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黑客」,大多數人腦海裡的形象是憑藉高超的計算機技術入侵他人電腦的人,這樣的形象很難和孩子聯繫在一起。
但中國偏偏有這樣一個少年,13歲時他便成為了一名名副其實的「黑客」,同時也成為了中國最小的黑客,他的名字叫做汪正揚。
這樣一個「黑客」身份的塑造,離不開汪正揚5年的編程經驗,以及一次偶然的「意外發現」。
13歲黑客少年的「意外發現」
出生於2001年的汪正揚,8歲的時候就對電腦寫代碼頗感興趣。他的父母為鼓勵其興趣培養,為他配置了市面上最高配置的電腦設備。
而這臺電腦,讓汪正揚正式打開了黑客世界。起初,汪正揚在網絡上建立了個人網站,並且做一些簡單的小程序。
這樣的計算機技術學習過程,大概過了5年。
真正讓人們對汪正揚刮目相看的事情,源自於一個網站漏洞的意外發現。
2014年,一次偶然的機會,讓正在學習計算機的汪正揚,發現了一個教育網站的巨大漏洞,原本2500元的商品竟然只要1元就能買到,這個漏洞任誰來看都關乎切實利益。
然而,這位小小黑客並沒有藉此機會謀取利益,而是將買到的商品歸還公司,還直接告知了該公司網站的隱患,防止公司財產損失的發生。
同年9月,汪正揚受邀參加中國網際網路安全大會,他在這個漏洞事件中的表現,足以顯示出他的網絡技術潛力和安全意識,因此獲得了行業工程師的讚賞。
沒有編程學習,就沒有年少有為的「中國最小黑客」
汪正揚在計算機技術方面顯現出的能力並非一日之功,據他所說,為了鼓勵他在電腦技術上的學習,父母在設備支持之外,還給他買了許多相關書籍。
編程學習不是一件的簡單事情,汪正揚的父母在其中做了很好的表率,遇到書上的難點,汪正揚的父母就先進行研究學習,再教給汪正揚。
正是這樣紮實的技術積累,給了汪正揚成為「中國最小黑客」的機會,也給他參與網際網路安全大會奠定基礎。
計算機技術不只寵幸這一個少年,還給了很多人無限的發展可能性。2019年,中國計算機科學家鬲融獲得了有著「諾貝爾風向標」之稱的斯隆研究獎。
他畢業於清華大學的「姚班」,這個班級專為培養計算機技術人才而設置,像鬲融這樣在計算機科學技術上獲得成就的學生屢見不鮮。
除了技術本領的增進,網際網路安全意識也會跟隨技術學習的過程建立起來。汪正揚選擇在黑客中扮演「白帽子」的角色,這樣的定位猶如網絡安全裡的「醫生」。
他學習計算機技術並不是為了破壞什麼,發現漏洞的最終目的也是幫助網站進行修補,以此完善網站,維護網絡安全,這對於整個社會的網絡發展都有著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