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重點突破帶動和活躍發展全局
——豐南區對接全市「十項重點工作」推動高質量發展
環渤海新聞網專稿 (王茜 周佔領)五月的豐南,滿目蔥蘢,生機勃勃。
漫步豐南區各鄉鎮、開發區,處處呈現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一港一區三園」建設施工正酣,重點項目加快推進,城市建設日新月異,民生改善動人心弦……這是豐南區對接全市「十項重點工作」帶來的嶄新氣象。
今年年初,市委十屆四次全會提出全力抓實十項重點工作,以重點突破帶動和活躍發展全局。豐南區迅速行動,與市對口工作小組和責任單位積極對接,對照各項任務責任書,細緻制定方案,逐個事項列出任務清單、責任清單、完成時限,把任務落實到崗、分解到人,用實實在在的舉措,堅決幹出一番新氣象,開闢高質量發展新天地。「要切實把對接全市『十項重點工作』作為推動豐南高質量發展,實現重返全省縣(市)區前列的載體和抓手,擺在首要位置,全力加以推進。」區委書記艾春話語鏗鏘有力。
聞號而動,聽令即行,全區上下振奮精神、加壓奮進,奏響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恢弘樂章。
以重大項目為帶動,發展壯大實體經濟
項目建設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牛鼻子」。豐南區牢固樹立「以項目看發展論英雄」的鮮明導向,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解決發展中一切困難和問題的唯一路徑,以重大項目建設為帶動,堅定不移做大做強實體經濟。
目標既定,一項項時間節點清晰,任務明確的「攻堅戰」陸續打響:
——突出招大引強,全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豐南區將今年確定為「招商引資突破年」,圍繞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產業轉移,積極走出去開展精準招商。同時,持續開展項目攻堅,對重大項目盯緊抓牢,堅持每周督導調度和「月排名、季考核、半年觀摩」評比。1-4月份,全區共謀劃實施投資千萬元以上項目125個,計劃總投資976.9億元,累計完成投資268.8億元,今年完成投資38.6億元。其中,豐南港區基礎設施一期、碧桂園等新開工項目已開工建設;臨港園區基礎設施、西城區棚戶區改造、錦繡天城、錦繡花苑二期等續建項目已全部復工。
——著力推進產業升級,打造新型工業化基地。豐南區以培育集群優勢為目標,堅持改造提升老企業、大力培育新企業,做大做強鋼鐵、裝備製造、陶瓷和化工「四大產業集群」,著力打造北方新型材料生產基地、北方精品陶瓷基地、千萬噸級精品冷軋及深加工基地。著眼於此,這區全力抓好投資20億元的北京高能時代垃圾焚燒設備、中國汽車零部件工業總公司項目、投資80億元的東方雨虹特種塗料、鑫豐鋰輝石等15個億元以上項目。
——以港區和臨港經濟園為載體,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和臨港產業。堅定不移地實施港口帶動戰略,堅持生產、物流融合發展,培育海洋經濟新動能。今年,全區共實施億元以上臨港產業項目37個,其中,2個項目已完工,完成投資1.17億元;新開工項目8個,已完成投資133.84億元;27個續建項目進展順利,已完成投資9.37億元。
——推進科技創新,加強人才引進,用精準扶持政策推動新興產業加速聚集。大力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雙倍增」計劃,培育壯大創新創業主體,鼓勵支持企業引進新技術、開發新產品。目前,已成功引進科技成果項目4項,其中,中城建築材料有限公司EVE裝配式空心板建築產業化基地項目已開工建設;實施人才強區戰略,建立多類型人才庫;推動政策向培育新興產業傾斜,壯大新興產業規模,1至4月份,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4.2%。
——在文旅產業融合發展上做足文章,大力發展旅遊業。該區制定了《關於加快文化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的實施方案》,不斷推進文化旅遊精品景區建設,加強休閒觀光、康體養生等文化旅遊資源的深度開發,打造「運河一日遊」特色文化旅遊品牌。今年1至3月,累計接待遊客45.08萬人次。
以「一港雙城」建設為契機,推進豐南城區與唐山中心城區深度融合
豐南區在唐山「一港雙城」城市發展格局中,處在「雙城」相向發展的中間地帶。圍繞建設「靚麗、繁華、宜居、和諧」城市發展思路,該區制定了《2018年「一港雙城」(城鎮化)建設實施方案》,全力抓好國豐北區片區開發建設、棚戶區改造和城市管理等「三項重點」工作,實現規劃、設施、路網、水系「四個一體」,提升城市功能品位、承載能力,全面推進豐南城區與唐山中心城區深度融合。
目前,國豐北區、貝鋼2家鋼鐵企業清點評估已完成,地上建築物和設備設施拆除工作正在有序推進;艾坨村、四王莊村棚戶區改造已啟動,力爭6月底完成地上建築物清表,於前村、於北村、三街、四街徵收前各項準備工作同時謀劃啟動。同時,對接中心區的「四橫六縱」路網也不斷完善提升,開拓路、鐵西路等4項道路工程已開工建設,盛達街已完成路槽開挖;鐵西路工程進場,完成放線工作,準備進行路槽開挖;源盛路工程完成項目建議書編制。此外,城市供水、城鄉垃圾一體化處理、特色小城鎮創建培育、農村危房改造等工程加速推進;唐津運河第三景區公園、森林城市創建、街心公園改造、道路綠化提升工程穩步實施;道路景觀環境、經營秩序、建築施工揚塵等綜合整治深入開展。
以「雙創雙服」為抓手,著力營造「四最」發展環境
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著力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豐南區牢固樹立「環境也是生產力」理念,以開展「雙創雙服」活動為抓手和突破口,不斷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打造審批事項最少、收費標準最低、辦事效率最快、服務水平最優的「四最」品牌。
著力優化創新環境,鼓勵支持企業引進新技術、開發新產品,加強與京津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建立各類研發機構。
著力優化創業環境,全面貫徹國家減稅降費政策,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稅收優惠力度,搭建眾創平臺,推進全民創業。
著力優化營商環境,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梳理出第一批「最多跑一次」服務事項138項,優化梳理投資項目審批流程,壓縮法定審批時限126個工作日;搭建重大項目綠色服務通道,按照「項目獲取——主動對接——代辦服務——並聯審批——跟蹤反饋」的服務流程,打造「政企直通車」服務品牌模式,目前已為落戶的東方雨虹項目、柯瑞特化工、碧城房地產等33個重點項目提供了「政企直通車」服務。
著力優化發展環境,嚴肅查處幹擾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和「吃、拿、卡、要」等不作為、亂作為行為,結合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嚴厲打擊欺行霸市、阻撓施工、尋釁滋事等違法行為,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發展環境的優化,有力地促進了全區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一季度,全區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1.3億元,同比增長13.4%;全區工業掀起投資熱潮,同比增長69.5%,其中技改投資同比增長60.4%。
全力推動民生事業發展,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
豐南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謀民生福祉,辦民生實事,堅持精準施策,重點突破群眾關心的新老問題,讓人民群眾共享高質量的生活。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建設是最大的民生。豐南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制定下發《建設生態豐南實現綠色發展工作方案》,對94項生態環境治理任務逐一明確時間表、路線圖,建立臺帳,定期調度,確保工作成效。開展涉氣汙染源大排查,將1154家涉氣汙染源單位分類建立工作檯帳,並推進工業企業汙染深度治理,強化涉VOC汙染治理,開展「車油路場」和「散亂汙」企業專項整治,強化揚塵面源管控,積極應對重汙染天氣,加快鄉鎮、園區空氣品質監測站建設;開展工業企業水汙染防治攻堅工程、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工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入海河流水質達標攻堅工程;開展農用地土壤汙染詳查,推進危險廢物智能監控體系建設。
生態環境治理如火如荼開展的同時,其他改善民生工作一樣熱火朝天:改善辦學條件,加快推進中小學新建和錢營一中擴建,嚴格執行劃片招生、免試就近入學的招生政策;全面實行「三醫聯動」,與22家基層醫療機構籤訂了責任狀,區醫院、區中醫院藥佔比分別達到29.05%和29.38%;深入推進精準扶貧,拓寬增收渠道,實施脫貧攻堅,把「兩不愁三保障」真正落實到位;加強農村衛生治理,建立「村收集、鄉鎮轉運、縣集中處理」模式,推進廁所革命,實施農村道路硬化……
新時代開啟新徵程。豐南正以「十項重點工作」為抓手,向著經濟強區、美麗豐南的目標奮勇前行,奮力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