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生活在南京,你所了解最多的都是關於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美齡宮等一些著名的景點。
那麼,小編今天想帶你瀏覽一下南京其他的美景聖地,打卡一下一些「網紅景點」「拍照聖地」更有許多的影視取景地,帶你看一看不一樣的南京。
一、浦口火車站
還記不記得以前學的課本中有一篇朱自清的《背影》,其中有一段父親爬月臺給兒子買橘子的場景,取景地就是在這浦口火車站。
作為中國唯一完整保留歷史風貌的"百年老火車站",浦口火車站有著濃厚的歷史背景,始建於1908年(清光緒三十四年),1912年建成通車。1985年曾恢復部分客運,並更名為"南京北站" (現在我們所見均為「南京北站」舊址)
又由於浦口歷來為南北交通的要衝,是接通大江南北的咽喉之地,浦口火車站則是這咽喉的象徵 (在長江大橋未通車前)在解放戰爭時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是連接平津冀、魯豫皖等11省的重要交通樞紐。
如果作為文藝青年,其實最應該去感受的不只浦口火車站的歷史,還有一些人文風貌。它在最大程度上保留了清末民初的風貌,漫步老街巷尾,斑駁破舊,但有著自己獨特的韻味。而許多的導演也正是看重了這一點,所以經常有許多劇組將該地作為舞臺,比如《情深深雨濛濛》、《孫中山》等的外景均在此處拍攝。
南京廣播電視臺副臺長陸群認為:"浦口站的建築都是原汁原味的英式房子,出站百餘米就是水運碼頭,這在全國都很少見。如果浦口站能建設成一個設施完備的影視基地,肯定會為南京吸引來更多劇組,甚至可以發展旅遊,打造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總的來說,是一個充滿著復古與典雅氣息的地方,即便時光逝去,回看歲月斑駁,它也依舊以自己的姿態安靜矗立著。即便無人居住,但行走在小路上,就像走在時間的銀河中,看著過往如畫,稍縱即逝。
二、南京燕子磯臨江街
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個老房子,或帶著電影裡黑白色調的嚴肅,或帶著七彩的活潑,它在你的印象中總是真實且清晰的,它闡述著你的過去。老房子有很多,但在慢鏡頭之下這些房子總是古老質樸的,時光帶不走的是它背後的故事。
南京燕子磯臨江街,從燕子磯公園門口延伸至燕子磯碼頭。短短一二百米,是長江邊這個百年老鎮的縮影。這裡曾是最繁華的市集,見證碼頭文化的繁榮與沒落這是一條正在拆遷的南京老街、古老的街道,年代感的小店,院子一應居全。是懷舊聖地也是拍照的最佳場所。
三、黃龍峴道路
素有"揚子江心水,黃龍峴上茶"之譽。黃龍峴茶文化村,"峴"寓意為小而險峻的山。山清水秀,人傑地靈。每一處地方都美的心醉。這裡不同於南京一些舊址的肅穆,稜角之中都透露著過往。這裡的風情是柔和且典雅的,安安靜靜的行走在路上,便會有不一樣的感覺,神清氣爽,無憂無慮。
這裡還是《畫顏》和《夢唐》的取經之地,身著漢服,便可尋到這裡來留下最美瞬間。一山一水一茶一美景再加一翩翩人兒。妙哉!
四、能仁裡農貿市場
還記得《我不是藥神》中的一個小麵館嗎?(片中父子吃小籠包以及病患第一次聚首的包子店 )這個景便是取自農貿市場邊的夫子廟麵館。
也不單單只是為了取景才來這個地方。在這個充滿煙火氣的街道上,你可以邊走邊吃,都說「走一圈,胖三斤。」這種老鍋老灶燒出來的美味,也正是現在所缺失的味道,平時一出門便是數不清的酒店,這種巷子裡的氣息變得十分難尋。
在這能仁裡,毫不誇張的說,完全可以從早吃到晚一日三餐不重樣。小籠包、菜餅、桂花小元宵……真的是吃貨聖地。
五、西廠門街道
提到《我不是藥神》,還有一個地方,便是南京的西廠門。劇中十裡長街送別的場景給人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早在三十年代初,愛國實業家範旭東先生在此興建我國最早的化工基地-永利亞廠,時稱遠東第一大廠。 後來在不斷的建設投入之下,雖然變得繁華,但仍然保留了一些過去的影子。雜貨鋪、小吃鋪、老式的髮廊、毛線店、棋牌室……滿眼都是開了幾年甚至幾十年的老店鋪。點點滴滴,都住在人們的心裡。
在這裡感受著質樸的文化,轉眼間恍如隔世,也有一種穿越到過去的感覺。
總的來說,南京作為千年古城,江南富庶之地,經歷的風風雨雨都鐫刻在它的城牆之上,痕跡與所遺留的那份真摯的感情是時間衝刷不掉的。所以說,不管是哪一處地方,都有著自己的獨特韻味,不論好壞,無關是非,都值得大飽眼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