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我國大多數醫院剖腹產的概率在40~60%,有的醫院已經超過70%。
執筆:王筱銘
編輯:王之風
定稿:蘇子後
一說到生孩子,大多數人想到的就是「痛」,人們常用從鬼門關走一遭來形容生孩子的辛苦,有些孕媽由於特殊原因,有的因為想避開順產的痛,就選擇了剖腹產的方式,那剖腹產就比順產輕鬆嗎?
並非如此,剖腹產並不能避免產前、產時、產後的疼痛,在產後的疼痛不會比順產少,且可能持續的時間會更長。

剖腹產最疼的三個瞬間,不比順產輕鬆
1、術前打麻藥時
對於選擇剖腹產的產婦來說,打麻藥是必不可少的,畢竟這是一場手術,一般會採取局部麻醉的方式,在打麻醉時,醫生會用一個比較粗的十釐米針頭刺入準媽媽的脊柱部分,將麻藥輸入進去,讓下半身暫時失去知覺,在注射的過程中,會感覺到明顯的疼痛感,即便是這樣也需要忍受下來,不然手術將無法很難正常進行。
2、 術後按壓肚子時
這應該是剖腹產的產婦所需要經歷的較為酸爽的一個體驗,很多媽媽認為這是剖腹產中最鞥的時刻,不少準媽媽都聞之色變。
醫生為了幫助產婦身體的臟器快速復位;刺激子宮收縮,促進子宮修復,讓宮內的惡露、瘀血儘快排出,會採用人為按壓腹部的方式,可那個時間段麻藥已經失效,剖腹產的刀口也在肚子上,因此,在按壓的過程中是非常疼痛的。
正常情況下,如果產婦的子宮恢復得比較好,一天只需要按壓1~2次,但是假如修復情況不太好,醫生就會增加按壓的次數,來幫助恢復,不少經歷過的產婦表示,每一次按壓都疼得渾身在顫抖。
3、術後下床走動時
產後第一次下床走動,真的是一件特別痛苦的事情,相比於順產後幾個小時就能自由下床走動的產婦來說,剖腹產的媽媽需要在24~48小時,才能下床走動,可光坐起來那個動作,都會拉扯到傷口,那疼痛感,真是讓人倒吸一口涼氣。
那下床的動作更加是疼痛,每走一步都能感覺到痛,就十幾米的距離能走半小時,但為了促進惡露的快速排出,腸胃的蠕動,加速身體的恢復,預防下肢靜脈血栓。
除此之外,剖腹產的產婦在術前備皮時,還需要從尿道口插入導尿管,因為術後短時間內不能完成自主排尿,這個過程既尷尬又有點不適;
術後麻藥失效後,產婦能夠明顯地感覺到疼痛感,感覺呼吸、輕微咳嗽都能感受到傷口處在撕扯。
如何可以稍微緩解下剖腹產所經歷的疼痛感?
1、使用鎮痛泵
雖然使用鎮痛泵可能會出現一些不良的反應,如噁心、頭暈、呼吸不暢等,但是可以緩解術後麻藥失效後的疼痛感,可以在家人的幫助下,儘早翻身、走動,減少臥床時間,促進身體的恢復。
2、轉移注意力
在醫生要打麻藥、按壓腹部、下床走動時,產婦可以轉移下自己注意力,不要集中思想在這些位置上,或是想著等會很疼,讓自己感覺到緊張,這樣只會讓疼痛感加劇。
產婦應該選擇轉移注意力的方式,在這些時候到來時,想一些美好的事情,這樣暫時轉移注意力的方式,能夠適當緩解一下疼痛感。
3、學會調整呼吸
產婦在經歷上述幾件事情時,要學會調整自己的呼吸,讓自己放鬆下來,這樣不僅能夠緩解疼痛感,還能促進身體的恢復。
剖腹產後如何促進身體恢復?
1、傷口護理
正常情況下,剖腹產的產婦需要在做完手術後在醫院觀察一周,如果傷口沒有炎症,大小便正常,可以出院回家休養身體,但是回家後傷口的護理非常重要,要保持腹部刀口的清潔乾燥,不要用手去隨意觸摸,防止手上沾染的細菌感染傷口。
2、堅持母乳餵養
如果寶媽能夠堅持母乳餵養,可以促進身體的恢復速度,因為乳汁的分泌會刺激子宮的收縮,讓子宮恢復速度變快,惡露儘快排出。
3、多下地活動
有些產婦在生完孩子後,就想躺在床上還會休息,再加上下地活動會使腹部的傷口疼痛,但多下地走動有助於惡露的排出,腸胃的蠕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身體的恢復。因此,媽媽在生完娃後,可以每天下床走動走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