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相當於以前的科舉,很多莘莘學子的命運都是由高考所決定的,民國時期大師雲集,學者的智慧層出不窮,為我國學術貢獻了巨大的力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那時候的北大招生,也算是別具一格了。而今天要說的這個人,就是當年被北大錄取的其中一位。
其實,高考加入數學這一科已經有很長時間了,很多知名的文人在考取大學時都考過數學,很有趣的是,其中的不少人,數學成績都慘不忍睹,尤其是後來擔任清華校長的羅家倫,他在考大學時數學甚至考出了零分,一九一七年,羅家倫參加了北大在上海舉辦的自主招生考試,因為北大盛名在外,有很多年輕人慕名前來考試。考試考了兩天,第一天考了國文,當閱卷人胡適看到這篇作文的時候,不由得連連稱讚,並且直接給了羅家倫滿分。
可是羅家倫的數學是零分,這讓考官們十分為難,除了語文,羅家倫的各項成績都不算突出,數學更是只有零分,這就有些尷尬了,一方面學校不想失去這樣一位人才,另一方面,羅家倫又實在偏科地可怕。幸運的是,他遇到了屬於自己的伯樂。
招生會議上,胡適強力提倡「破格錄取」偏科極其嚴重的羅家倫,但其他招生組的成員卻對胡適的主張不太認同。就在僵持不下之時,胡適找到校長蔡元培,要求召開全體教師會議,在會議上討論羅家倫的錄取問題。最終,蔡元培點頭同意破格錄取了他,羅家倫等於是走了個後門進了北大。
羅家倫也沒有辜負這兩位伯樂對他的信任,他進入北京大學以後,仿佛一頭扎入了書的海洋,一直孜孜不倦的汲取著各種知識,因為他在文學方面的造詣極高,因此當仁不讓地成了「新文化運動」的撰稿人,鼓舞了當時許許多多的有志青年。1920年,羅家倫獲得了北大獎學金,先後在美國、英國、德國、法國輾轉求學,入學了多個國際知名學府。
回國之後,被政府任命為清華大學的校長,期間曾將其改名為國立清華大學。為清華帶來巨大的影響。他執教之後大刀闊斧的對清華大學進行改革,首先打破男女偏見開始廣泛的招收女學生,並且成立了清華基金用於教育,甚至開除了很多無用的教授,聘用了很多人才,才讓清華的師資力量迅速提升。1949年解放後,羅家倫去了臺灣出任國民黨中央黨史編纂委員會主任委員,並在之後不久擔任了國史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