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俗稱拉肚子,是2歲以下嬰幼兒常見脾胃疾病之一。身體著涼、飲食不當、哺乳期寶媽喜歡吃油膩食品都有可能導致嬰幼兒腹瀉。
嬰幼兒腹瀉大多與脾胃病變有關,因為胃掌管消化水谷,而脾掌管運化水谷精氣,脾胃發生病變就會導致消化功能紊亂,吃進胃裡的食物不能正常消化就會隨著腸胃中的水溼一起排出體外,形成腹瀉。
嬰幼兒經常腹瀉會影響身體發育,因為食物中的營養不能被人體吸收而導致身體養分供應不足,甚至骨骼和智力發育也會受影響。
為避免嬰幼兒經常腹瀉而影響身體發育,寶媽寶爸們可以用小兒推拿為自家寶寶治療腹瀉。常見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補脾經:將寶寶拇指屈曲,沿著寶寶拇指向外一側由指尖方向向指根方向直推,反覆直推100-300次,可以補脾經。
脾掌管臟腑的運化能力,補脾經可以健脾養胃補充人體氣血,提升脾胃的消化功能,提升寶寶食慾。脾胃恢復正常可以讓寶寶從食物中獲得充足營養。
補大腸經:握住寶寶食指向中指一側,沿著寶寶食指近拇指一側由指尖直推至指根,直線推動100-300次,可以補大腸經。
大腸接受小腸下傳的含有大量水液的食物殘渣,將其中的水液吸收,使之形成糞便,即是所謂的燥化作用,因此嬰幼兒會不會腹瀉與大腸功能有直接關係經。
揉神闕和天樞:用手掌或手指指腹在寶寶腹部做逆時針方向環旋按摩,每次5分鐘左右,動作和力度要輕柔。
神闕屬任脈,是調理臟腑的樞紐,具有益氣養血、調和脾胃、復甦固脫等作用。而天樞屬足陽明胃經,按摩天樞穴可以調理胃氣提升胃的消化功能。
揉足三裡:一手扶住寶寶的腿部,另一隻手拇指按揉寶寶的足三裡穴1至2兩分鐘。
據《靈樞》記載:「 邪在脾胃,則病肌肉痛,陽氣有餘,陰氣不足……,皆調於足三裡」。因為足三裡屬足陽明胃經,日常按揉足三裡可以調理脾胃。
推上七節骨:用拇指的外側從寶寶的尾椎骨端沿脊柱向上直線推到第四腰椎下,稱為推上七節骨。推動時著力要均勻,單方向推動100-300次。
捏脊:可以用拇指在前的捏脊法,也可用拇指在後的捏脊法;先在孩子的背部輕輕撫摩幾遍使肌肉放鬆,然後順著脊柱兩側自下而上捏三遍,最後一遍每捏三下將脊背提一下。
背部是人體陽氣最足的地方,捏脊可以推動陽氣運氣驅除陰邪之氣,去除臟腑中的寒溼之氣而起到治療腹瀉的效果。
俗話說「好漢經不住三泡稀」,說明腹瀉對身體的傷害極大。寶媽們日常為寶寶做推拿護理,提升寶寶抗病能力,對寶寶的生長發育有重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