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媽媽做的飯很難吃,但這又是她辛辛苦苦為你準備的,作為孩子,你是選擇大快朵頤討媽媽歡心,還是選擇抗議。
上面的命題大致可以分為兩種情況:
1. 你有一個溫柔貼心的媽媽。這一類的媽媽在生活中處處替孩子著想,她為了孩子可以選擇不買昂貴的衣服,轉而習慣穿價格低廉的衣服出門。
但這樣的媽媽在對待孩子方面出手非常闊綽,哪怕生活拮据也不想讓孩子受一點苦。相對而言,媽媽做的一切孩子都記在心裡,所以哪怕媽媽做的飯很難吃,孩子也會覺得很香。
2. 你有一個脾氣不好且耐性極差的媽媽。這一類的媽媽應該是過慣了被寵溺的生活,所以即便有了孩子,也仍然無法適應媽媽這個角色。
而媽媽之所以無法改掉一些舊毛病,和爸爸有很大的關係。在生活中,爸爸可能也是一個責任心不強的人,或者說比較懶,所以他會故意忽略很多麻煩事,比如養育孩子。
那麼一個不負責任的爸爸勢必會影響到媽媽的情緒,因為育兒是一場異常艱辛且需要極具耐心的持久戰。而這樣的家庭帶出來的孩子,性格、心理都會有很大的缺陷。
自然,假如媽媽給孩子做了一頓很難吃的飯,孩子不但不會吃,或許還會打擊、嘲笑媽媽。
還有一類媽媽,各方面都很優秀,對待孩子很有耐心,且從來不會亂發脾氣,但就是不會做飯。可是從孩子成長發育的角度看,這一類媽媽是有必要學會做飯的,哪怕飯做得不好吃呢。
所謂萬事開頭難,想要學會做飯的第一步,就是得下定決心做飯。有一位網友媽媽分享了她第一次為了孩子下廚的經歷,事實證明,從來不下廚的媽媽,讓孩子明白了媽媽第一次做飯有多難吃。
假如你從來沒有做過飯,某一天突然心血來潮想給孩子做一頓飯,你會選擇做什麼?大多數媽媽應該會下麵條、或者煎雞蛋……
而這位網友媽媽她第一次下廚就選了做汆丸子。可是汆丸子是極有難度的,這位媽媽大概覺得丸子也不必非得是圓形的,也可以是長條形的,只要在配料方面一樣,規整不規整應該沒關係的。
然後這位媽媽做的汆丸子就新鮮出爐了(容孩子躲在角落靜靜的沉思一會兒)。
這位媽媽大概覺得孩子從來沒有吃過她做的飯,讓她心生愧疚,所以為了讓孩子在成長發育過程中不留下遺憾,還是要將做飯這一短板補齊,但她做得這頓飯看上去好像少了點什麼,又好像多了點什麼。
媽媽將飯菜圖片發到了網上,引發了網友的熱議,乍一看只覺得香味濃鬱,仔細一看才驚覺真的吃不下。
毫無疑問這位媽媽人生第一次為孩子做的飯失敗了,而究其原因,還是在飯菜的品相上面。可是這畢竟是媽媽煞費苦心為孩子做的飯,裡面不僅包含了媽媽在學會成長,還有媽媽對孩子的愛。
那麼為了不讓媽媽傷心,更要體現孩子懂事,如何讓媽媽明白她做的飯實在難以下咽呢?
首先,孩子從小就會接受「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節約思想,不浪費糧食從孩子做起,所以現在的孩子早就學會了節約。
其次,孩子的思想很單純,他的世界觀裡沒有對與錯,只有好與壞。假如媽媽做的飯不好吃,懂事的孩子會提出意見,調皮的孩子會童言無忌。
最後,浪費糧食是很不好的習慣,所以這個時候可以說一個善意的謊言,表示自己不餓。可能這個時候媽媽會疑惑,是不是自己做的飯不好吃,所以孩子才會說不餓,那麼她就會親自品嘗一下,然後她就會明白自己做的飯有多麼難以下咽。
今日互動:你還記得小的時候媽媽第一次給你做的是什麼飯嗎?好吃嗎?
END
(以上圖片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