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Tadploe | 公眾號 biokiwi
本文關鍵詞 拍一拍 嬰兒 睡眠 父母
最近微信上線了一個有趣的功能——拍一拍,雙擊頭像即可觸發該功能。很快,這個功能就被「玩壞了」。
有人將好友備註改成了明星或偶像,獲得虛擬的興奮感;
有人在名稱後加上了一系列動作,立馬成為段子;
還有人覺得這個功能和傳統的「在嗎?」作用一樣;
當然,拍拍自己也是可以的。(好慘)
言歸正傳,除了以上這些玩法之外,「拍一拍」其實還是你成長過程中幾乎一定會經歷的,一個十分有魔力的動作——
它似乎可以讓年幼不懂事、半夜大哭大鬧的你回復平靜,甚至入睡。
輕輕拍打嬰兒(圖源:Unsplash)
先別逞強說你沒有,你不需要拍一拍就能睡著。
下面這個對北京一千多名嬰幼兒的調查顯示,其中72.9%都有搖晃/拍抱入睡的習慣。
所以從概率上來看,大多數人小時候都曾有過哭鬧不停,非得家長抱著輕輕拍打哄入睡的經歷。
睡眠環境與行為統計 [1]
即使父母心情再鬱悶,也大都會耐著性子想方設法哄孩子入睡。
原因也很簡單:一是因為小孩睡著了,他們才能終於獲得清靜;二是因為睡眠對於嬰幼兒來說的確至關重要。
平時的日常生活中很輕易就能感受到,當你睡眠不足或睡眠質量不佳的時候,整個人的狀態都會很差,包括四肢乏力、反應遲鈍等等。而對於每天1/2~2/3時間都在睡覺的嬰幼兒,睡眠就顯得更加重要了。
良好的睡眠十分重要(圖源:Unsplash)
良好的睡眠有利於嬰兒中樞神經系統的發育和成熟,是體格生長和各項能力發展的基礎。
而睡眠問題不僅會影響兒童的早期發展,並且會對其一生產生長遠影響。
有研究指出,睡眠問題能夠預測兒童之後的認知能力和執行功能、注意力及行為問題,並且與兒童學齡期的超重和肥胖問題有關 [2][3]。
為了讓嬰幼兒有良好的睡眠,當他們大半夜睡不著哭鬧的時候,很多父母都會輕輕將其抱起、小心翼翼地拍打,哄著他們入睡。
但這個動作為什麼這麼神奇?還總能奏效呢?
這個具有魔力的動作,似乎更多地在心理層面上起作用。
對於不到一歲的嬰幼兒來說,此前生活了好幾個月的母親的子宮才是更加熟悉的環境。
而現在他所面臨的是一個新鮮的、充滿未知的世界。這個世界充斥著他從未見過的各種色彩和光亮、也有各種聲音,所以對他來說可能是缺乏信任和安全感的。
而父母的溫暖懷抱和拍打,則通過溫柔的肢體接觸的形式,讓嬰兒更加安心。
圖源:Unsplash
子宮內的生活還有另一個特點,那就是母親的心跳聲。所以如果環抱嬰兒,將其頭部放在靠近大人心臟的地方,嬰兒感受到心跳的聲音也更容易入睡。
當然,有節奏、輕柔的拍打也能夠模擬這一點。
不僅如此,有節奏的拍打類似催眠術,單調、重複的刺激讓嬰兒慢慢進入催眠狀態,身心放鬆。晃動的搖籃等工具也有類似的效果。
但事實上,拍抱入睡是一個不太好的入睡習慣,它反映了嬰幼兒是有一定程度的入睡困難,需要這些輔助的手段才能入睡的。
因此,在很多相關研究中,研究者都會提倡父母要積極改正這類不良的睡眠習慣;並通過為嬰幼兒建立合適的睡眠晝夜節律、營造良好的睡眠環境等降低入睡難度、提升睡眠質量 [4][1]。
除了睡眠之外,餵養也是嬰幼兒的主要活動內容,這兩項是其生長發育的一切活動的必要基礎,且兩者相互影響。
一項對全國12個省,3016名0~6個月嬰兒進行餵養與睡眠情況的相關分析得到了以下數據 [4]。
嬰兒在不同餵養方式下睡眠時間差異 [4]
不僅如此,不同的餵養方式在睡眠習慣方面也存在很大的不同。
母乳餵養的嬰兒雖然睡眠時間最長,但常常會有要與父母同床睡眠、睡眠安慰等不那麼好的睡眠習慣,且平均每天睡眠次數較多,斷斷續續。而人工用奶粉餵養的嬰兒,則常常需要在睡前輕拍和環抱等步驟才容易入睡。
此外,不同餵養方式嬰兒在打鼾發生率上也存在一定差異 [4]。
但不論是將吵鬧的嬰幼兒哄入睡,還是定時定點地餵養,父母都付出了很多心血和力氣。
已經過去的昨天是父親節,希望大家看完本篇文章之後,能夠在微信中點開父母的聊天框,雙擊一下他們的頭像,拍一拍他們,像他們在你小時候做過的無數次動作一樣。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