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師範大學依託自身優勢,主動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對學校的迫切需求與期望,積極探索學校服務社會的有效模式和特色機制,全方位圍繞優勢學科和特色專業建設、高層次人才與創新團隊引培、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科研成果轉化、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新校區擴建項目建設等省市共建重點領域,推動學校向著一流大學的目標紮實邁進。2020年1月16日,山東省教育廳與濟寧市人民政府籤署共建曲阜師範大學合作備忘錄,翻開了學校高質量內涵式發展的新篇章。
優化學科專業結構 服務區域產業升級
曲阜師範大學全面落實「以本為本、四個回歸」的本科教育宗旨,不斷優化人才培養特色,緊跟國家發展戰略需求和山東省重大經濟社會建設需要,聚焦「十強」產業,統籌規劃,強化專業內涵建設;突出辦學特色,動態調整,統籌優勢資源,主動布局一批新工科、新文科等學科專業,激活傳統優勢專業創新潛能,學校專業建設與辦學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ESI學科排名穩步提升,省一流學科建設躍上新臺階。數學學科現已成功進入全球5‰,工程學學科百分位達到0.51,化學學科百分位達到0.72。數學學科入選「培育A類學科」,成為全省唯一一個獲批的數學學科。物理學學科成功列入山東省一流學科建設。學校共建設山東省一流學科6個,位居省屬高校第2位。立足國家網絡空間安全發展的重大戰略需求,學校成立網絡空間安全學院、網絡空間安全研究院,吸引凝聚高端創新團隊,挖掘整合優勢學科資源,傾力打造山東網絡安全人才培養新高地。
省市校地聯動 推動名城名校融合發展
作為山東省教育廳與濟寧市人民政府籤約共建曲阜師大、打造區域高等教育發展高地的重要內容,3月26日,山東省2020年重大建設項目——曲阜師範大學曲阜校區擴建項目正式開工。該項目總投資約22億元,總用地面積53.65萬平米,總建築面積33.74萬平米,建設周期2年,預計2022年投入使用。作為名城名校融合發展的新地標,曲阜校區擴建項目以「當代精品、未來遺產、百年學府、儒學勝景」為總體定位,將按照人文與科技交融、歷史與現代輝映、功能完善、設施先進、環境宜人的原則進行建設,重點建設一批高層次高水平的教學科研平臺、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和優秀傳統文化「兩創」平臺。
實施「文化立校」戰略 積極助力山東文化強省建設
曲阜師範大學深入實施「文化立校」戰略,學校主動對接國家和區域文化戰略,充分發揮在儒學研究、教師教育等方面的辦學優勢,開啟了一系列創新性、引領性的文化工程,籌建全國首家以中國教師為主題的現代化公益性專題類博物館。作為山東省唯一高校入選全國師德師風建設基地,以中國教師博物館為特色平臺,以打造教育文物收藏、教育遺產研究、師德教育涵養、教師文化交流、公眾文化服務「五個中心」為總體要求,推出高水平師德師風理論研究成果,探索有效的師德師風建設經驗模式,開發具有實效性的師德教育資源,加強師德師風情況監測和分析評估。同時,山東省大中小學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研究指導中心在曲阜師範大學掛牌成立,作為協助省教育廳組織實施全省教育系統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工程的研究、指導、服務平臺。
發揮技術技能積累優勢 深度拓展校城融合發展
依託自身資源優勢,曲阜師大不斷強化主動貼近、主動融入、主動服務社會的意識,「同頻共振」驅動地方經濟社會轉型。學校搭建創新服務平臺,推動產學研融合上層次。由曲阜師範大學與山東大學聯合申報的儒家文明省部共建 「儒家文明協同創新中心」成功獲批;成立多個校級研究中心:工傷保險研究中心、青島恆星研究院、山東精品旅遊研發中心、儒學地理研究中心等;省級科研平臺數量持續增加,新增省級科研平臺4個,學校省部級科學研究平臺數量達到15個。智能控制技術實驗室、國土空間規劃與生態建設實驗室、大數據與智能計算實驗室、海洋醫藥與材料應用技術實驗室四個實驗室獲批建設日照市學科重點實驗室。
搭建科研人才培養平臺 不斷加強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
學校堅定不移地推進「人才強校」戰略,加大引才力度,拓展人才引進洽談渠道,2020年,新進博士63人 (含全職博士後1人);副高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12人,其中正高5人、副高7人;直聘副高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5人。將學校優質資源導入企業,深度參與企業技術研發、經營管理等工作,實現了人才、項目、平臺「三位一體」有機融合。成立「濟寧市可再生能源材料與器件創新中心」、「人工智慧聯合實驗室」。在濟寧科力光電產業有限責任公司建立曲阜師範大學光學院本科生、研究生、博士實習、見習基地,通過讓學生在企業實踐,共同培養人才、發現人才、造就人才。學校全面提升科研工作服務社會能力範圍,主動為專家團隊開展課題研究提供合作信息,組織專家教授走進企業,了解企業技術需求,課題委託經費數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