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就是美國用來對付中國大陸的棋子」

2021-01-10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1月9日報導據法新社聯合國1月8日報導,中國7日說,如果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凱莉·克拉夫特按照美國國務院宣布的計劃在未來幾天訪問臺灣,美國將付出「沉重代價」。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發表聲明說:「美方必將為其錯誤行徑付出沉重代價。」

聲明說:「中方強烈敦促美方停止瘋狂挑釁,停止為中美關係和雙方在聯合國的合作製造新的困難,停止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聲明還強調中國「堅決反對」此次訪問並要求美國取消訪問計劃,重申了北京的一個中國原則。

另據臺灣「中央社」臺北1月8日報導,美國在臺協會(AIT)8日說,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克拉夫特將於13日至15日訪問臺灣,14日將發表演說。

此外據臺灣聯合新聞網1月8日報導,對於美常駐聯合國代表克拉夫特將訪臺,島內人士分析,美國所做每一件事都是為了美國,不是為了臺灣,看懂了嗎?

該人士表示,克拉夫特訪臺究竟給臺灣帶來什麼實質利益?自始至終,臺灣在美國的眼中,就是一顆用來對付中國大陸的棋子。

相關焦點

  • 美國把臺灣當成棋子,蔡英文真的心甘情願?做自己的「美夢」!
    編輯:凝冰蔡英文連任之後的言論,仍在鼓動島內民眾產生「反中」情緒,臺大外交系教授劉德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蔡英文現在只顧著討好美國,肆意惡化兩岸關係,這是逼著中國大陸動手?美國把臺灣當成棋子,蔡當局心甘情願,因為想著靠美國實現「獨立」的美夢臺灣對付中國大陸最好的武器就是兩岸同胞的感情,如果能夠重新回到「九二共識」,對兩岸來說只有利沒有弊。
  • 心甘情願當美國「反中」棋子,蔡英文就是在玩火自焚
    而美國之所以現在與民進黨當局「友好」往來,就是因為他們覺得臺灣可以作為有力工具,幫助他們牽制中國大陸。 美官員「訪臺」意圖明顯 而這一次美國衛生官員合法訪臺的依據就是,早在2018年美國就通過了所謂的「臺灣旅遊法」,而該法案明確規定「美國現任內閣級別的官員可以到訪臺灣
  • 臺灣甘願作為美國棋子,「豪豬」戰術真的有用?
    美國的這種行為已經違反了有關規定,同時也是公然幹涉了中國內部政務,已經是赤裸裸的挑釁中國。當然,這也和美國的大選有關,川普利用「臺灣牌」企圖轉移美國國內的焦點。臺灣只是美國的棋子其實美國出售給臺灣的武器並不見得有多麼高級,甚至有一些已經落後於時代。
  • 蔡英文:臺灣不是棋子,是棋手
    導語:近日,有關媒體採訪了蔡英文,在採訪中,蔡英文表示,社會上流傳著民進黨是棋子,但是不要忘記,作為棋子的民進黨,也是一名「棋手」。過去,各界都認為這是民進黨對選民進行安慰而所說的話,用來掩蓋事實的一種手段,但隨著事件的進展,也許民進黨當時真是這麼想的。
  • 蔡英文這次出息了 揚言「川普才是臺灣的棋子」
    遊梓翔今(10日)在臉書發文稱,蔡英文這句「川普是我們的棋子」,不妨像過去一樣,發條英文推特,並且標註@POTUS 讓川普知道臺灣多強大吧。在「中美貿易戰」敏感之際,美國頻頻再打「臺灣牌」,外界輿論直指美國為把臺灣變成棋子,戲法百出。
  • 甘當美圍堵大陸棋子 臺當局出損招被批「犯傻」
    臺灣《旺報》8月19日發表文章稱,臺當局自甘成為美國圍堵中國的棋子,會把自己的經濟競爭力拉下做為陪葬,只有大害而無一利
  • 蔡英文顧問甘當美國棋子 國臺辦: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有記者向安峰山提問稱,「近日蔡英文辦公室的顧問吳澧培在會見川普親信葉望輝的時候講,並不反對把臺灣當成棋子來壓迫大陸,只要美國在政治經濟方面給予臺灣優惠。大陸方面怎麼看待島內一些人甘心做美國棋子的這樣一種行徑?這對於臺灣是福還是禍?」 安峰山對此回答了八個字:「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 美議員提案廢「對臺交往準則」,臺媒:美想拿臺灣當棋子來刺激大陸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張天行】就在中美圍繞領事館激烈鬥爭之際,美國眾議員蒂凡尼拋出修正案,要求國務院終止「對臺交往準則」的諸多限制。「對臺交往準則」是2015年歐巴馬政府時期國務院制定的美臺互動限制規定,起因是時任臺北駐美代表沈呂巡在駐美代表處舉辦元旦「升旗典禮」,引發美國強烈不滿。
  • 蔡英文當局犧牲臺灣作為川普「棋子」
    撰文丨Daydreamer 小鈺近期,民進黨當局「駐美代表」蕭美琴履新後對媒體公開表示,臺灣並不是美國的棋子。雖然有如此的說辭,但是民進黨當局的做法與實際情況完全不符合。聰明人都能夠看出,這不過是一種文字遊戲罷了。
  • 張安樂為美國少數民族發聲,勸臺灣別當美國棋子
    臺灣中華統一促進黨12日上午10時許集結約50多人,到位於臺北市內湖區的「美國在臺協會(AIT)」,抗議美國踐踏人權、挑起族群對立,呼籲美國尊重少數民族人權,釋放政治犯,AIT也派員接下信件。統促黨總裁張安樂表示,美國天天講人權,但卻忘了自己,大量屠殺印第安人和黑人侵佔土地,認為如今川普為了自己要連任,和大陸對立,臺灣不要當美國的棋子。張安樂以自己在美國坐牢的獄友為例,發現美國號稱自由人權的美國,卻也有政治 犯,推動印地安復國的Leonard Peltier從1976年被囚禁至今。
  • 甘心當美國棋子 蔡英文終下定決心欲「以武拒統」
    另外一方面,作為她來講,她一直認為臺灣應該成為美國對抗大陸的一個重要的棋子。其實有很多美國的一些政要當時也在勸美國的一些所謂決策者,說臺灣現在已經不重要了,應該成為美國的棄子而不是棋子。但是呢,蔡英文就是希望通過來宣揚自己的價值,讓美國重新重視臺灣在國際政治中的地位,甚至在遏制中國中的應該發揮更大的作用,這實際上是現在蔡英文所希望達到的目標。
  • 島內學者:臺灣永遠扮演棋子角色,不必過度膨脹自己
    中美貿易大戰方歇,隨之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臺灣嘉義大學應用歷史系教授吳昆財表示,中美就像兩隻大象打架,臺灣無法置身事外,臺企將受到美國對陸資經濟制裁波及,疫情更使得國際生產鏈斷鏈,臺灣中小企業近期恐面臨倒閉失業潮。
  • 美國人這麼關心臺灣人民的健康,為何不讓蔡英文承認「一個中國」
    歷史就是這樣鑄就的。臺灣不承認「一個中國」,通往世衛大會之旅,將永遠遙不可及。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不可能聽美國議員們的。可笑的是,這些美國議員還以為世衛組織是美國人的「菜園」,阿貓阿狗都可以隨便進去。
  • 鬱慕明:美國的政策非常清楚,就是要臺灣買武器
    在大肆進口美豬、美牛後,美國人看到了臺灣的誠意,美國政客奧布萊恩將目光轉向了臺灣,這位川普的得力幹將更建議臺灣採取「豪豬戰略」應對中國大陸。 奧布萊恩稱,中國大陸如今正在進行大規模軍事建設,其目的在於對臺灣地區採取攻擊,臺灣地區應該加快自己的軍事化進程。與此同時,奧布萊恩對中國大陸發出警告,美國反對中國大陸對臺灣採取「武統」的行為。
  • 怕美國了?蔡英文急忙否認曾說「川普是棋子」
    環環10日報導了一件奇聞——蔡英文上電視訪談,回應「臺灣是美國棋子」,居然敢說「你不要忘了,我們自己也是棋手,所以川普是我們的棋子」。☞要是我就忍不了!川普,蔡英文說你是她「棋子」!
  • 川普上臺就出賣臺灣?實情令蔡英文絕望,統一快了
    1月20日,70歲的川普正式擔任美國第45屆總統。從川普的就職演講來看,他上臺後將以美國國家利益為標尺,推行美國優先的強硬外交,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對中國的態度。在競選期間,川普就大聲譴責中國「強暴」美國經濟,聲稱上臺就要對中國徵收45%懲罰性關稅,而且他還與臺灣領導人通話,甚至宣揚「一中」原則已過時,「一切皆可拿來談判的」的政治謬論。
  • 「臺北」改成「臺灣」,蔡英文怕是想多了
    導讀:臺灣當局一直希望通過與美國加強合作,來實現自己的「臺獨」目的,這也是臺灣當局一直在努力的事情。為此臺灣當局不惜對美開放「萊豬」進口,向美國示好,此舉在島內引起諸多人不滿。美國瘋狂打「臺灣牌」據臺灣媒體報導,78位美國眾議員聯名致信給蓬佩奧,呼籲將所謂的「駐美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更名為「臺灣代表處」。臺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得知這一消息之後,表示「感謝」。要知道臺灣地區一直都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美國想要通過這種方法破壞兩岸關係。距離川普離開白宮僅僅只有幾十天時間了,在這最後川普還在繼續打「臺灣牌」。
  • 澳議員叫囂:「反制中國大陸,並正式承認臺灣」
    而且直到現在,仍有部分澳大利亞政客絲毫沒有悔改之意,依舊熱衷於做美國的「反華」急先鋒。而在近期,一些澳大利亞政客的行為愈發放肆,甚至聲稱要「反制中國大陸」,並「公開承認臺灣地區」。據臺媒12月17日報導,有澳媒指出,澳大利亞執政聯盟昆士蘭自由國家黨國會議員克利斯坦森於近日公開叫囂稱,澳大利亞目前應該考慮用所有外交和貿易手段來解決與中國大陸持續存在的爭端,包括考慮「正式承認臺灣地區」。克利斯坦森表示,中國大陸現在想要通過懲罰澳大利亞來起到「殺雞儆猴」的作用。
  • 中國大陸統一臺灣是否有時間表?華春瑩回應彰顯高情商
    這次疫情的爆發,讓很多國家都改變了對中國的固有認知,中國速度再次震撼了世界。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問題,卻被美國當作傷害中國的利器。民進黨當局一意孤行地親近美國,故意疏遠大陸。這次外交部在舉行例行記者會的時候,有記者向華春瑩提問,中國大陸統一臺灣是否有時間表?華春瑩作出了高情商回復,也表明了中國對於臺灣的態度。中國大陸統一臺灣是否有時間表?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兩岸雖然此時未能統一,但是這並不能改變臺灣自古以來便是中國的固有領土。
  • 早安海峽:蔡英文為何大動作「過境」美國?朝鮮海鮮吸引中國吃貨
    學者:甘當棋子對付大陸「蔡英文過境美國有重大突破」,在臺灣當局領導人蔡英文12日抵達美國西海岸數小時後,一些島內媒體就忍不住歡呼「美臺關係」的深化。蔡英文今年的出訪比較頻繁,而這次出訪中南美洲是最受關注的一次,因為她要在美國「臺灣旅行法」通過後首次過境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