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北鬥導航系統」,是由中國自主研發和獨立運行的定位系統,英文縮寫BDS。它的目標是建立開放兼容且穩定可靠的全球衛星系統,推動衛星技術在全世界的廣泛應用。
所謂「全球定位系統」,是由美國研發的軌道衛星導航系統,英文縮寫GPS。在北鬥導航出現以前,它是全世界使用最廣泛的定位系統,可以為各國提供軍用和民用的精確定位。
1958年,美國軍方開始著手研發衛星定位系統。到1994年時,他們已經擁有了24顆導航衛星,覆蓋了全球98%以上的區域,至此宣告GPS正式完成。
憑藉GPS,美國在90年代的幾次局部戰爭中都大出風頭,利用這雙「眼睛」指揮自己的飛彈或者軍機向對手進行了精確而有效的打擊。此事,給包括中國、日本和歐洲在內的國家和地區都以巨大的震撼。
日本和歐洲為了減少對美國GPS的依賴,也為了增加更多的自主性和話語權,分別開始啟動了自己的「準天頂衛星系統」和「伽利略導航計劃」。不過,由於技術和財力的限制,這兩項工程的進展遠遠不及中國的北鬥導航。
1994年,我國正式啟動了北鬥工程項目,決心建立屬於自己的導航定位系統,具體工作分為三個階段:第一步,建立自己的源定位;第二步,建立自己的無源定位;第三步,實現全球的基本覆蓋。
從2000年北鬥一號的首星發射成功,到2020年最後一顆衛星的成功入網,我國終於完成了這一浩大和宏偉的航天工程。未來,中國將肩負起有擔當的大國責任,向全世界進行北鬥的開放,外交部曾經公開表示:
北鬥導航(BDS)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中國將會向全世界開通軍用和民用的相關服務,
2013年,我國和巴基斯坦籤訂了相關協議,從而將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引入到巴基斯坦,使之成為了第一個境外使用國。之後,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使用北鬥導航系統並從中受益匪淺。
隨著北鬥導航在軍事和航天領域的使用,使得其技術越來越成熟,終於擴展到了民用領域。2015年後,所有的國產智慧型手機都使用了北鬥導航服務,只有美國的蘋果手機還拒絕接入北鬥導航。
現如今,北鬥導航系統已經在東亞、南亞、西亞、東歐、非洲等地得到了廣泛的推廣和應用。在這些國家,無論軍事領域,還是農業、商業、交通、通訊等方面都紛紛使用了北鬥系統。
中國政府多次強調,北鬥導航系統不針對任何國家,不依據國別而設限,是一款全球的、開放的和公益的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