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慢病已經成為我國醫療衛生體系最大的挑戰。以區縣醫院為龍頭的基層醫療衛生體系覆蓋我國近三分之二人口,確保其醫療服務的高水準是應對這一挑戰的關鍵。」近日,中國老年保健協會區域疾病標準化管理與建設分會會長,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潞河醫院院長紀智禮在中國老年保健協會成立區域疾病標準化管理與建設分會成立大會上表示。
據介紹,中國老年保健協會成立區域疾病標準化管理與建設分會將著眼於建立完善適應於區縣醫院的服務體系標準,編撰推廣有區域特色的疾病的標準化管理指南,幫助醫院優化服務流程,推廣以患者為中心,以器官和系統為基礎的標準化科室的標準化建設,將疾病管理延展到大健康管理,為患者提供診前診中診後的全流程服務,帶動縣鄉村一體化的緊密型醫共體建設,促進由區縣域醫院強向區域醫療強發展。
目前,我國區縣級醫療機構醫療水平和運營狀況差異巨大,作為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的中心和城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紐帶,區縣級醫院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解決廣大基層群眾就近就醫的關鍵節點,只有把我國區縣醫院的整體醫療服務水平提升上來,才能真正實現大病不出縣的目標,把健康中國行動落實到實處。
2018年10月30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也聯合制定並印發了《全面提升縣級醫院綜合能力工作方案(2018-2020年)》(下稱《方案》)要求到2020年,有500家縣醫院(包括部分貧困縣縣醫院)和縣中醫醫院分別達到「三級醫院」和「三級中醫醫院」服務能力要求。力爭使我國90%的縣醫院、縣中醫院分別達到縣醫院、縣中醫院醫療服務能力基本標準要求。
《方案》指出,全面提升縣級醫院綜合能力要重點抓好提升醫院管理水平、提升醫療服務能力、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等多項工作。
「我們在各個疾病領域都將制定符合區域特點的管理標準。近些年網際網路、可穿戴設備、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在醫療領域應用發展迅速,相信通過這些創新技術手段的應用,有望快速提升區縣級醫療機構的服務水平,逐步消除其與中心城市三甲醫院之間的技術落差,協會將通過推廣普及這些創新型的解決方案,助力區縣醫療機構的疾病管理標準化管理水平。」 紀智禮指出。
中國老年保健協會區域疾病標準化管理與建設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吳窮在會上指出,可以組織一批成熟的標準化可複製的方案在全國推廣,比如慢病管理中心的標準化建設方案、腹痛中心的標準化建設方案;在條件成熟的醫院中建立「老年健康促進學校」設立「健康教育宣傳欄」;開展多維度的社會合作,加強國際間的交流互訪等。
(責任編輯:DF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