鯽魚,作為我國的本土魚類,因有著超強的繁殖能力以及適應能力,所以在我國的分布還是非常廣泛的,而我們平時釣魚的話,也是主要以鯽魚作為對象魚的,不管你是新手還是老鳥,新手可能玩的是新鮮感,而老手玩的就是手感和心情了。但是鯽魚雖然個體小,但是在具體作釣時,還是需要進行打窩誘魚的,而我們使用的窩料在組成形態上,無外乎粉狀窩料以及顆粒狀窩料。當然打窩之後都是能釣到魚的,但是具體的誘魚以及留魚效果,還是不能一概而論的,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分析,那麼今天就來聊一聊這個問題。
一、兩種窩料的分析
1、粉狀窩料
組成結構:粉狀窩料最簡單易得的就是我們使用的商品餌料了,當然都是將顆粒糧食食物進行二次加工得到的,但是其組成形態發生了改變,在實際使用上也就有所不同了。粉狀的窩料在組成結構上,主要由雪花粉,以及細顆粒所組成的。霧化大:由於是雪花粉和細顆粒組成,所以在開餌之後,入水狀態就比較有明顯的改變,比如:霧化是比較大的,在霧化的同時,也會在重力的作用下,發生散落。具體的程度還是要根據餌料中加的拉絲粉以及粘粉的多少來決定的,所以不同的餌料成分搭配,就會有不同的使用效果。味型大:一般商品餌料的味型都是比較大的,即使是本位的餌料,在和純糧食的餌料比較的時候,味道還是大一點的,可能我們聞不出來,但是魚的嗅覺是非常靈敏的。更別說一些香型餌料了,有的劣質餌料甚至會發生刺鼻的味道,非常招小魚。效果分析:基於粉狀餌料的一些特徵,所以其最終效果,就會呈現誘魚比較快,在於食用之後也容易被消化掉,並且魚對窩料的消耗速度是非常快的。
2、顆粒狀窩料
組成結構:顆粒狀窩料主要有兩種,一種就是純糧食窩料,比如玉米小麥等常見的,當然也是可以簡單加工的,煮一下,或者發酵一下,使用效果也是有所不同。另一種就是壓縮而成的顆粒,但是其營養成分是有的,只不過在散落時間上被人為的進行加工控制了,比如:根據顆粒在水裡的浸泡時間,可以按小時來散化的,這樣我們打窩時還是有一定的針對性的。霧化小:由於糧食顆粒是自然生長的,所以就沒有霧化,而且壓縮後的顆粒餌料也是有時間限制的,所以在短時間裡,其霧化散落還是比較低的。味道小:純糧食的顆粒窩料,其味型就是天然的穀物香味,也許我們聞不明顯,但是對於大魚來說,是它們的最愛。顆粒狀的窩料也是有不同的味型的,但是釣大魚的話,最好還是使用本味的。效果分析:基於上述的一些特徵,顆粒狀的窩料在誘魚的時候還是比較慢的,而且顆粒比較實在,吃到嘴裡飽腹感肯定比粉狀的窩料要強,所以魚對其消耗就慢一點,因而更能持久一點的留魚。
二、根據水情來使用
1、水溫不同,選擇不同
水溫低的情況:當在冬季或者春季的時候,氣溫低導致水溫也是很低的,在選用窩料的時候,就要適當考慮粉狀餌料。因為低溫的情況下,味道的傳播速度會降低,而粉狀窩料基於霧化散落的效果,所以在水裡會隨著水流或者小魚的遊動,傳播更加的快速,擴散快的話,誘魚速度就快,窩料被發現的機率就增加。水溫高的情況:雖然水溫高的時候,味型的傳播更快,但是此時的魚口不是太好,比如:在夏季的時候,如果使用粉狀的窩料的話,會擴散的很快,吸引眾多的小魚前來鬧窩。而此時正經魚的魚口又不好,所以就要使用味型清淡的顆粒狀窩料,這樣才能制止一下小魚。
2、水質不同,選擇不同
清瘦水質:這種水質一般是在遠離人類居住的地方,或者環境比較好的地方,水裡的微生物以及植物比較稀少,那麼水質就比較瘦。此處的魚類還是比較缺乏食物的,所以使用窩料的時候,要想快速誘魚的話,就要使用粉狀窩料,要想持久留魚的話,就要使用顆粒狀窩料,或者勤補窩。因為魚的食量比較大,補窩就是為了彌補一下對窩料的高消耗,但是還是要多注意一下小魚,如果多的話,就要減少粉狀窩料的加入。肥水水質:某處水域的水質之所以是肥水,其原因就是水體的微生物比較多,對魚來說就是營養過剩的表現,此時魚是不缺吃的,對食物的消耗就少。而且由於水體溶氧量低,魚的活性就不好,所以在打窩的時候儘量使用味型淡一點的顆粒狀窩料,並堅持少打窩。
三、根據魚情來使用
1、根據對象魚使用
小鯽魚:當我們把小鯽魚當作對象魚的時候,就可以優先使用粉狀的窩料,比如:在開商品餌料的時候,多加一點,然後打入窩點進行誘魚,對於小鯽魚來說,吸引力還是比較高的。或者直接拉餌打頻率也行,讓窩內形成立體的餌料霧化區域,誘魚效果更佳。大鯽魚:體型較大的鯽魚,其警惕性是非常高的,它們生存的第一要素就是安全性問題,食物是放在其次,所以它們對於窩料的味道是非常敏感的。那麼我們就要使用顆粒狀的清單的糧食窩料來打窩。只是在誘魚的時間上比較長,需要耐心等待才能有收穫。
2、根據魚的密度使用
密度大的時候:當我們在魚情好的時候,或者感到魚群到來的話,魚的相對密度比較大,那麼就要使用粉狀窩料,一方面是讓它們想吃吃不到,另外讓其因味道的存在而有留魚的效果。但是我們作釣的時候,每次上餌的話最好還是多帶一點,反正要讓魚有點盼頭。密度小的時候:自然水域作釣,大部分的時候,魚的密度還是比較小的,如果我們作釣的時間比較短的話,就要首選粉狀的窩料,這樣就能以最快的時間將魚誘到窩內,不管是大魚還是小鯽魚。當我們的作釣時間長的話,可以考慮使用顆粒狀的窩料來打窩,針對大體型的鯽魚來釣,當然也是可以稍微加一點粉狀的窩料的,這樣前期可以聚一聚小魚,大魚自然在不久之後會到來的。
最後總結
野外釣鯽魚,我們使用的窩料雖然有粉狀的和顆粒狀的,但是味型和散落狀態還是有不同的,具體還是要根據實際的魚情來選擇。以上只是基本的思路,有時候還是要分析水情和魚情後才能做出正確的決定,甚至是二者結合的使用效果還更好。
我是大別山小農人,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歡迎釣友們關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