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談判正式籤署,這意味著覆蓋亞太15國的巨無霸經貿圈誕生!
11月12日至15日,第23次中國—東協(10+1)領導人會議、第23次東協與中日韓(10+3)領導人會議、第15屆東亞峰會(EAS)、第四次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領導人會議和東協商務與投資峰會(ABIS)以視頻方式舉行。據新華社,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15日在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期間正式籤署。
RCEP的籤署意味著區域內貿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水平進一步提升,據了解,貨物貿易降關稅覆蓋的貨物範圍達到了90%以上。同時,與傳統的自貿協定不同,協定緊跟全球貿易發展趨勢,納入了很多全新的貿易形式,包括電子商務、智慧財產權、競爭政策、政府採購、中小企業等內容,超過世貿組織規定的範疇。
據央視新聞,中方表示,今天我們15國領導人共同見證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籤署,作為世界上參與人口最多、成員結構最多元、發展潛力最大的自貿區,這不僅僅是東亞區域合作極具標誌性意義的成果,更是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的勝利,必將為促進地區的發展繁榮增添新動能,為世界經濟實現恢復性增長貢獻新力量。當前國際形勢下,RCEP經過8年談判得以籤署,讓人們在陰霾中看到光明和希望,表明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是大道、正道,仍然代表著世界經濟和人類前進的正確方向。
人口、GDP、出口額、吸引外商投資均佔全球總量30%左右
RCEP談判於2012年由東協10個國家發起,邀請澳大利亞、中國、印度、日本、韓國、紐西蘭6個國家參加,目標是在與這些國家籤署的各個「10+1」自貿協定基礎上進一步完善,達成一個新的大型自貿協定。談判從2013年正式開始。2019年11月第三次RCEP領導人會議在泰國曼谷舉行並發表聯合聲明,宣布15個國家結束全部文本談判及實質上所有市場準入談判。
從2018年的數據來看,RCEP 15個成員國人口、GDP、出口額、吸引外商投資均佔全球總量30%左右,是世界上涵蓋人口最多、成員結構最多元、最具發展潛力的自由貿易區,也因此,RCEP協議的籤署被認為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影響,備受關注。
RCEP協議中所含內容十分廣泛。據人民日報客戶端報導,協定緊跟全球貿易發展趨勢,納入了很多全新的貿易形式,電子商務就是其中之一。除了電子商務,協定還包括智慧財產權、競爭政策、政府採購、中小企業等內容,超過世貿組織規定的範疇。
RCEP將為區域內國家、中國、世界都帶來好處
在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今天,RCEP的達成將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和協同發展,在全球經貿環境下行的背景下促進區域貿易自由和全球經貿合作。
市場認為,RCEP對於整個亞太地區都意味著巨大商機。一是RCEP15是對現有的各個「10+1」自貿協定集體的升級。將會形成區域內統一的規則體系,有利於解決當前區域內的「義大利麵條效應」。此前,東協10個國家和其他5個國家分別籤了協定,這麼多的協定,原產地規則、投資開放規則、服務貿易規則都不一樣,像「義大利麵條」一樣裹在一起。二是有助於本地區內根據比較優勢來形成供應鏈和價值鏈,對本區域內的商品流動、技術流動、服務流動、資本流動,包括人員跨境流動都會有非常大的好處,形成「貿易創造」效應。三是對區域外的投資者來說,進入一個國家,就意味著進入到整個區域的國家,發展的市場和空間都會大大增長,所以有助於本地區吸引區域外的投資。
RCEP其他14個成員國均是中國重要的貿易夥伴。今年以來,東協歷史性地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雙方貿易投資在世界經濟低迷背景下逆勢增長,今年前9月中國與東協雙邊貿易額接近去年全年,中國對東協全行業直接投資同比增長76.6%。韓國是中國第五大貿易夥伴、第三大進口來源地,同時也是中國第二大貿易逆差來源國。澳大利亞是中國第八大貿易夥伴、第十四大出口目的地、第七大進口來源地,同時也是中國第三大貿易逆差來源國。中國已經連續多年成為東協、韓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第一大貿易夥伴。
不過,中國與這些國家的經貿合作仍有較大空間。以東協為例,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認為,隨著中國邁向全球價值鏈上遊,中國與東協在產業內分工的關係有望加速由競爭轉向合作。中國向東協提供關鍵技術、零件、設備以及市場需求,由此東協將得以充分發揮其資源、勞動力等要素稟賦,在下遊環節形成規模生產優勢。
值得注意的是,RCEP是日本首次與中韓兩國籤署貿易協定。中韓兩國去年分別是日本進出口的第一和第三大貿易夥伴。日本是中國第四大貿易夥伴。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劉軍紅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中日韓貿易總額超過5000億美元、中國東協貿易總額也超過5000億美元,均接近中美貿易總額,澳新是中國主要的資源能源、農產品來源地。RCEP各成員國「一個都不能少」。
中國自貿「朋友圈」穩步擴大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中國對外開放的力度不降反增,持續推進同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商家籤自貿協定和區域貿易協定。
除了力推籤署RCEP協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柬埔寨王國政府自由貿易協定》於10月12日正式籤署。同時,中國-韓國自由貿易協定、中歐投資協定的談判等現有的貿易協定,正在按計劃有序推進。
商務部副部長錢克明在此前的政策吹風會上表示,中國將力爭完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落實好中歐地理標誌協定,推進位度型開放,加快形成與國際投資、貿易規則相銜接的基本制度體系和監管模式。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認為,我國應顯著提升區域自貿協定對貿易的實際帶動作用,提升區域自貿協定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爭取到2025年,我國與已籤署區域自貿協定對象國間的貿易額佔貿易總額的比重,由2019年的35.2%提升至50%以上。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表示,《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指出「實施自由貿易區提升戰略,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是主動應對規則之爭、積極參與國際經濟治理的重大舉措。中國採取的這種提升戰略,是通過求同存異、尋求最大公約數的辦法來建立基於規則的信任,進而助推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
程實認為,未來新一輪全球化並不是上一輪的簡單重複,而將呈現截然不同的新結構。世界不再是平的,而是轉向「多峰結構」,由多個區域化共同體構成,形成一個產業內貿易區域化、產業間貿易全球化的嵌套體系。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將領先全球化,進而成為全球化體系的支柱。順應這一歷史趨勢,目前北美、歐洲已經加快了區域化建設。其中,美國宣布退出TPP,轉而籤訂美墨加免關稅新協定。歐盟則抓住疫情之變,利用歐盟復甦基金,進一步加強內部團結。對此,亞洲區域化作為未來全球化體系的三大支柱之一,面臨著不進則退的巨大挑戰。
當前的中國在需求側已成為與美國接近的全球第二大單一市場,2020年中國有望成為全球第一大消費市場。同時,在供給側,中國具有獨特的完整產業鏈優勢,並位居亞洲價值鏈體系的唯一樞紐。中國已經成為事實上的亞洲「供給-需求」雙中心。
程實表示,中國的選擇不僅關係到自身的開放,更關係到區域化與全球化的未來。
李克強:RCEP的籤署是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的勝利
據中國政府網,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1月15日上午出席第四次「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領導人會議時表示,今天我們15國領導人共同見證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籤署,作為世界上參與人口最多、成員結構最多元、發展潛力最大的自貿區,這不僅僅是東亞區域合作極具標誌性意義的成果,更是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的勝利,必將為促進地區的發展繁榮增添新動能,為世界經濟實現恢復性增長貢獻新力量。
李克強指出,當前國際形勢下,RCEP經過8年談判得以籤署,讓人們在陰霾中看到光明和希望,表明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是大道、正道,仍然代表著世界經濟和人類前進的正確方向。讓人們在挑戰面前選擇團結與合作,而不是衝突與對抗,選擇守望相助、同舟共濟,而不是以鄰為壑、隔岸觀火,向世界表明開放合作是實現各國互利共贏的必由之路。前進的道路總是不平坦的,只要我們堅定信心、攜手合作,就一定能夠開創東亞乃至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