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在中國人心中意義非凡,有了自己的房子才有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家。而農村建一棟房子幾乎會花光一個家庭幾年甚至半輩子積蓄,在農村建房怎樣才能比較省錢呢?
這個問題在08年汶川地震前很多人都是採取一些偷工減料方式達到。比如砌牆的沙灰那時都是採用石灰,粉刷牆壁同樣也是石灰根本沒有用到水泥,甚至還有更厲害的石灰中加入粘土。還有就是各承重結構都是直接採用牆,根本沒有柱、梁等承重結構,更有者承重牆採用18牆、空心牆等方式進行節省材料。樓板、樓梯等那時也都採用預製板,不像現在現澆混凝土結構,這樣同樣可以達到省錢目的。
當然自從08年汶川地震以後人們也清醒地認識到這樣的農村自建房存在極大安全隱患,在自然災害中完全沒有一點抵抗能力,直接造成人員傷亡財產損失慘重。所以現在農村自建房在材料都大下血本,由於農村師傅的知識認知問題,甚至很多都造成了浪費。
我們知道自建房無非兩大重要支出:材料、人工。材料這一塊只需因地制宜使用就可,不必追求大、多等而造成材料浪費。
比如根據地質情況來決定基礎設計,一般在農村房子兩到三層只要房子不是建在河岸等處基本採用條形基礎就完全夠用。不需追求滿堂紅(筏板基礎)、樁基礎等這些耗費材料及人工的基礎,這其實就是建房節省費用的一種方式。
還有就是現在很多農村建房追求梁柱鋼筋大,其實完全沒有必要。其實鋼筋過大同樣對於房子結構安全來說也是存在隱患,過大鋼筋的梁柱易發生爆筋,對整體房屋結構造成嚴重影響。合適的配筋才是最省錢的方式。這裡當然還有混凝土配比的問題,像基礎墊層C15就行,梁柱最多C25就行,合理混凝土也能節省一筆支出。還有就是因地制宜使用材料,附近有的優先使用這也能節省一筆運費支出。
農村自建房還有一項大支出那就是工人工資。工人工資是隨著經濟增長而增長,能早點建就絕不晚建。比如在18年時農村建房大工工資在180到200之間,而小工工資在170到190之間,而今年則小工工資都200往上了,大工工資更是240一天了。
關於工資多少的支出還有一點就是房子本身合理的布局同樣能節省一大筆工資支出。合理的布局往往是當地自建房樣式較多的,這樣的布局對於當地的建築工人來說駕輕就熟,知道怎麼幹才最快,快了自然就能省錢。
這裡關於農村自建房省錢的方法,還有現在在什麼季節建房也能有效。比如在春夏季節建房成本就高於秋冬季節。因為春夏季節雨水較多,工人可能幹一天就得休息幾天,這樣易造成材料浪費及工資增加。而在秋冬季節建房,農村各項農活基本完成並且晴朗天氣較多,這樣能在安全並且較快的情況下建好,這也能節省一筆支出。
農村自建房自己多參與、多出力對於農村收入不高的來說也能節省一筆支出。規範合同及責任明確化在農村自建房中也能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對於農村建房怎樣省錢還有哪些方面,大家可以在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