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相關數據顯示,在亞洲,AWS雲平臺的網絡性能比Azure穩定56%,穩定性比微軟Azure低35%。在通信上歐洲連接到新加坡時,微軟Azure比AWS和谷歌雲平臺(GCP)的連接速度快1.5倍。
那麼三家雲平臺得差異主要在哪裡呢?
差異一:底層架構對雲平臺影響較大
目前大多數IT專業人員根據價格與用戶得接近誠度選擇雲計算提供商,但是對網絡性能關注依然較高,專業機構ThousandEyes通過對全球三大雲計算服務提供商(AWS、Google Cloud和微軟Azure)的調研,發現大型雲計算提供商的底層網絡架構會對性能產生重大影響。雲計算服務提供商的雲平臺性能差異很大。
ThousandEyes公司比較了全球三大公共雲提供商——亞馬遜網絡服務(AWS)、谷歌雲平臺(GCP)和微軟Azure的全球網絡性能。該網絡管理公司研究了網絡性能(延遲、數據包丟失、抖動)和連接架構。並測試了從全球27個城市到55個AWS、Azure和GCP雲區域的用戶到雲計算的連接,並測試了所有三個雲計算提供商網絡中的雲區域之間和雲區域的內部連接。此外,他們還以多云為基礎測試了所有55個雲區域之間的網絡連通性。
最後發現在不同區域間,不同雲服務商提供的服務差別較大,這與其底層架構相關性較大。
差異二:入網方式不同影響巨大
ThousandEyes的調查報告中發現AWS雲平臺的網絡設計迫使用戶流量在用戶所在位置和AWS雲區域之間的大部分時間內使用公共網際網路。
而微軟Azure和谷歌雲平臺(GCP)形成鮮明對比,微軟Azure和谷歌雲平臺(GCP)會在接近用戶的雲區域吸收流量,並儘可能長時間地利用它們的專用網絡。也就是說不同雲平臺的聯網方式不同。
這對不同區域的用戶產生了不同的影響,例如在歐洲和印度之間沒有光纖路由。谷歌雖然由最大的全球網絡,但是沒有到印度的線路支撐,意味著從倫敦到孟買的流量將比微軟Azure或AWS上的流量時間要長三倍。這會對語音和視頻等實時應用的質量產生重大影響。
不過在光纖線路密集的美國和歐洲,其網際網路性能和專用網絡性能變化不大,因此用戶不太可能注意到差異。測試表明,在亞洲,AWS網絡性能的標準偏差比GCP和Azure高出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