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鏈球菌

2020-12-20 生物谷

第二節 鏈球菌

  鏈球菌(Streptococcus)是化膿性球菌的另一類常見的細菌,廣泛存在於自然界和人及動物糞便和健康人鼻咽部,引起各種化膿性炎症,猩紅熱,丹毒,新生兒敗血症,腦膜炎,產褥熱以及鏈球菌變態反應性疾病等。

  一、生物學性狀

  (一)形態染色

  球形或卵圓形,直徑0.6~1.0um,呈鏈狀排列,短者4~8個細菌組成,長者有20~30個細菌組成。幼令培養物大多可見到透明質酸形成的莢膜。無芽胞,無鞭毛,革蘭氏染色陽性。

  (二)培養特性

  需氧或兼性厭氧,有些為厭氧菌。營養要求較高。普通培養基中需加有血液、血清、葡萄糖等才能生長。最適溫度37℃,最適PH7.4~7.6,血瓊脂平板上形成灰白、光滑、園形突起小菌落,不同菌株有不同溶血現象。

  (三)生化反應

  能發醇簡單的糖類,產酸不產氣。一般不分解菊糖,不被膽汗或1%去氧膽酸鈉所溶解。這兩種特性用來鑑定甲型溶血型鏈球菌和肺炎球菌。

  (四)抗原結構

  主要有三種:

  1.核蛋白抗原或稱P抗原,無特異性,各種鏈球菌均同,與葡萄球菌有交叉。

  2.多糖抗原或稱C抗原系統族特異性抗原,是細菌壁的組成成份。對人致病的90%屬於A族,其次為B族,其它族少見。

  3.蛋白質抗原或稱表面抗M、R、T、S等四種不同性制質的抗原組份,具有型特異性。是鏈球菌細胞壁的蛋白質抗原,位於C抗原外層,同族鏈球菌可根據表面抗原不同進行分型,如A族鏈狀菌可據此分為60多型。

  (五)分類

  1.根據對紅細胞的溶血能力

  (1)甲型溶血性鏈球菌(α-Hemolytic streptococcus),菌落周圍有1~2mm寬的草綠溶血環,稱甲型溶血或α溶血。這類鏈球菌亦稱草綠色鏈球菌(Streptococcus viridans)。此類鏈球菌為條件致病菌。

  (2)乙型溶血性鏈球菌(β-Hemolytic streptococcus)菌落周圍形成一個2~4mm寬,界限分明、完全透明的溶血環,完全溶血,稱乙型溶血或β溶血。這類細菌又稱溶血性鏈球菌(Streptoccus hemolyticus),致病力強,引起多種疾病。

  (3)丙型鏈球菌(γ-Streptococcus),不產生溶血素,菌落周圍無溶血環,故又稱不溶血性鏈球菌(Streptococcus non-hemolytics),一般不致病。

  2.根據抗原結構分類

  按C抗原不同可分類A、B、C、D、E、F、G、H、K、L、M、N、O、P、Q、R、S、T等18個族。對人致病的大多屬於A族。A族又稱為化膿性鏈球菌(Pyogenic streptococcus)。

  3.根據對氧需求分類又可分為需氧、兼性厭氧和厭氧三大類鏈球菌。

  (六)抵抗力

  抵抗力,55℃可殺死大部分鏈球菌,對一般消毒劑敏感,在乾燥塵埃中可存活數日,對青黴素、紅黴素、氯黴素、四環素等均敏感,耐藥性低。

  二、致疾性與免疫性

  (一)致病物質

  A族鏈球菌有較強的侵襲力,可產生多種酶和外毒素。

  1.M蛋白是鏈球菌細胞壁中的蛋白質組份,具有抗吞噬和抗吞噬細胞內的殺菌作用。純化的M蛋白能使纖維蛋白原沉澱,凝集血小板,白細胞,溶解多形核細胞,並抑制毛細血管中的細胞的移動。M蛋白有抗原性,刺激機體產生型特異性抗體,並與變態反應疾病有關。

  2.脂磷壁酸(LTA)與細菌粘附於宿主細胞表面有關,大多數LAT位於細胞膜和肽聚糖之間,通過肽聚糖孔伸展至細菌細胞表面,人類口腔黏膜和皮膚上皮細胞、血細胞等細胞膜上均有LAT的結合位點。

  3.透明質酸酶(Hyaluronidaes),能分解細胞間質的透明質酸,使病菌易於在組織中擴散。又稱為擴散因子。

  4.鏈激酶(Streptokinase , SK),又稱鏈球菌溶纖維蛋白酶(Streptococcal fibrinolysin)是一種激酶,能激活血液中的血漿蛋白酶原,成為血漿蛋白酶,即可溶解血塊或阻止血漿凝固,有利於細菌在組織中的擴散。耐熱,100℃50分鐘加熱仍保持活性。鏈激酶抗體能中和該酶的活性。

  5.鏈道酶(Streptodonase)又名脫氧核糖核酸酶(Streptococcal deoxyribonuclease)。主要由A、C、G族鏈球菌產生。此酶能分解粘稠膿液中具有高度粘性的DNA,使膿汁稀薄易於擴散。產生的相應抗體有中和該酶的活性。用鏈激酶、鏈道酶製劑進行皮膚試驗作為測定機體細胞免疫的一種方法。

  6.鏈球菌溶血素(Streptolysin)有溶解紅細胞,殺死白細胞及毒害心臟的作用,主要有「O」和「S」兩種。

  鏈球菌溶血素O(Streptolysin O;SLO) 為含-SH基的蛋白質,對氧敏感,遇氧時一SH基即被氧化為-SS-基,暫時失去溶血能力。若加入0.5%亞硫酶鈉和半胱氨酸等還原劑,又可恢復溶血能力。溶血素O能破壞白細胞和血小板。動物試驗又證實對心臟有急性毒害作用,使心臟驟停。抗原性強,感染後2~3周,85%以上病上產生抗「O」抗體,病癒後可持續數月甚至數年,可作為新近鏈球菌感染,或可能風溼活動的輔助診斷。

  溶血素「S」(Streptolysin S,SLS)是一種小分子的糖肽,無抗原性。對氧穩定,對熱和酸敏感。血平板所見透明溶血是由「S」所引起,能破壞白細胞和血小板,給動物靜注可迅速致死。注射小鼠腹腔,引起腎小管壞死。

  7.致熱外毒素(Pyrogenic extoxin)曾稱紅疹毒素(Erythrotoxin)或猩紅熱毒素(Scarletfever toxin)是人類猩紅熱的主要致病物質,為外毒素,使病人產生紅疹。該毒素是蛋白質,對熱穩定,具有抗原性,則產生的毒素能中和該毒素的活性。但可分為A、B、C三種不同抗原性的毒素。無交叉保護作用。該毒素還有內毒素樣的致熱作用,對細胞或組織有損害作用。

(二)所致疾病

  鏈球菌引起人類多種疾患,A族佔90%以上,在致分為化膿性、中毒性和變態反應三類。

  1.化膿性炎症由皮膚傷口侵入,引起皮膚及皮下組織化膿性炎症,如癤癰,蜂窩組織炎、丹毒等。沿淋巴管擴張,引起淋巴管炎,淋巴腺炎,敗血症等,經呼吸道侵入,常有急性扁桃腺炎、咽峽炎,並蔓延周圍引起膿腫、中耳炎、乳突炎、氣管炎、肺炎等。不衛生接生,經產道感染,造成「產褥熱」。

  2.猩紅熱 由產生致熱外毒素的A族鏈球菌所致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臨床特徵為發熱、咽峽炎、全身瀰漫性皮疹和疹退後的明顯脫屑。

  3.鏈球菌感染後疾病主要是病原菌引起的變態反應疾病

  風溼熱 由A族鏈球菌的多種型別引起,臨床表現以關節炎、以肌炎為主。致病機理認為兩種:一是第Ⅱ型變態反應,鏈球菌細壁多糖抗原和心肌瓣膜,關節組織糖蛋白有共同抗原性,胞壁蛋白抗原和心肌有共同抗原性。二是第Ⅲ型變態反應,可能是M蛋白的免疫複合物沉積於心瓣膜和關節滑液膜上造成。

  急性腎小球腎炎多見於兒童和少年,大多數由A族12型鏈球菌引起。臨床表現為蛋白尿、浮腫和高血壓。也是一種變態反應性疾病。鏈球菌的某些抗原與腎小球基底膜有共同抗原,機體針對鏈球菌所產生的抗體與腎小球基底膜發生反應,屬第Ⅱ型變態反應。由鏈球菌的M蛋白所產生的相應抗體形成的免疫復物沉積於腎小球基底膜,造成基底膜損傷,屬於第Ⅲ型變態反應。

  4.其他疾病

  B族鏈球菌又稱無乳鏈球菌(Streptococus agalactiae)當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時,可引起皮膚感染、心內膜炎、產後感染、新生兒敗血症和新生兒腦膜炎。

  甲型(草綠色)鏈球菌人類口腔和上呼吸道的正常菌群,若心臟瓣膜已有缺陷或損傷,本菌可在損傷部位繁殖,引起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在拔牙或摘除扁桃體時,寄居在口腔、齦縫中的草綠色鏈球菌可侵入血流引起菌血症。

  變異鏈球菌 為厭氧菌,可引起齲齒。

  (三)免疫性

  A族鏈球菌感染後,可產生特異免疫,主要是M蛋白的抗體(lgG)。由於型別多,無交叉免疫性。猩紅熱病後可產生對同型紅疹毒素的抗體,建立同型抗毒素免疫。檢測易感人群對猩紅熱有無感受性的試驗稱為狄克氏試驗(Dick test),即用一定量紅疹毒素作皮膚試驗。

  三、微生物學檢查法

  根據鏈球菌所致疾病不同,可採取膿汁、咽拭、血液等標本送檢。

  (一)直接塗片鏡檢

  取膿汁塗片,革蘭氏染色,鏡檢,發現革蘭氏陽性呈鏈狀排列的球菌,就可以初步診斷。

  (二)分離培養

  膿汁或棉拭直接劃線接種在血瓊脂平板上,孵育後觀察有無鏈球菌菌落。根據溶血性不同,可區分為甲型、乙型或丙型鏈球菌。有β溶血的菌落,應與葡萄球菌區別;α溶血的菌落,要和肺炎球菌鑑別。疑有敗血症的血標本,應先在葡萄糖肉湯中增菌後再在血平板上分離鑑定。心內膜炎病例,培養草綠色鏈球菌宜孵育3個星期以上。

  (三)血清學試驗

  抗鏈球菌溶血素O試驗(Anti-streptolysin o test,ASO test)簡稱抗O試驗。常用於風溼熱的輔助診斷。患者血清中的抗O大多在250單位左右,活動者一般超過400單位。

  Dick試驗猩紅熱病人早期陽性,病後轉陰。

  四、防治原則

  鏈球菌感染的防治原則與葡萄球菌相同。鏈球菌主要通過飛沫傳染,應對病人和帶菌者及時治療,以減少傳染源。空氣、器械、敷料等注意消毒。對急性咽峽炎和扁桃體炎患者,尤其是兒童,須治療徹底,防止變態反應疾病的發生。所有溶血性A鏈球菌對磺胺、青黴素及紅黴素等都敏感。其他族細菌對抗生素的敏感不同,臨床應用最好作藥物敏感試驗。

相關焦點

  • 仔豬豬鏈球菌的治療方案,仔豬豬鏈球菌的症狀!
    仔豬鏈球菌的特點:豬鏈球菌是具有莢膜的一種革蘭氏陽性球菌。敗血症型和腦膜炎型多見於仔豬,豬鏈球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廣泛,可引起人、豬、牛、馬、羊和禽等多種動物感染。豬鏈球菌病主要表現為豬的敗血性,局灶性,淋巴結化膿性,病症。
  • 肺炎鏈球菌肺炎你知道是什麼嗎?
    肺炎鏈球菌舊稱肺炎雙球菌或肺炎球菌,為革蘭氏陽性雙球菌,屬鏈球菌的一種。肺炎鏈球菌根據其莢膜特異性多糖抗原分型,我國曾在80年代進行全國範圍致病菌型調查,從血、腦脊液和中耳分泌物分離的菌株以5型最多,其次為6、1、19、23、14、2、3、型等,以第3型毒力最強,兒童則多為6、14、19及23型。肺炎鏈球菌可引起大葉肺炎,皆為原發性,大多數見於3歲以上小兒,年長兒較多。因此時機體防禦能力逐漸成熟,能使病變局限於一個肺葉或一個節段而不致擴散。嬰幼兒時期偶可發生。
  • 鏈球菌病的臨床症狀是什麼樣?如何防治鏈球菌病
    臨床症狀狀鴿感染鏈球菌後,臨床上表現為急性和亞急性-慢性二種病型。急性型病例臨床症狀與敗血症有關,有的急性病例不見明顯症狀,突然死亡,有的經幾分鐘的抽搐後死去。病程稍長者(12~24小時)則可見委頓、嗜睡、沉鬱、可視黏膜蒼白,羽毛粗亂,腹瀉下痢,頭部輕微震顫。種鴿停止產蛋等。
  • 揭秘流感病毒搭檔「肺炎鏈球菌」
    入院的第三天,細菌學檢測的證據顯示,無論是血液培養還是胸腔積液培養,全部都是肺炎鏈球菌感染。若人的無菌體腔中存在肺炎鏈球菌生長,臨床醫生稱這種疾病為「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IPD)。就像「侵襲性」三個字聽上去那樣,IPD的病死率相當高,尤其是在流感季。然而,用藥前的試驗發現,貝貝所感染的肺炎鏈球菌對多種抗生素耐藥,幸好對萬古黴素等一些抗生素仍然敏感。
  • 不可忽視的小兒肺炎鏈球菌疾病
    鏈球菌是化膿性球菌中的一大類常見細菌,廣泛分布於自然界和人類的上呼吸道、胃腸道、泌尿道及生殖道中。6歲以下兒童鼻咽部肺炎球菌攜帶率為30-50%,而成人攜帶率為4-12%,青少年攜帶率為8.2%。
  • 肺炎鏈球菌的社交網絡
    肺炎鏈球菌是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年在全世界造成近100萬兒童死亡。肺炎鏈球菌在人類宿主中佔據不同的生態位,導致共生和致病性存在。侵襲性肺炎鏈球菌疾病是一個多步驟的過程。它是通過肺炎鏈球菌滲透進入富含糖的粘液層,然後粘附到人鼻咽的上皮細胞層而引發的。
  • 肺炎鏈球菌定植對PCV免疫原性的影響
    昨日正值「4.25」全國兒童預防接種宣傳日,由輝瑞製藥鼎力支持的第三期線上課程也同步開啟,課上詳細介紹了鼻咽部攜帶肺炎鏈球菌對肺炎鏈球菌結合疫苗(PCV)免疫原性的影響。現整理部分精粹內容,以饗讀者。 肺炎鏈球菌嚴重威脅兒童健康 肺炎鏈球菌,也稱肺炎球菌,是5歲以下兒童社區獲得性肺炎(CAP)的首要病原菌。研究顯示,2015年全球5歲以下兒童患嚴重肺炎鏈球菌性疾病的病例數達到370萬例,每年導致29.4萬例5歲以下兒童死亡[2]。
  • 豬鏈球菌的症狀
    豬鏈球菌是一種傳染性強,死亡率高的疾病,對豬場危害比較大,今天小雨帶大家一起分析豬鏈球菌用什麼藥以及豬鏈球菌的症狀。   豬鏈球菌的症狀   急性敗血型   發病快,死亡率高,往往前晚還沒見任何症狀,第二天清晨就已死亡,病情慢的體溫升高,精神不好,腹下有紫紅斑,亞急性,常見精神沉鬱,體溫升高41度左右,呈稽留熱,食慾減退或廢絕,
  • 耐青黴素肺炎鏈球菌(PRSP)的耐藥性
    耐青黴素肺炎鏈球菌 (Penicillin resistant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PRSP) (PRSP)不僅對β-內醯胺類抗生素耐藥,也對紅黴素、複方新諾明、四環素等多種抗生素耐藥,其耐藥水平也越來越高,耐藥機制是青黴素結合蛋白的改變。近期應用抗生素、接觸密集人群及有既往住院史是PRSP感染的危險因素。
  • 羅非魚鏈球菌,我們找到了原因,卻無法根除
    文獻上所述,羅非魚鏈球菌病病原為海豚鏈球菌、無乳鏈球菌、副乳房鏈球菌、格氏乳球菌等,革蘭氏染色陽性,雙鏈或鏈鎖狀的球菌,目前檢測的結果主要是海豚鏈球菌和無乳鏈球菌。鏈球菌病的急性型病例以神經症狀為主,2008年農業部公告1125號將其列為三類動物疫病。
  • 香港兒童肺炎鏈球菌發病率高
    全球每年有超過100萬名兒童因感染肺炎鏈球菌而死亡。香港大學研究發現,本港每10萬名5歲以下的兒童中,有15.6宗被診斷患有肺炎鏈球菌疾病,發病率接近歐洲國家的兩倍。  香港基層醫護基金會副召集人(社區)方玉輝說:「我們已經低估了肺炎鏈球菌對本港的影響,相信這個數據只是冰山一角,仍有很多漏網病例。」
  • 關於肺炎鏈球菌疫苗的注意事項
    文 | 洛 奇 適用階段: 滿2個月 滿4個月 滿12~15個月 新生兒從2個月開始按時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才能降低感染機會,加強寶寶身體的保護力。
  • 莫忘查B族鏈球菌
    查B族鏈球菌  的最佳時段是  懷孕35~37周>  很多孕婦在孕期會嚴遵醫囑,定期做彩超監測胎兒發育情況,但在跟她們溝通時,筆者發現,她們對篩查「B族鏈球菌」的重視遠遠不夠。  B族鏈球菌,學名叫「無乳鏈球菌」,簡稱GBS,多寄居於陰道和直腸中。正常健康人群感染後並不致病,但對免疫力低下的孕婦和新生兒來說,一旦感染,會引起嚴重併發症。  河南省中醫院健康體檢中心婦科主治醫師高海燕說,國內外統計數據顯示:10%~30%的孕婦會感染B族鏈球菌,誘發胎膜早破、引起羊膜腔感染、誘發早產等。
  • 小兒肺炎的主要「元兇」:肺炎鏈球菌感染
    而在各種肺炎之中,肺炎鏈球菌不僅是小兒肺炎的主要「元兇」,也是5歲以下兒童疫苗可預防死亡的首要病因。肺炎鏈球菌感染不僅導致肺炎,還可導致鼻竇炎、中耳炎、腦膜炎、菌血症和等疾病。肺炎鏈球菌腦膜炎病死率可達50%。同時,肺炎鏈球菌疾病還可能導致耳聾、癱瘓、智力低下等嚴重後遺症。那麼肺炎球菌到底是什麼呢?肺炎鏈球菌的傳播是怎樣的?肺炎鏈球菌的致病性是怎樣的呢?怎麼防治肺炎鏈球菌呢?
  • 明天白露,秋已深,鏈球菌依然在肆行,我們拿什麼拯救羅非魚?
    這就是養殖戶對羅非魚養殖的種種說法,這就是今年鏈球菌治療效果的大概總結,這也是像我們工作在養殖場一線技術人員要面對的問題,更是目前防治羅非魚鏈球菌的困難所在!很多養殖戶將鏈球菌的原罪歸于吉富是一個錯誤,回顧今年及以往發生鏈球菌病情,不僅僅是吉富,奧尼類也一樣發病,只是在數量和發病率上很大差異而已。鏈球菌流行與爆發就像2006年以來豬的無名高熱症,是集約化、規模化養殖帶來的病害,是養殖歷史積累、違反羅非魚自然生長規律的懲罰。
  • 類風溼與溶血性鏈球菌的關係?
    類風溼關節炎的病因與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有關。是一種與A組β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有關的變態反應性疾病。病變主要累及全身結締組織,呈急性或慢性結締組織炎症。
  • 科學家發現B型鏈球菌致病「密碼」
    記者日前從中科大獲悉,該校生命科學學院金騰川課題組與加拿大滑鐵盧大學MichaelPalmer課題組合作,利用X晶體衍射技術首次解析B型鏈球菌成孔蛋白CAMP因子的晶體結構,並揭示了該毒力因子行使生物學功能的分子機制
  • 專家提醒:警惕流感病毒與肺炎鏈球菌合併感染
    10日,成都婦女兒童中心醫院兒童重症醫學科主任張國英教授提醒,流感季帶來的不僅是流行性感冒,更容易造成流感病毒與其他細菌特別是肺炎鏈球菌的合併感染,通過疫苗預防疾病,將有助於為嬰幼兒提供及時的保護。    據了解,肺炎鏈球菌是流感病毒繼續感染最常見的致病菌之一,因流感住院和死亡的病例中,肺炎鏈球菌是重要的合併感染致病菌,一方面,流感病毒將損傷呼吸道上皮層,使肺炎鏈球菌更加容易定植,同時,病毒導致的其他病理變化也有利於肺炎鏈球菌致病。    據介紹,肺炎鏈球菌廣泛分布於自然界,肺炎鏈球菌主要通過飛沫傳播。
  • 高溫期羅非魚鏈球菌病的防治經驗總結
    因此,鏈球菌病已成為羅非魚養殖過程中的「惡魔」。一、病原病因1、病原致病菌為鏈球菌,革染氏陽性球菌,近年來我國羅非魚鏈球菌病的主要致病菌為無乳鏈球菌。羅非魚鏈球菌病急性型病例以神經症狀為主,病魚以C形或逗號彎曲做旋轉運動;慢性型病例以眼球突出、混濁為特徵。
  • 孕晚期建議篩查B族鏈球菌
    □河南省中醫院健康體檢中心房琨    B族鏈球菌是一種定植於妊娠婦女直腸和泌尿生殖道的細菌,10%~30%的準媽媽在孕期會感染B族鏈球菌。由於它不會引起明顯的症狀,有些準媽媽僅僅會出現尿頻、陰道分泌物增多等症狀,很容易被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