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個月疫情肆虐,對國人的影響是方方面面的。學生停課,醫院爆滿,單位陸陸續續遲遲得復工。社區設立進出關卡、查體溫、登記信息、設宵禁、自主隔離,真的跟一場戰爭沒有兩樣。
防止新冠病毒傳染的最好辦法,也是最基本的辦法就是勤洗手+戴口罩,一時間口罩已成為緊俏物資。
從口罩的英文單詞mask,想到了英語單詞的「意向」記憶法(本人原創說法)。
今天只聊mask名詞意義,看過我的另一篇文章(《英語單詞的詞性轉換》)的朋友自然就懂對應的動詞意思。
mask名詞意義有:面具、口罩、面罩、面膜。
咱們中國人背單詞就是這樣的,一對一的背誦記憶,大概是這樣的:
「mask,面具;mask、口罩;….」

還記得一個段子:單詞詞彙書第一個詞彙abandon:放棄,有些同學大學背了四年還停留在「放棄」這個詞上。
這種記憶方式來自應試教育,是基於中文學習思維方式的填鴨方法,最大弊端是嚴重限制了學生對語言的想像力,也降低了語言的樂趣,打擊了學習語言的動力。
那應該怎麼記單詞呢?(以下均為本人原創)
藉助這篇文章,向大家說明的是,英語是一種「意向類」語言,「意向」是若干種有相同「特徵」事物的合集。
比如mask,表示的是這樣的一種「意向」:遮擋了人類面部的一類東西。其「特徵」是「遮擋人類面部」。比如面膜、面具、面罩。

那我們知道這個「意向」之後,就可以大膽的預測,眼膜也可以稱為mask,京劇/川劇的臉譜也可以稱為mask。


這位嬌羞的美女所帶的面紗呢,也可以稱為mask。

咱們打開英文詞典看看,就會對「意向」記憶法豁然開朗。
牛津雙解詞典對mask的第一個釋義:
注意看英文解釋:
a covering for part or all of the face, worn to hide or protect it 部分或者全部遮擋面部的遮擋物,用來隱藏面部或者保護面部。
英文解釋一目了然,mask指一類東西....只要遮擋面部的,都叫mask。
牛津詞典中給了幾個例詞,防毒的翻譯過來叫「面具」(gas mask),醫用的翻譯過來叫「口罩」(surgical mask),強盜帶著掩蓋身份的叫「面罩」(stocking mask)。
所以,單靠英語課上死記硬背詞彙表,真的能靈活掌握單詞的含義嗎?
由mask這個單詞,可看出中英雙方面的語言思維方式的差異,這就是我為什麼推薦英英詞典的原因(下一篇就推送《英英詞典到底有什麼好處?》)。
因為英語單詞詞義表達是具備同一特徵的一類「意向」,所以學習英語的時候,儘管大膽假設聯想,再去小心求證。後續再寫文介紹聯想法記憶單詞。
mask只是一個很簡單的單詞,若是遇到複雜一點的動詞、形容詞,使用「意向」記憶法更加方法快捷準確,日後留心注意就會發現更大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