPLAN的開創性研究分析發現,學生們平均分數的巨大差異與他們特定的文化背景及在家所說語言有關,遠大於社會經濟因素的影響。調查發現,相比在家說英文的學生,據稱具有中文、日語、韓語背景的學生的數學考試平均成績高出多達65分。而據稱有原住民、非洲或波利尼亞語言背景的學生,平均分則要低40分之多。
  • 法國國際交流項目學生及學業情況
    近日,法國高等教育、研究和創新部發布了關於國際交流項目學生及學業情況報告。數據顯示,2018-2019學年法國共接收35.8萬名外國學生來法就讀,佔所有法國在校大學生的13%。80%的外國留學生是通過國際交流項目來法就學的。這部分學生人數在五年內急劇增加了19%。他們比較青睞公立大學。但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國際學生選擇私立學校,這部分學生比例從2013年的12%增長到2018年的17%。
  • 澳媒:中國學生誓言不再返回,澳高等教育危機逼近
    澳大利亞Crikey新聞與評論網站7月9日文章,原題:隨著中國學生誓言絕不再返回,澳高等教育危機逼近 如果(澳)斯威本科技大學研究人員在華開展的一項新調查正「自我實現」,那澳高等教育即將被「切除內臟」。上月初,1000餘名中國留學生和潛在留學生參加該調查。在曾經赴海外留學的人中,打算返回國外繼續讀書的比例還不到50%,60%的潛在留學生則表示不願留學海外。
  • 英國高等教育入學率出爐,這個人種的升學率竟然這麼高!
    根據英國教育部發布的最新文件,來自貧窮背景的學生的大學入學率與富裕學生相比已經達到這10年內最大差距。 「我們要關注的是那些入學的學生可以保證完成學業,順利畢業後可以找到工作,同時為學生最大利益打算」。
  • 日本大學普及率 在世界上水平如何
    日本的高等教育是包含有有大學、短期大學、專門學校、高等專門學校、研究所(大學院) 於 1977 年 5 月正式成立大學入試中心(國家考試中心),為國立大學統一考試實施機關。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日本大學普及率那些事吧。
  • 家庭第一代大學生在校情況調查:學業表現毫不遜色
    以往研究較多關注高校招生錄取環節的入口公平,然而該群體在入校之後的整體表現與持續成長不容忽視。在微觀家庭文化氛圍與宏觀城鄉社會經濟的雙重差異疊加之下,家庭第一代大學生在校期間的學業表現如何?專業能力與核心能力是否得到提升?對就讀院校與所修專業能否認同?他們在這些方面的發展與其他學生群體(即父母接受過高等教育的非第一代大學生)相比有無差異?
  • 澳華人教師遭學生種族歧視 被罵「亞洲婊子」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烏元春】據澳大利亞新快網11月9日報導,在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一所中學任教的華人小梁(化名)老師今年6月起頻頻遭到班上一位七年級女生取笑長相和口音,還有種種不堪入耳的言語如「亞洲婊子(Asian Bitch)」、「最大的垃圾」等等,令小梁老師倍感抑鬱,受到極大的困擾
  • 亞洲留學走紅,背後藏著什麼秘密?
    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新加坡不僅在今年的抗疫中表現突出,多年深耕基礎教育積累的成效更是顯著,在東南亞各國中遙遙領先、令人側目。多年來,新加坡憑藉人才戰略和在教育上的大手筆投入彌補了地域和資源不足的局限性,讓這個面積不足洛杉磯三分之一的國家在學業水平上遠超世界平均水平。
  • 最適合窮人留學的國家盤點:亞洲篇
    其實在亞洲有很多性價比很高的,適合窮人、工薪家庭留學的國家,教育資源不錯,且留學費用非常親民。韓國留學韓國高等院校的教育水準與發達國家持平,文憑含金量高,韓國擁有眾多世界知名的高等學府,以注重應用學科而聞名,不少專業在世界上享有盛譽,教學質量上乘,計算機應用、經濟學和商科等居亞洲一流水平。
  • 低分逆襲澳國立金融專業案例
    學生考慮想到澳洲第一的澳國立大學讀書,但澳國立大學金融專業滿位情況嚴重,學生均分75,無金融背景,沒有競爭優勢。   一番詳細的電話溝通和微信聊天,學生在溝通中建立了對我的信任,我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申請經驗,非常篤定的告訴學生,雖然成績不高,但是申請到澳國立大學的金融不是沒有機會,我們背後的文案老師和外聯老師經驗非常豐富,文書功底了得,深度挖掘學生的優秀背景,經過兩周之久的溝通
  • 2020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大獎:清華大學榮獲兩個獎項
    2020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大獎的結果於11月17日在線上揭曉。這是該享有盛譽的高等教育大獎在亞洲設立的第二年。今年其規模翻了一番,設置了10個獎項。這反映出了該地區的高校在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時如何展示出卓越表現。邀請客座專家加入的泰晤士高等教育評委團聽取了由數百家高校發起的、旨在支持學生、教師、研究人員和當地社區的許多倡議行動。與由數據驅動的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不同,該獎項為那些年輕的或遠離聚光燈的院校提供了閃耀的機會。
  • 愛勞動的學生成績更好!2019蘇州市義務教育學業質量監測報告來了
    本次參測的學生樣本數約27.1萬,覆蓋蘇州市轄 10 個市(區)所有初中學生和部分初中教師,參測學校共計265所。《報告》主要從心理健康、家庭教育、電子設備使用、體美勞教育、課外補習、壓力感受等方面呈現了最新的監測結果。總體來說,近三年蘇州學生整體主觀幸福感越來越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藝術、體育和勞動態度和習慣好的學生,學業成績更好。
  • 薈萃亞洲智慧 點亮高教之光 ——第十九屆亞洲大學校長論壇圓滿結束
    通過建立與時俱進、對外開放以及融合創新的高等教育,各國大學加強了協同創新,打造學術共同體,共同推進應急管理的智庫建設和全球重大問題的科研攻關。我校校務委員會主席隋廣軍表示,在新時代,如何更好的發揮教育的「橋梁」作用,是本次論壇聚焦的焦點問題,也是論壇創辦的初心。自成立以來,論壇見證了亞洲高等教育發展的巨大成就。
  • 「一帶一路」背景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思考與探索
    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理論依據與時代背景高等教育在全球化進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理解高等教育國際化,核心是關注催生國際化的動因。當前,我國高等教育走國際化道路,無論是從政治因素、經濟因素,還是社會文化因素,都具備了充足的動力條件與有利的時代背景。20世紀,西方歐美國家的民主自由思想和體系在全球化佔據主導地位。
  • 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大學排名出爐!
    據新華社報導,英國教育雜誌《泰晤士高等教育》3日公布了2020年亞洲大學排名,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分別位列第一和第二,這是中國大陸高校首次包攬這一排行榜前兩名。今年,來自亞洲地區30個國家和地區的489所大學進入排行榜。中國大陸共有81所高校上榜,其中23所高校進入前100名。
  • 澳高校人數增速存差異
    澳高校人數增速存差異 2018-12-19 16:55:0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何路曼   中新網12月19日電 澳洲網刊文稱
  • 我國高等教育的普及率:所有高中生都能讀大學,還要多久能實現?
    2020年高考本科批次的錄取全國均已進入了尾聲,和一個朋友聊天,聊到我們的高等教育普及率的問題,雙方對一些教育數據爭論不分高下,乾脆就找一找詳細的數據,於是有了這麼一部分數據,供大家參考。2019年我國一共有1031萬學生報名參加高考,一共錄取本專科學生914.9萬人,錄取率達到了88.74%,其中本科錄取431.3萬人,本科錄取率為41.83%。這一屆的高考學生是2016年的初中畢業生,當年的初中畢業生人數為1424萬人,復讀生如果以20%左右計算,那麼折合的應屆生升學率為51.4%左右。
  • 2019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大學排名,清華首次奪冠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是唯一以教學、科研、知識轉移和國際前景各項核心使命來綜合評判研究密集型大學的全球排行榜。5月2日,泰晤士高等教育(THE)發布2019年亞洲大學排名。本次排名中,清華大學取代新加坡國立大學成為亞洲第一,中國大學首次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大學排名中奪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