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豫、鄂兩省黃金水道將復航 有利南陽物資外銷
社旗縣山陝會館訴說著當年貨運的繁榮
□記者 劉瑞朝 田園 通訊員 李慧毓 文 記者 王亞鴿 攝影
核心提示丨河南出海,早已有之。南陽市境內,一條唐河,先後穿越方城、社旗、唐河、新野等四個縣域。早在古代,大量南來北往的貨物,便經由唐河運送。
河道的萎縮,來水的減少,致使唐河原有的船民,走出河南,到外省水域去發展。今年下半年,唐河復航的一期工程——社旗到唐河段,將正式動工了。唐河再度通航後,南陽地區的能源原材料、農產品等,也將藉助這一低廉、便利的運輸方式銷往省外,帶動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
歷史
水陸碼頭造就中原名鎮 南船北馬打造貿易中心
趙河、潘河,一西一東,蜿蜒穿城而過。社旗縣曾經是一個因水而興的重鎮,今天的縣城所在地,便是曾經的賒店古鎮。
河心街位於趙河與潘河之間。準確地說,它是趙河北岸的一個島狀大沙洲,沿河心街形成了一個「C」字形天然大港灣,因深入到賒店鎮內,又被當地人稱為後河。正是枯水季節,河道內的水並不多,水草長得一人多高。河岸兩側的高地上,擁擠著當地的民居。
今年66歲的沈先生,從小就生活在後河河岸上。他說,那條伸往河谷的水泥臺階,就是曾經河心街碼頭的見證。聽老一輩人說,臺階原來是青石材質的,碼頭上日夜裝卸貨物不停。最盛時等待進入碼頭裝卸貨的船隻,沿著趙河能排十餘裡的隊,數量有數百艘之多。
距離河心街不遠,便是國家級保護單位——山陝會館。它是供山西、陝西商人「敬鄉神、安旅故、敘鄉誼」的同鄉會館。賒店歷史文化研究會公開資料顯示,清乾隆年間,賒店鎮發展達至鼎盛,全國16個省的商賈聚集此地,人口有13萬之多,而僅各省商人所建的同鄉會館就有10餘座之多。
歷史上水運曾是最為便利的交通方式,大多江河碼頭成為商人聚集的商埠重地。賒店商業繁盛的重要成因,便是連通南北的交通中樞——水陸碼頭。
社旗縣海事處相關人士說,這裡的河運碼頭處於南方水運與北方陸運交接的中樞之地,吸引了全國10多個省的商人云集此地,開埠立店結社。
講述
先秦時期南陽水運已興 上遊來水減少致使船民出省
呂成定,原南陽市航務管理處處長,對南陽航運歷史非常熟悉。
南陽這座城市的興起,與唐河、白河的航運緊密相關。呂成定說,春秋戰國時期,當時屬於楚地的南陽境內,水運就較為便利。西漢時期,從丹江出發的船舶,最遠可以行至商洛地區,為關中地區運送糧食和日用百貨等大量貨物。
南陽航運在東漢時期迎來第一個發達階段。當時南陽港區內每天平均停靠的船舶在500條以上,一般載重量都在5噸左右。他說,當時南陽地區的中藥材、皮貨、雜糧等,順著唐河南下,水運到武漢、南京、蘇杭等地區。而南方地區經由漢江駛入唐河的,則是大宗商品中的鮮鹽以及日用百貨等。
第二個發達階段,則是北宋時期。北宋的都城是東京,當時的朝廷從南方運東西,一半要走長江、漢水,沿唐白河北上,在今社旗縣境內完成「南船北馬」的倒換,經由陸路出南陽盆地,運送到都城東京。當時都城所吃的大米,大部分都是通過船舶運送過去的。上文提到的清乾隆年間,則是第三個發達階段。
從1958年開始,南陽航運開始出現萎縮。隨著白河、唐河上遊來水減少,河道經常出現斷流,船舶的正常通行受到了影響。改革開放以後特別是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國家為船舶提供更新貸款,並對部分船隻實施免稅政策,船民們紛紛對船舶進行噸位、材質、動力等方面的改造。
隨著載重量不斷加大,動力不斷提高,南陽船民的船舶,可跑到長江上遊的重慶和長江下遊的蘇杭,向北能抵達山東的棗莊。
進展
曾是鄂、豫兩省的黃金水道 如今唐河要復航
趙河、潘河流出社旗縣後,在省道333北側實現了匯流,名字也改為了唐河。唐河大橋,呈東西走向,矗立在唐河上方,有一百多米長。因為還沒到豐水期,唐河水面僅有一二十米寬。河水兩側,水草叢生,野花遍開。
唐河並不是一條簡單的河流。它自北向南流經方城、社旗、唐河、新野縣,至石臺寺流入湖北襄陽,經雙溝鎮西至兩河口與白河交匯,被稱作唐白河,再向南22.5公裡在襄樊市與漢江交匯。
河南唐河河道,從鄂豫省界水臺子至社旗焦家河口,全長138公裡,都是天然河道。南陽市地方海事局相關人士說,唐河航道曾被視為連接鄂、豫兩省的黃金水道,唐河的水路運輸曾對南陽地區的工農業生產及社會經濟發展發揮過重要作用。
據了解,「十二五」之前,當時的唐河也在通航,但隨著河水的逐漸減少,達不到航運條件,原來唐河上跑船的船民,如今都到漢江跑運輸去了。
如今,唐河復航已提上了日程。據介紹,湖北省近年來加快了對漢江和唐白河航道的開發建設,這為實施南陽市唐河復航項目創造了條件。
觀點
航運低運價是其「殺手鐧」 唐河復航有利南陽物資外銷
發展唐河內河航運,必要性何在?中國國際商會河南商會航運專業委員會會長靳振林說,航運的低運價,就是一個巨大的優勢。公路噸/公裡運價為0.47元,鐵路則為0.3元,水路為0.08元,長江目前的航運運價僅為0.01元。由於運價超低,工業企業在選擇運輸方式時,會比較傾向於用船運輸。
根據規劃,「十三五」期間,唐河要復航128公裡的河段。今年,社旗至唐河段的一期工程將開始動工。一旦唐河順利復航,將和渦河、沱澮河、丹江、黃河等構成五條地區重要航道,協同「一幹一支」國家高等級航道(淮河幹流淮濱至三河尖、沙潁河漯河至省界),形成省內內河航道的骨架體系。在此基礎上,輔以一般航道,將實現對省內主要工業城市、能源及礦建基地、水上旅遊風景區和周邊相鄰航區的有效溝通。
南陽市地方海事局相關人士說,唐河航運工程的建設,將實現河南南部大部分地區與水網地區的溝通,使平頂山、鄭州、商丘(永夏煤田)等煤炭、礦建材料、化工原材料基地納入長江水運網絡。同時,唐河航運工程還能緩解京杭大運河船舶擁堵的現象,另外開闢一條新的北煤南運和北貨西運的水上通道。
唐河與漢江的聯通,將充分利用其水運優勢,大大降低進出口貨物的物流成本,提升產品競爭力。上述人士說,我省尤其是南陽地區人口密度高,人均土地資源少,而能源原材料、農產品等比較充足,需要大量從省內調出。內河航運具有投資省、運量大、能耗低、佔地少、成本低、汙染少、安全性高等獨特優勢,這就非常有利於南陽地區的物資外銷,帶動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
(責編:黃莎、楊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