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在千裡之外還能正常學習,有電子課本,有雲端課堂。病毒肆虐,卻不能隔離愛和知識。」新學期伊始,在家參加線上課堂學習的武漢理工大學管理學院大二學生岑易星,按照學校圖書館發布的《武漢理工大學 2019-2020 學年第 2 學期本科生課程電子版教材獲取指南》,順利地備齊了這學期線上課程的4本電子教材,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學生使用電子教材進行學習。武漢理工大學供圖
逐一整理核對3039門有教材需求的課程、聯繫195家出版社和圖書供應商、編寫發布長達693頁的課程電子教材獲取指南……開課第一周,武漢理工大學本科課程電子教材的保障率高達82%。
教育部下發要求高校組織在線教學的相關文件後,按照武漢理工大學張清傑校長的部署和要求,學校圖書館從2月5日起全面開啟「白+黑」「5+2」工作模式,為在線教學準備電子教材。
逐一聯繫各出版社和電子圖書供應商,請對方授權或向對方直接購買電子教材,是最合法合規的工作思路。
老師逐一核對本科課程的電子教材準備情況。 武漢理工大學供圖
「這簡直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彼時,全國處於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各出版社均未復工,能電話聯繫上的出版社幾乎沒有。查官網、發郵件、找微信、加QQ……圖書館老師們想盡一切辦法聯繫出版社和電子圖書供應商。
「高校作為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的重要基地,在任何時候都應該以身垂範,尊重和保護智慧財產權。在疫情防控期間更要堅持依法依規保障在線教學。」2月14日,武漢理工大學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第7號疫情防控通告,要求全校師生合理規範使用電子版教材,自覺維護智慧財產權。武漢理工大學自覺維護智慧財產權的實際行動打消了各出版社的顧慮,紛紛啟動應急支援。
高等教育出版社得知武漢理工大學對電子教材的迫切需求,舉全社之力,克服未正常復工等重重困難,首次建設開放電子教材平臺,上線電子教材1300餘種。更在短短數天之內,獲上級部門批准,首次審核製作高校思政課、「馬工程」電子教材。武漢理工大學在線開課第一天,思政課教材全部上線,「馬工程」教材上線30餘種,有力地保障了學校思政課的在線教學。
「與其居家隔離,不如做力所能及的事情。」20名學生志願者第一時間響應校團委號召,積極協助圖書館整理登記電子教材的準備情況。
經過3個多星期努力,在開課第一周,共2297門課程電子教材準備就緒,保障率達76%,其中本科課程電子教材保障率達82%。
為方便師生,圖書館精心編寫電子版教材獲取指南,詳細介紹學習通「教參專欄」、出版社網絡平臺、校圖書館平臺、教師自編教材等多種電子教材獲取方式,並逐一列出每門課程電子教材的準備情況及獲取方式。師生們紛紛稱讚,「指南我有,課本到手」。
使用電子版教材及教參資料,是疫情期間的迫切需求,更是信息技術時代發展的大勢所趨。非常時期為高校課堂準備電子課本,是對社會綜合治理體系的一次大考。
「這涉及法律、制度、技術等多個層面,迫切需要教育界、出版界、法律界、圖書館界、信息技術界等各方協同配合。」武漢理工大學相關負責人說。(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夏靜、張銳通訊員謝小琴)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