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離開百度

2020-12-15 36kr
閆兵說這句話時,聲音提高了好幾個分貝。這話或許有些誇張,但在BAT三大巨頭中,相比阿里、騰訊,被稱作「網際網路黃埔軍校」的百度,人才流失嚴重一直是不爭的事實。
在百度的這張人力遷徙圖上,百度地圖原技術負責人現在是京東的技術VP;負責百度九條移動產品研發管理業務的張博現在是滴滴的CTO;前百度Apollo產品負責人周達文,11月15日加入自如任智能家居事業部CTO;百度元老桑文鋒現在是神策數據的創始人......這些人或跳槽、或創業,都在各自的領域做出了成績。

脈脈數據研究院2019年發布的《網際網路人才遷徙》報告

某種程度上,這些優秀人才的流失也影響了如今百度的地位——BAT逐漸變AT。一位百度員工直言,總感覺春晚是百度留給這個時代最後的輝煌。
百度該如何續寫輝煌?李彥宏在內部信中講得很明白——「百度需要更多敢立軍令狀的將軍,更多敢打硬戰的士兵。」這也意味著,不能打仗的兵可能會被淘汰。
一位百度MEG(移動生態事業群組)員工表示,自己的Q3績效不好,領導說如果不走,年底也會給一個差的績效,「其實就是讓你主動走」。人員「優化」的消息,伴隨近一年來走低的股價,就像兩團烏雲籠罩在百度上空。
帶著這一疑問,Tech星球(微信ID:tech168)深度訪問了5位百度的離職員工,他們分別在不同的時期加入百度,供職不同部門,在職時間也長短不一,最終他們都選擇了主動離開,談到離職原因,他們給出的答案高度一致:職業發展。
這聽上去更像萬能答案。事實上,員工發展的天花板,某種程度上也是企業管理的天花板。這5名員工隱晦地描繪了自己供職百度期間的感受和觀察,譬如,人才晉升機制尚待完善、注重開會、KPI導向嚴重、人員冗餘等。

或許,不能窺一斑而見全豹,但他們給外界展示了一個不同的視角,即前百度人如何看待百度,而他們也並非為了抱怨,只是希望百度的未來會更好。

苦口婆心的8年「老百度」

2010年到2018年,短短八年,百度從輝煌走向暗淡,這期間高管進了又出,方向換了又改,難有人比這8年的親歷者,更有資格評述百度,也難有人比他們更熱愛百度,即便最終選擇離去,這些人依然願意通過一舉一動去幫助百度,而並非隨波逐流。

我是2010年加入百度的,2018年才離開。

在百度這幾年,我其實經歷了兩個關鍵時期,一個是3Q大戰,一個是O2O。3Q大戰那會兒,谷歌離開了中國,百度士氣高漲;O2O那會兒,我在糯米,當時,公司幾乎把整個搜索和其他部門的最核心的人才,全部調到O2O相關的業務線去,本來百度從來不強制加班,O2O那會兒還要求996呢。

後來,糯米被邊緣化,我就內部轉崗去了別的業務線。我當時其實也可以辭職,但對於我這種工作六七年的職場人來說,辭職去一個新的公司,加入新的團隊還要重新建立默契,時間成本比較高。而最終,我也是因為這個離開——我所在的團隊領導和同事走得比較多,我就跟他們一起撤了,跟百度本身倒沒有多大關係。

在百度這幾年,感觸最深的是,覺得人才管理機制一直有問題。一方面,百度很難輕易的開掉一個級別比較高的人,除非犯了非常嚴重的錯誤,另一方面,百度的人才流失又非常嚴重,基本上有一點兒經驗和閱歷的,外面double一下,就被挖走了。

比如,在滴滴早期的時候,百度的一個副總監到了滴滴基本上就是高級總監了,甚至VP;百度地圖當時的技術負責人到了京東就是技術VP。你看,北京現在知名的網際網路公司,從中層往上,一大半都是百度人。

這些人為什麼走呢?坦白說,我覺得是升職機制有問題。比如,當時在糯米很多人業績不錯,但最後就是升不上去,因為評委裡面沒有幾個來自糯米的,全部是大搜的,而大搜裡面又有很多老人,他們升職遠比糯米快。

人才問題在2017年底2018年初集中爆發。本來百度有13個P9,但那段時間,一下子就走掉了5個。百度的P8又很少,像2000多人的百度地圖只有一個P8,一個P9,而百度經驗、百度文庫、百度閱讀這種知識產品裡面,級別最高的就是P7,這就意味著,基本上P7以上人才斷層。

當時,李彥宏直接對百度的PC委員會發了一頓火,要求所有的P9都去帶新人,如果帶不了新人,也別想晉升了。因此,2018年百度就實行了高P培養計劃,等到秋季晉升的時候,明顯感覺到,P6升P7,P7升P8多了很多。

也是那一年,百度改變了激勵體系。原來是你先用業績證明你的能力,半年一年甚至兩年之後,由公司提出加薪,但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變成了即時激勵——只要做得好,立馬加薪。這其實也是為了留住人。

百度市值現在400億美金左右,但技術型公司,短期內會被高估,長期會被低估還是挺常見的,就像過去商湯、曠視估值那麼高,但後來技術遲遲不應用,估值也下跌了。這種公司要麼會衰敗下去,一旦覺醒,又站在了制高點上。

現在,百度的情況跟2010-2014年的微軟特別像,當時所有人都覺得微軟垮掉了,但是今年微軟的市值突破了1萬億,並且持續了很長時間,很多人又會馬後炮式大的分析微軟如何起來的。

況且,百度這幾年並非一無是處,起碼手百就是一個很大的亮點。2017年初手百的DAU才1.2億,現在已經突破2億,這種增速在日活過億的APP裡很難達到。百度僅用了兩年時間,在一些關鍵指標已經超過了做了五六年的今日頭條。這就證明,百度只要決心做一件事情,以公司的人力物力還是可以做成的。

我這邊整體的判斷,五年內大方向不出問題的話,大概率應該是可以回到千億美元市值,而技術型公司低估這是一直存在的現象。

現在,我基本上很少跟人爭論百度,在我的觀念裡,與其跟人爭論,倒不如反饋幾個真實的意見給到不同層級的人。比如,我認為有產品存在問題,我會私底下把問題反饋給相關的產品負責人。這樣才能真正幫助到百度。

在不確定性中糾結的百度金融員工

每一家大公司都會不斷嘗試新業務,但不是所有的嘗試最終都會成功,也不是所有的大公司都願意為新業務一直輸血,這時候獨立就成為了新業務最好的選擇,百度金融就是如此。但獨立就意味著調整,調整就意味著員工需要面臨或轉崗、或優化等不確定性,很少有人願意一直在不確定性中等待,大部分人的選擇是主動出擊。

我是2014年加入百度的,2018年離開的。

加入百度之後,我一直在百度金融。起初,支付和理財一起做,百度內部40多條業務線都去支持金融業務,每個團隊會找出專門的人員去接入這個事情,支付做得最好的時候能佔到市場份額的百分之一點多,百度錢包也獨立成一個大BU。但後來,外賣被收購、糯米也被邊緣化,場景沒有那麼多了,支付就很難做起來。

2017年年中,公司內部傳言百度金融要獨立出去,一時間,同事之間議論紛紛。大家雖然都知道要獨立,但沒人清楚哪些業務會被劃分出去,股權結構會怎樣。傳言還有很多版本,一個說百度要保留45%的股權,一個說要完全獨立,一個說期權不兌換,根本不知道哪個是真的,但因為又和自身利益相關,你心裡其實挺慌的。

再後來,金融這邊的業務一直在調整,我上面的領導10個月內換了四次,金融一下子從戰略業務的位子上掉了下來,本來很快就可以晉升的同事,因為要獨立,晉升的可能就沒有了,因此就看到每天都有人離開,不論是基層員工還是上層領導。

留下來的人其實也沒什麼事情做,本來手百每個月都會給我們提需求,後來已經沒有業務需求對接過來了。之前,每一兩個月就會更新一次版本,但後來手百好幾個月才更新一次,其他的基本上就不更新了。

最後,在百度金融還沒有獨立之前,我就離開了。我其實也可以內部轉崗,但是轉崗就不能做金融了,而且做金融最重要的就是用戶數據,百度沒有生態布局,也就沒有場景了,再加上公司如果不支持,我覺得留下來也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坦白說,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問題。比如,為了完成KPI,百度的價值觀一直遭受詬病。以搜索為例,先出來的是廣告,然後是百家號的內容,其次,才是你想用的內容。另外,百家號的文章質量雖然不高,但是收入確實不少,這樣做不是以用戶價值為導向,產品很難做好。

其實,百度過去這幾年,你會發現它的試錯機會並不多,一些新的業務線,如果達不到目標,就會被砍掉,或者邊緣化,當時的糯米、外賣都是如此。但我現在的公司就會有非常多的試錯機會,可能你做100個產品,最終能上線的只有1個。

還有一點,我覺得李彥宏一直沒有充分放權。我們當時做百度金融,雖然是戰略業務,但作為一個下屬部門,我們做季度的活動,一般匯報到集團總監那一層就行,但其實集團總監最後還要跟李彥宏匯報。但現在,你能看到他在一點點改變。

離開那天,我根本沒有上樓去看看,我怕會傷心,在一樓大廳辦完手續直接就走了。但整體上,在百度這幾年我還是很感謝公司的,無論是技術端還是業務端成長其實挺快的,也有機會參與過億級DAU的產品,這些都是值得驕傲的。

要去嘗試更多挑戰的銷售

即便今天,廣告依然是百度營收的主要來源,就搜索業務而言,在國內無出其右,客戶的第一選擇依然是百度,2013年,百度的廣告收入超過了央視,這意味著對百度的認同,而因為品牌溢出足夠高,在百度做銷售似乎成了一件幸福的事兒。

我是做銷售的,在百度做了差不多5年。

在百度這五年,我覺得自己無論是從業務上,還是財務上都得到了非常大的收穫。我來的時候,百度這邊給的待遇比我原來的網際網路公司都高很多;另外百度的銷售是按照行業劃分的,就是一個銷售後面配備策劃、優化團隊,而這些人都會聽銷售的調配,這就意味著看上去,我雖然在內部架構上沒有帶過人,但是也培養了自己的團隊領導能力。

另外,百度的平臺非常好,搜索業務在國內基本沒有競爭對手,2013年它的廣告收入已經超過了央視,這就導致在商業化這塊,百度更像是一個強勢的甲方,而不是乙方,你不需要前期教育市場,因為客戶清楚,百度比門戶、或者其他搜尋引擎帶來的轉化都要更好,因此很多客戶主動找百度,百度的報價也是唯一的,不需要太大的談判周期。

好的平臺就意味著可以接觸到更多的人脈,同時,也有時間去做創新型的東西,而以廣告為生的門戶網站生存都是問題,更不用說創新。我的上一段工作,經常做一些基礎性工作,但是這些基礎性工作沒辦法帶來成長,在百度雖然也做這些,但我能感覺到自己對行業的理解是一步步加深的。

得益於平臺的影響力,我在百度的時候,我們那個團隊很少有人完不成業績,我的業績季度初的時候就能完成90%了,我只需要考慮如何做到100%或者110%。但在上一家公司,業績最好的時候我也只能完成百分之七八十。

看媒體報導,現在百度正在進行人員優化,我覺得百度這麼做沒有問題,現在百度做人員調整是個不錯的時機。

坦白說,百度其實更像一個國企,福利非常健全,食堂也非常好,不是所有的食堂都可以吃到烤乳豬的。

離開百度主要是想做更多有挑戰性的事情,因為大公司通病,相對來說不是那麼靈活,很多想法不能去實施。

沒過試用期就離開的新人

一個合適的組織架構,可以充分發揮組織內每個人的主觀能動性,但倘若結構不合理,組織便會缺乏凝聚力,最終導致人員流失。

我在百度待的時間非常非常短,我是3月份去的,還沒過試用期就離開了。

原因很簡單,我覺得我們的小team組織架構有問題。一個真正幹活的團隊的組織架構應該是金字塔形的,就是級別高的人不能太多,但我們那個團隊,T6及以上的人太多,T6以下的人則很少。

領導為了業績,到處爭地盤,搶資源,但東西搶得太多,底下的人根本消化不完。我在的那個月基本上天天加班到11點,而上面的人七八點就走了。

由於組裡的老人多,基本上每天都在討論股票和房子,尤其是吃午飯的時候,我也搭不上話,融入不了這樣的文化。大搜那邊很多部門都有非常多的老人,這些老人晉升速度特別快。

我那段時間非常焦慮,晚上經常失眠,我就在想,還沒過試用期就跳槽是不是會毀簡歷。有一天我稱體重,不到倆月瘦了5斤,再加上經常失眠,我就決定離職。

要說對百度,我其實沒有太多感覺,百度股價猛跌的那段時間,同組的老人都慶幸股票賣得早。我那時候就覺得,網際網路行業誰會對公司有感情呢,除非是高層。

現在,我加入了新公司,又胖回去了。我當初去百度的時候看中的是這邊技術(當時是搜索公司,現在是移動生態事業群組)足夠厲害。但現在重新讓我選擇,我肯定不去,因為百度壓了我工資,而另一家給我的待遇是百度的1.8倍,工作壓力差不多,我還不如去另一家。

恨鐵不成鋼的「程序猿」

百度是一家技術導向的公司,在公司內部,程式設計師比產品經理更有話語權,因此,大部分程式設計師都想加入百度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百度也為很多網際網路公司輸送了技術人才。

我是2016年年底加入百度的,今年9月離開的。

我從去年年底就猶豫要不要離職,那個時候我剛剛晉升,也想帶領團隊做出一些成績。但今年上半年,我清楚地認識到這個位置上很難做出成績。一來,晉升後,我被空降到部門內的另一個團隊做負責人,組內的所有成員都比我了解目前的業務,一些老人根本不願意聽我的;二來,領導雖然給我調配了一個能力很強的人,但他還要服務其他團隊,能夠處理我安排下去的工作的時間並不多。這導致我的工作基本上沒辦法展開,後來整個部門調整領導的關係,團隊幾乎都散了。

這讓我下定決心要離開。離職那天我也沒有什麼不舍,只是想著趕快辦手續,不要耽誤第二天入職新公司。

很多朋友勸我留在百度,因為今年,百度改了薪酬結構,從原來的14.6個月變成了15個月,另外,我去年獲得了期權獎勵(百度每年10月和2月發放期權,每年行權25%,連續四年完成),錢雖然沒有多少,但至少也是一兩個月的工資,這就意味著如果我9月份不選擇離職,到今年年底幹1天活就可以獲得2天的薪水。

但相對於錢,我更在乎成長空間,要不然去年字節跳動三番五次來挖我,我就去字節跳動了。我覺得,除了阿里和騰訊,從技術上來講沒有比百度更好的公司,字節除了能給到更多錢,給不了其他的一些幫助。

在百度這幾年,我覺得有兩點是我不太喜歡的。

一個是匯報文化。百度的管理層層級特別小,但匯報層級很高,如果侯震宇(TG負責人)向我了解我負責的業務情況,我需要通過中間的M1經理、M2經理、M3總監層層傳遞,靠這樣的形式給他。

另外,百度一直是雙軌制度,高級工程師和經理共同管理團隊,而在匯報層級這麼高的情況下,總監想看看業務進展如何,只能由我這樣的小領導去寫PPT,因為經理是不太懂業務的,而高工也很忙,這導致基本上每周空閒下來的時間,我都在研究PPT怎麼寫。

此外,百度非常重視開會,我在百度大概平均每天要開3個小時的會。

現在大家都調侃百度在和網易爭第六,我每天也在看百度的股價,但其實怎麼說呢?百度最有希望的時候是陸奇回歸的時候,聽說有人給陸奇寫郵件,他三個小時就回了。那時真的是全民上下 ALLin AI,我們會辦學習小組、行業討論會,我的業務雖然和AI沒關係,我都想自己主動去學習。

我覺得百度挺悲情的,過去百度因為太依賴搜索而錯過了很多轉型機會,當然這和百度在戰略上一直搖擺不定有關,2013年開始,從內容分發、O2O、AI,到現在的無人駕駛,我覺得百度沒有孤注一擲,破釜沉舟的信心,就不會像阿里當年做雲一樣,誰都不看好這個東西,但是他就堅持去做,最後就做起來了。

坦白說,百度的技術還是挺超前的,比如百度的UE(用戶體驗)、QA(質量管理)、OP(運營)、SYS(系統部,主要負責百度雲計算基礎設施的設計、研發和實施)等等都是獨立的,這些大部門裡面會分出來很多小團隊,分別支持不同的事業部和產品,這跟騰訊正好相反,騰訊是一個BG,裡面啥都有,一個BG更像一個公司,自負盈虧。

百度的這種模式,挺符合現在講的中臺,但就是搞得太早了,等現在這個模式流行了,很多東西就過時了,內部很多東西都湊合用,因為要整體變革成本太大。

我現在的供職的公司,它的架構很多地方和百度都非常相似,這其實就證明了,百度這套架構是可以支撐,像我現在就職的這樣獨角獸公司發展的,但它就怎麼就掉隊了呢?

後記

今天,百度所面臨的挑戰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大——在內部,李彥宏需要更多敢立軍令狀的將軍,敢打硬戰的士兵,也需要面對員工不斷的質疑;在外部,需要面對字節跳動的挑戰,不斷被蠶食的搜索,以及從BAT第一陣營掉隊的心理落差。

這是百度的問題,也不僅僅是百度的問題,因為不是所有的企業都會永遠保持領先,如今市值萬億美元的微軟也曾經掉隊,這些科技型企業面臨的永恆命題是其價值短期內會被高估,長期內會被低估。

上述5人中,分別在不同的時期加入百度,每個人感受不同,對百度的認知也不同,有人無感,有人眷戀。但是,他們都不約而同地感謝百度,無論當初是否有過爭執,內心還是希望那個曾經「武官死戰,文官死諫」敢打硬仗的百度重回巔峰。

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2019年初的總監會上,李彥宏也以《right side of the history》為題寫道,「我們具有走向偉大公司的良好基礎,但需要進一步證明自己。」

時下,即將20歲的百度迎來攻堅戰,公司內部掀起了一場巨大的變革,業務重組、人員優化,為了穩固軍心,百度開啟了代號為「志青雲」(內部稱呼為「攀登者」)的10億元股權激勵計劃。

但這也只是表象,更深層的問題是,百度正期望建立一套全新的組織結構和戰略機制,以應對眼下的挑戰。如今,改革已初現成效,Q3百度已經實現44億元的淨利潤,遠超華爾街預期。

而這僅僅是改革的開始,想要那個能打的百度真正回歸,李彥宏需要做得更多。

相關焦點

  • 百度李彥宏:我為什麼從沒說過「All in AI」
    張鵬問到,你怎麼面對改變,怎麼考慮百度的成長?李彥宏說,其實他一直在思考百度的成長,百度在成為家喻戶曉公司的歷程中,有多少是時代使然,有多少是運氣的成分,有多少是我個人的成分,我一直都在思考。對於百度現在的改變,李彥宏表示,現在向自己直接匯報的人是兩年前的一半,從十幾個人減少到六、七個,現在公司沒有任何具體項目直接向我匯報,不過我還會很忙,我會管很多更細緻的地方,晚上躺床上就會想很多事情,對於陸奇的加盟,他讚揚陸奇當百度是「家」,他是優秀的領導者,屬於不像經理人的職業經理人。
  • 年薪上千萬的陸奇,離開百度後會去哪?
    這兩天,陸奇離開百度的消息備受關注。繼陸奇公開表示離開百度是個人家庭原因之後,「年薪上千萬的陸奇會去哪裡?」又成了新的熱門話題。pGYednc陸奇從入職到離開主要崗位的這一年多時間裡,對百度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一度將百度從「掉隊」的邊緣拉回。如今,隨著這位年薪超千萬的COO的離職,大量百度員工認可這一表述:百度的企業治理又回到了陸奇來之前的樣子,就好像一切都沒有發生過。pGYednc暫且放下百度的未來該如何發展,我們來看看目前已然確定好下家的陸奇,是投奔國內巨頭還是創業?
  • 我為什麼選擇百度聖卡而不是騰訊大王卡?
    來看幾條網友評論:所以,在對比了騰訊大王卡、阿里小寶卡和百度聖卡之後,船長毅然選擇了百度聖卡。在我看來:大多數人都更適合使用百度聖卡。你用不了那麼多流量首先,雖然看上去騰訊大王卡給了你很多流量,多到用不完,但是,請問問自己:這麼多流量,我用得完嗎?很顯然,用不完。
  • 我為什麼離開順豐京東?一個字:累
    我用不上。」事實上,外賣行業丟車、丟餐的情況一點也不比快遞少。杜佑南有一次撞見同行在偷競爭對手的外賣,而且偷完之後竟然就坐在旁邊吃了起來。「問他為什麼,他說看不慣這個人。」說到這,杜佑南自己也忍不住笑了。跟快遞行業一樣,磕磕碰碰的交通事故幾乎是外賣員的家常便飯。為保險起見,很多外賣平臺都給配送員買了保險。
  • 我為什麼離開香港《南華早報》?
    ,仍一刻不停地寫著手頭的報導;看著香港經濟在不穩定因素和疫情雙重打擊下連續陷入衰退,身邊的外國朋友和大陸人紛紛離開香港……這一年,我24歲,仿佛經歷了無數個春秋。很多朋友聽到我選擇離開而感到詫異,「就這樣離開香港最具公信力、百年老品牌的報社不可惜嗎?經過與全球成百幾千名應聘者競爭,過關斬將才進得去,就這麼走了,不可惜嗎?」不可惜。其實,離開香港的念頭其實在年初就出現過,到2020年6月左右,許多因素疊加在一起,加速了離開的這個想法。為什麼選擇離開?
  • 我為什麼要看好百度糯米
    6月30日TMT圈最大的新聞,應該就是百度李彥宏宣布拿出200億資金對旗下的O2O平臺——百度糯米做投入。這是李彥宏即2013年中收購91無線之後拋出的最大一筆前臺業務投資,同時也刷新了百度的投資記錄。
  • 我愛你,但我只能離開你,知道為什麼嗎?
    我愛你,但我只能離開你,知道為什麼嗎?不是因為我不夠勇敢,只是我不想傷害你,我不能因為自己想擁有就去拆散你們,畢竟你跟他在一起笑的很開心,你說你們是天生一對。只是每次聽你訴說委屈的時候,我想要去疼你,又找不到擁抱你的理由,畢竟我們只是朋友,你說我們是最好的朋友,你一直把我當閨蜜,只可惜我們之間依然有一堵牆,可以聽見你的心跳,但卻無法觸碰。你可知道我有多難受嗎?
  • 我知道的百度王海峰
    不過,搜索這個項目在微軟中國研究院沒有做多久就叫停了(微軟在 2000 年 4 月停掉搜索是微軟過去 20 年來最大的戰略失誤,這其中故事多多,我們擇機單扒,鄰裡們也可以點擊閱讀原文,到我們的知識星球與我們互動),王海峰也由此離開了微軟中國研究院,但與搜索的緣分就此結下。王海峰自嘲自己是中國最早做搜索的那一波人,在他做搜索的時候,百度也剛剛起步。
  • 為什麼你離開了我,才能幸福?
    我以為我沒有那麼差勁,我以為至少我沒有如此微小,我以為我是有價值的存在,其實不是的!一切只是我自作多情!1、原來這個世界上的感情真的不堪一擊,傷害一個人,真的只需要三言兩語!2、你真的沒有那麼重要,你身邊的每個人都是你人生的過客,他們會用現實教會你成長,然後離開你!3、如果痛了,說明你長大了,不要害怕逆境,未來那個優秀的你,是現在遍體鱗傷的你造就的!
  • 離開百度後的第五個月,吳恩達親授Deep Learning課程在國內上線
    離開百度後的第五個月,吳恩達親授Deep Learning課程在國內上線 作者:吉吉 發布時間:
  • 我為什麼離開Google加入Grab?
    在這篇文章中,他分享了自己為什麼要從Google離開並加入東南亞創業公司Grab,其中有很多關於Google的不為人知的秘密,相信會讓很多看官大吃一驚。(註: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的觀點)。在Google工作了將近13年之後,我最終還是決定離開了。之前我從未想過自己會離開Google。
  • 百度為什麼起訴他,索賠5000萬?
    王勁自2017年4月正式離開百度,在3月27日出席2017洪泰基金CEO春分會時透露自己將在無人駕駛領域創業的消息,一度被媒體誤認為獲得了洪泰基金的投資。2017年4月份,景馳科技成立。
  • 為什麼百度仍然包含大量流量?怎麼做?
    1、移動網站+百度applet並行如果你是一個企業,一個品牌企業,有一個官方網站是很正常的。之前,沒有一個官方網站未經改編或只是PC結尾,對嗎?為什麼這裡提到移動網站?因為如果你仍然只有PC結尾,用戶體驗將非常糟糕。做移動網站和百度應用程式貴嗎?不是的。
  • 患者心聲:我為什麼要上百度尋醫、去莆田系醫院看病?
    患者心聲  我為什麼要上百度尋醫、  去莆田系醫院看病?好不容易等到了,在醫院排一兩個小時的隊,見著醫生了,扒拉扒拉我的頭髮,就說了一句「脂溢性脫髮,沒什麼事,過幾天就好了」,前後不到5分鐘就把我打發了,多問兩句也不搭理我。另外一家的大夫倒是給我開了藥,用了也不見效。  頭髮還是一天一天地掉。我媽說:人家大醫院看病的人多,大夫不把你當回事,咱們再找找別的醫院吧。她就上百度搜去了,搜到了北京治脫髮的「前三甲」醫院。我媽很高興地要拉我去看病。
  • 作為搜尋引擎,谷歌在中國為什麼競爭不過百度?
    但好端端的谷歌為什麼突然就從中國消失了呢?谷歌簡介:Google成立於1997年,幾年間迅速發展成為目前規模最大的搜尋引擎,並向Yahoo、AOL等其他目錄索引和搜尋引擎提供後臺網頁查詢服務。目前Google每天處理的搜索請求已達2億次!而且這一數字還在不斷增長。Google資料庫存有30億個Web文件。屬於全文(Full Text)搜尋引擎。
  • 陳宮為什麼離開曹操?
    《三國演義》也講過陳宮離開曹操的故事。從《三國演義》的角度看,陳宮離開曹操的原因說得很清楚,筆者對此不做討論。《三國志》中也有陳宮離開曹操的故事。《三國志》中所講的陳宮離開曹操的故事與《三國演義》中的說法不同。
  • 向海龍:離開百度是為了專心做投資;錘子新機或於10月31日發布...
    文 | 靜靜  今日頭條  1.向海龍回應「被百度開除」:離開是為了專心做投資  9月27日消息,今日早些時候,有媒體援引百度內部人士稱,向海龍是被百度開除的。對此,向海龍回應:「我不是被百度開除的,離開是為了專心做投資。」他說:「關鍵人物的離職,他們都說被開除,簡直無稽之談。」
  • 百度沒落?
    我們不妨放縱自己,任意的想像一下百度給前任老對手谷歌寫信。這封信很可能會是這樣開始:「親愛的谷歌:我想念你,要是你從未離開就好了。」PayPal商業帝國「教父」彼得·蒂爾曾表示,競爭是給失敗者準備的。為什麼一家企業會想念曾經的競爭對手?
  • 為什麼我離開了PLC編程領域
    在調試塊期間,我發現在結束程序的最後一步之後,中央步驟FW的緩存沒有被重置,導致下一個程序在最後一步中啟動。為什麼?我將我的實現與我之前用作參考的項目進行了比較,沒有出現任何錯誤,一切都是相同的。為了繼續測試實現,我必須在每個順序程序的中央步控制FB之後採用條件復位。
  • 魏則西父母狀告百度及李彥宏:為什麼讓我們來「背黑鍋」?
    我是北京騰波律師事務所的宋維強律師,經過魏則西同學的推薦介紹,魏則西的父母找到了我,希望我能從法律上幫助他們。我設想了很多見到魏則西父母時的情形,當我真正見到他們時,我的內心還是非常的沉重,因為,他們是普普通通中國老百姓的一個縮影,是兩個善良的人,是兩個剛剛經歷了喪子之痛的人,是兩個人生已經不再完整,已經不能再像普通人一樣繼續走完剩餘人生的兩個人,他們一直在不停的問我,「為什麼沒有人主動找我們給我們一個說法和答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