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寶寶說話,家長必須知道這些事

2020-08-29 皮特老師科學育兒

1、


最近有不少家長在後臺問了幾個關於小朋友說話的問題。


首先,兒童的語言發展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0-1歲:

喃語期,小朋友能發出各種音節,開始咿呀學語,並學會對手勢和指令做出反應,比如拜拜、打招呼、飛吻等。


1歲左右:

單詞句期,持續約半年左右,小朋友用單個的詞來表達自己。


1歲半以後

雙詞句期,語法形式有可能是錯的,比如:飯飯吃。


2歲半以後:

電報句期,主謂結構為主:如我要、寶寶吃、媽媽拿等……


5歲以後:

成人句期,雖然詞彙量和表達技巧還不完善,但是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能夠表達之前發生的事和計劃之後的事。


值得注意一點是,兒童語言的發展如果出現了嚴重的滯後,家長要及時帶小朋友去兒科醫院就診,進行系統性的檢查。


什麼樣的情況是明顯的滯後呢?


上海市兒童醫學中心對720多名年齡在24~47個月的健康兒童調查後,完成了《2~3歲兒童詞彙和語法發展的研究》報告,其中指出:


24個月自發表達的詞彙量少於30個,30個月的男孩結構表達量(句子)少於3個、女孩結構表達量少於5個,則為語言發育遲緩


24個月自發表達的詞彙量少於50個、30個月男孩結構表達量少於5個、女孩結構表達量少於8個,則被視為語言發育遲緩可疑對象。」


也就是說當你發現孩子的語言水平已經遠遠落後於同齡小朋友,並且跟家長的非語言互動也很少的時候,就要重視起來了。


說這些絕對不是在販賣焦慮,而是希望能引起家長們的重視。


0-6歲大腦的可塑性是非常高的,即使有問題及時發現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補救。



2、


我們再從兒童大腦發育的角度來深入的了解一下早年語言能力的發展。


1、大腦的發育是兒童語言發展的基礎


兒童剛出生的時候,大腦的平均重量是390克,3歲時是1100克,7歲時已經與成人大腦的重量相差無幾了。


1歲半以後,大腦中神經網絡的複雜性不斷增加,神經連接開始髓鞘化,兒童的認知能力進一步增強。


根據皮亞傑的理論,這個階段的兒童慢慢開始能夠將詞語和具體的事物連接起來。


比如當你說蘋果時,寶寶腦海中就會出現那個紅紅的、圓圓的、咬不動的蘋果形象。


而在大腦發育速度最快的前三年,兒童語言能力的發展也是最快的。


2、大腦中負責語言的區域發育時間不同


兒童大腦中語言中樞的成熟順序是:聽、讀、說、寫。


根據研究,負責聽音、辨音以及對詞意理解的能力,早於表達和發音能力的發展。


而「讀」,就是把畫面或者文字跟具體的事物連接起來的能力比說話的能力更早。


這就是為什麼在小朋友能夠說話之前,就要給他們讀繪本、講故事,培養閱讀能力的原因。


一直到小朋友的語言積累到一定的量,口腔的協調動作能發出語音的時候,他們才會開口說話。


3、兒童語言發展的個體差異明顯


兒童大腦中語言中樞的成熟水平會因人而異,有的成熟較早,有的較晚。


這就導致了小朋友語言能力具有以下差異:


  • 開口說話的月齡不同。


大多數孩子在18個月的時候會開始說出除爸爸媽媽的其他詞彙,但是也有的小朋友12個月就開始說,極個別的小朋友要到2歲多才開口。


  • 發音的清晰度不同。
  • 對周圍語言刺激的敏感性不同。

比如有的小朋友,家長講故事他們就很愛聽,有的並不感興趣。


關於兒童發展的方方面面,向來就有先天與後天之爭,語言發展也是。


不過對於我們普通的父母來說,沒有必要去糾結這個。


先天的已經註定了,我們只需要在後天,也就是環境上下功夫就可以了。



3、


那麼什麼樣的環境能夠促進兒童語言的發展呢?


1、聽說讀寫全面發展


在小朋友出生後的前幾年裡,我們要根據小朋友的發展,對他們的聽、說、讀、寫能力進行全面的訓練,尤其是聽和說。


有的家長認為上了小學就要讀書了,所以過早的讓小朋友識字,而忽視了聽和說的鍛鍊,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


2、不僅要多說,還要多玩。


在生活中要抓住一切機會去跟小朋友描述正在發生的一切,並鼓勵小朋友表達,不會說話的孩子用動作表達。


同時,要注重孩子非語言信息的刺激,比如手部精細動作的鍛鍊。


有一個針對500名三歲兒童的研究表明,兒童的語言發展水平與手指精細動作高度相關。


原因可能是負責手部運動的大腦皮層就緊挨著語言中樞,神經衝動會相互傳遞。


3、找準時機


我們在跟孩子說話、交談的時候,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去談論孩子正在關注或者感興趣的事,而不是你想教的內容。


比如看看小朋友正在看什麼,聽什麼。對於大一點的小朋友可以去觀察他們近期感興趣的東西是什麼。


比如很多小男生在兩三歲的時候會非常喜歡玩具車,那我們就可以找到關於汽車的繪本共讀,帶著小朋友去路邊認認不同的車標,與小朋友玩扮演司機和乘客的遊戲。


在日常帶娃的過程中,可以在睡前讀繪本、講故事、唱搖籃曲,睡前環境比較安靜、幹擾因素少,更利於記憶和學習。


4、把說話變成遊戲


帶著小朋友一起唱歌謠,一邊唱一邊做出動作。


有節奏和韻律的語言,孩子更容易吸收。


同理,可以嘗試和小朋友玩對古詩的遊戲,讓小朋友說出下一句或者一句中的最後一個字。


還可以玩我們在綜藝節目裡經常看到的:你畫我猜遊戲,由家長來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物體,讓小朋友來猜。


總之就是不要讓整個過程變得無聊,用有趣的、適齡的方式和小朋友互動。


關於語言遊戲這部分,皮哥後續會更新文章,大家可以持續的關注。


5、不要即時滿足小朋友


有的家庭對小朋友的照顧會過於「無微不至」。


口渴了,小朋友還沒有吱聲,水已經到嘴邊了。這樣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小朋友的語言發育。


鼓勵小朋友說出自己的需求,即使說的不標準也沒有關係,實在不願意說就指出來,要讓小朋友慢慢意識到溝通的作用和重要性。


6、正強化


在小朋友主動表達的時候,要給予鼓勵,強化其表達的意願。


在小朋友不願意表達的時候,不要苛責,不要過度關注,避免小朋友對表達本身產生壓力。



寫到這裡就差不多了,根據皮哥多年發文的經驗,這樣的文章大概率閱讀量不高,因為術語和複雜的概念會比較多,看上去有一種論文的趕腳。



但偏偏是這類的文章才是真正的乾貨,值得家長去仔細閱讀。


家長如果還有想了解的內容。可以在評論區留言。


皮特老師:早教老師一名,現坐標杭州。入行五年,千例線上及線下諮詢經驗。正面管教協會家長講師,百場講座經驗。家庭教育倡導者。不追熱點,只寫乾貨!關注我,一起科學育兒,和孩子一起成長!


相關焦點

  • 關於自閉症,這些事你必須知道
    關於自閉症又流傳著哪些謠言?面對人們對自閉症的種種疑惑,微笑彩虹的康復老師就為大家推出一個新板塊,專門為大家科普自閉症相關的知識,今天為大家科普「關於自閉症 ,這些事你必須知道~」他們是星星的孩子你知道為什麼嗎?
  • 寶寶不愛說話、說話晚?語言敏感期你必須要知道的事
    其實,在問這些問題之前,作為家長的我們,也許首先應該反思一下自己:有沒有把握住寶寶的語言敏感期?他們樂意回答別人的問題和主動講述自己生活中的事情,但仍然會有發音不準的情況,尤其是發zh、ch、sh、z、c、s這些音時。49~72個月(4~6歲):變成「小話嘮」 四五歲以後,寶寶很喜歡交談,談話內容很豐富,通常都是嘴巴閉不上的「小話嘮」。
  • 寶寶「咿咿呀呀」學說話,家長要注意這些細節,寶寶才能說話早
    孩子能開口說話和學會走路,是家長們最期待的兩件事了。養育過孩子的家長都知道,孩子從兩三個月開始就會「咿咿呀呀」的說話,有時還會不停的說,儼然一個「小話癆」。其實,「咿咿呀呀」的出聲還不能算真正的說話,面對這種情況,家長怎麼回應才好呢?★寶寶剛開始說話,家長應該怎麼回應?基本原則:家長根據孩子的具體月齡做出相應的回應。
  • 寶寶說話晚家長莫著急,看過這篇文章,就知道如何讓寶寶開口說話
    經常碰到一些寶媽在討論寶寶已經兩周歲了,但除了爸爸媽媽以外,其他的詞語基本都不會說。甚至還有寶媽懷疑寶寶是不是生病了,才會導致不說話,為這事全家都十分的著急。寶寶說話遲除了受家族遺傳開口遲的影響外,更多的原因是寶寶無法理解家長的意思或者是不需要寶寶表達家長就已經幫寶寶做好了所有的事情。
  • 孩子多大說話才正常?關於孩子語言發展的規律,家長知道多少?
    相信很多新手媽媽都有這樣的疑惑,實際上孩子不是隨隨便便就在某一刻說話的,孩子的語言發展有自己的規律,這些因素的影響很關鍵。他就知道低頭。可是當家長們多向孩子描述、講述時,這樣的遲鈍感會隨之消失,寶寶也可以知道荷花在左邊還是在右邊。顯然,在寶寶說話的問題上,其對於語言的理解和記憶能力,極大影響著他的學習。
  • 多大寶寶說話算正常,如何引導寶寶說話,這些你了解嗎?
    如果孩子一歲多了還不能開口說話一定要重視,千萬不要聽信貴人語遲大器晚成這些傻話!掩耳盜鈴耽誤的是孩子的未來,我專門整理了一些關於孩子說話的時間段,供大家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4—5個月大的時候,寶寶可能偶爾會蹦出第一聲「媽媽」或「爸爸」來,雖然肯定會讓你無比激動,但他還沒有真正把這些詞和你們聯繫起來。
  • 90%家長都不知道的,教寶寶說話技巧(附:具體漢字說話方法)
    最近發布了很多文章,都在強調讓孩子說話需要引導,大部分家長都已經了解,就是在孩子有需求的時候,引導孩子說話,如:孩子渴了,想喝水,我們要引導他說:喝水,只有孩子說了,才給他!這個過程就是常規的引導。但有很多家長說,「無論用什麼方法,他就是不說呀」。教孩子說話時,動機和輔助是非常重要的,那麼針對一些特別不愛開口的孩子,我就從一些簡單的字開始,來教大家如何引導寶寶說話!通常孩子先會發元音,然後才是輔音。一般來說,孩子最先能夠發出的輔音是b、d、t、m、n、h。
  • 想要寶寶說話又順又溜,語言發展規律必須知道
    寶寶怎麼才能說話流利?當寶寶還小的時候,擔心他說話晚;等稍微長大了點,又怕他說不好,寶爸寶媽們對寶寶的說話產生擔憂。其實,寶寶可能比你想像的更早說話,讓家長們回憶寶寶說的第一個詞,往往說的是「爸爸」「媽媽」等這種標準的詞彙。
  • 想要寶寶更聰明?這些早教遊戲家長必須知道
    在寶寶成長發育過程中,很多父母會有不同的擔憂:寶寶三個月還不會抓握,正常嗎?寶寶還不會爬,怎麼辦?我的寶寶比別人說話晚,怎麼辦?其實這些問題通過做早教就能夠得到改善。家長只需在日常中付出一些時間用在高質量的親子陪伴上,利用一些簡單的互動小遊戲,寶寶的成長發育會得到更好的發展。
  • 寶寶的視覺發展黃金期,家長必須知道這些事
    0-3歲是寶寶視覺發育的敏感期,在這個階段多讓寶寶感知豐富多彩的顏色變化,不僅可以加強認知,培養審美,刺激視覺發育,還能促進寶寶大腦神經元突觸的形成,對早期的智力發育大有益處。視覺從胚胎時期就開始發展,1-2歲時,寶寶的視力會快速發育,到3-5歲時,可達成人水平,到寶寶10歲時,視覺系統將完全發育成熟。
  • 感覺寶寶很難帶?若一歲內的寶寶會說話,他會告訴你這些事
    而且在寶寶一歲之內,是基本是不會說話的,當然也有一些寶寶說話時間比較早,但最早也不會早於10個月。所以一歲的寶寶不會說話,在照顧寶寶時,媽媽就只能通過觀察,或者是去直接發現。但是有一些媽媽由於是新手,所以難以理解寶寶的意思,所以會在照顧寶寶時比較勞累。感覺寶寶很難帶?
  • 家長做好這幾件事,幫助寶寶早開口說話
    懷孕後所有家長都盼著寶寶出生,出生後又盼著寶寶會呀呀學語,都希望寶寶會第一個喊自己。可如果寶寶都快2周歲了還不太會說話,那爸爸媽媽們可就要擔心了,那麼寶寶說話遲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如何幫助寶寶早早開口說話?有的寶寶說話遲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寶寶不說話,聽不懂,這些症狀你知道嗎?
    語言環境匱乏3歲前是語言發展的重要階段,而0-1歲又是最重要,也是最易被家長忽略的階段,此時寶寶需要大量的語言環境刺激。可能很多家長會產生疑問,這時候寶寶不會說話,怎麼創造語言環境?此時,雖然寶寶還不會說話,但需要有人和嬰兒面對面地互動,這種互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逗寶寶,此時要和寶寶目光對視,並發出嗯~啊~的語調,如果沒有充分的互動,嬰兒的語言系統就沒有得到充分刺激,從而影響後期的語言發展。
  • 要想寶寶說話早並且發音準確,主要取決於家長的這些行為
    所以從這時候開始,寶媽寶媽就需要有意識地教寶寶說話了。教寶寶說話是一個家長和寶寶雙方不斷學習的過程,在寶寶可以開口說話之前,就已經在注意傾聽和模仿大人的語言了,而家長同樣也要學會寶寶的語言,才更有利於雙方的交流。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即這個月大的寶寶含糊不清地與他人說話時,我們基本聽不懂在說什麼,但媽媽或每天陪著寶寶的親人卻知道他的意思。
  • 一般寶寶多久開口說話?學說話早有好處嗎?家長必須了解
    這些聲音很快就會變成真實的文字。寶寶早在四五個月大的時候就能說「媽媽」「爸爸」,讓你激動得哭了。從此以後,寶寶會從你、你老公和他身邊的每一個人身上學到更多的詞彙。一到兩歲,他就會開始說兩三個字的句子。二、嬰兒是如何學會說話的嬰兒出生時的哭聲代表了他第一次進入語言世界。就這樣,他表達了從幽閉的子宮裡走出來,進入一個新的陌生世界的震撼。
  • 寶寶說話早、口齒清楚,全靠家長做對這幾件事,這些技巧很重要
    1、多跟寶寶交流 寶寶出生到6個月之前,你和他一起的時候,儘量多和他說話,天氣、心情、寶寶的衣服,什麼都可以,反正說就是了。孩子是通過你的說話來學習語言的。 在6個月後,寶寶能爬,能走了,當你在幹點什麼的時候,如果寶寶在身邊,也告訴他,你在幹嘛。
  • 坤哥說:寶寶說話比別人晚,可能是這些原因引起的!
    家長必須要重視,而且要找到正確的方法,這件事之後,我都有點後怕,幸虧及時關注寶寶的問題並及時恢復了。智力低下的寶寶往往不知道別人在對他說什麼,而且無法集中精神,模仿能力差,不能理解詞語的意思,有時候好不容易記住發音,但沒過多久又忘記了。如果你的寶寶能理解詞語的意思,就不用擔心他的智力有問題。可以在平時多注意寶寶的語言學習進度和狀態,多和他交流,但不要強迫他說話。
  • 寶寶睡眠不容忽視,家長必須關注這些事兒!
    這件事的責任歸屬,我們不做過多猜想和評判。作為正規幼兒園來說,自然會有其規範的管理流程和專業素質。但身為父母,或許通過這件事我們真的要從自身思考是否有疏漏之處。本期「父母課堂」我們就來劃重點: 聊聊那些寶寶睡覺時,應該關心的事!
  • 寶寶說話晚,家長看過來!
    人們經常說「貴人語遲」,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鼎鼎有名的大科學家愛因斯坦,據說愛因斯坦3歲才開口說話。但是現實當中很多孩子說話晚並不是一個好的現象,作為家長需要引起注意,接下來就跟家長分析一下孩子說話晚常見的幾個原因,還有家長該如何引導。
  • 翻身吧,寶寶!樹袋寶寶說家長必須知道的事
    寶寶呱呱墜地時,哭鬧、睡覺與吃喝是他的本能,其他諸如翻身、爬行、走路等,都是在其不斷探索中學會,其中關於寶寶翻身的問題,何時翻身?老是朝著一個方向翻好不好?翻身晚是否有影響?諸如此類,都是家長關注的重點。 對於寶寶的第一次翻身,爸爸媽媽總是很驚喜。一定要確保他在嬰兒床上和其他地方的安全,這個新動作當然會令寶寶興奮,但也有可能讓他摔到地上,發生一些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