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
DT財經發布了
《當代年輕人最後悔入坑的專業排行榜》
我們來看看,
讀哪些專業最容易後悔?
網友後悔的專業以及後悔原因:
如果說在我們考大學的時候選專業失敗是太過年輕,那當上帝再給你一次機會你還義無反顧的跳進錯誤的坑裡,就真的有點慘了... ...
@ Vicky:
看重名校光環,最終自食惡果
申請前選專業的時候,一向理性的我卻敗在了「名校怪圈」中。總想著要先去一個好的學校,再看看有哪些專業可以選擇。這樣一來,我其實就失去了很多主動權,只能在有限的範圍內挑一個比較合適的專業。最後,我去哥大讀了統計學。
但是真正就讀以後我發現,專業的課程設置、教學模式及學習內容等很多方面都不適合我,讀起來很吃力,一學期下來真的要頭禿了,完全堅持不下來的那種,甚至都有考慮要不要換個專業再申請一次o(╥﹏╥)o
@ Jamie(已畢業)
李逵李鬼傻傻分不清楚!
拍拍腦袋,說走就走
說的就是我!
我本科是英本會計專業,研究生轉讀UCL建築資產管理專業。申請的時候,因為「資產管理」這個title,我下意識地以為這個專業是會計融合金融知識。但其實,UCL建築資產管理專業屬於建築學院,所以它的課程其實更多的是偏建築的,而不是我以為的資產管理……
我的必修課程
這個「小小」的誤會可以說給我的碩士求學生涯帶來了「滅頂之災」……
比如,老師在上課的時候會默認很多建築相關的知識是你本科應該掌握的,因此就不會再深入地去講解。
這樣的話像我這種本身不具備這個專業基礎知識的人學起來就很費勁,每次到了寫論文的時候,真的是連審題都費勁!!
那我們要怎麼選專業呢?
一般來說我們公認的最有影響力的、覆蓋範圍最廣的就是軟科、QS、THE、U.S.News四大榜單,但這些大學排名都不一樣,到底應該參考哪一個呢?這四個榜單的愛恨情仇可以參考→深扒四大世界大學排行榜!揭秘看榜的正確姿勢!
① 如果你想學的專業專業性非常強,而且你確定畢業之後也會從事相關方面的工作,那麼建議你考慮專業排名強、業內資源和聲譽都比較好的學校。
② 如果你對專業的要求不高,或者想學的專業比較寬泛,那麼可以考慮綜合排名更靠前的學校。
③ 如果實在不知道怎麼選,也可以在申請階段兩者結合,既申請一兩所專業排名好的學校,也申幾所綜合排名靠前的學校。綜合到手offer的情況,再做最後決定。(一定要找專業規劃老師定校,不要自己一拍腦袋就決定!)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符合自己的興趣,聽起來雖然挺隨意,但其實很重要。只有這個專業符合你的興趣,你才會在後期學習時,儘自己最大努力去學好。
因為專業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未來就業的發展方向,如果不夠熱愛,學得也不會輕鬆,如果未來還要從事該行業的工作,幸福感會非常低。
選專業要提前為就業做準備,同時根據自己的職業發展目標和就業市場的走向,選擇有發展潛力的專業。
勞動力市場信息委員會(LMIC)研究了大學生畢業以後,不同專業、不同學歷、不同國籍、不同性別對年收入和薪資漲幅的影響。
其中,
11個留學生非常熱門的專業領域如下:
而受今年疫情影響,還有一些專業領域可能也會變成熱門。比如,醫療、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等,今年計劃申請的同學,也可以關注一下相關的專業。
學姐建議同學們可以先在國內實習一段時間,了解一下相關工作,這樣在選擇專業時就會更加有的放矢。
以上我們談到的選專業已經需要很謹慎了,那說到轉專業,就要更小心翼翼了!轉專業申請存在更大挑戰與難度:跨度大、沒上過先修課、背景相關度低、基礎技能不紮實……
需要強調的是,轉專業申請的核心在於:向學校展示你的研究興趣、專業能力和發展潛力,又可以細化為軟能力和硬指標兩類。我們最終呈現給學校的,是綜合個人標化成績、實習/科研經歷和社會實踐以後的完整 profile。
除了各種考試的硬性分數以外,轉專業申請的同學需要花費一定的精力在先修課和科研/實習等實踐經歷的積累上,要儘可能地補充與目標專業相關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