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為愛堅守的日子
——記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安徽省蚌埠市固鎮縣新河村村民張家豐
【道德模範光明禮讚】
午飯點還未到,裴女士就匆匆走進位於安徽省蚌埠市固鎮縣匯金首府小區附近的張家豐飯店,將100元錢放在收銀臺:「老闆,訂幾隻現滷的豬腳,下午取,兒子上學要帶到合肥去,就好你這口吃的。」
「熱乎的給您留著,直接來拿。」帘子一挑,廚房裡小跑出一個30來歲的年輕人,寸頭方臉,身材板正,兩隻寬大的手在圍裙上擦拭著,笑盈盈地把客人送出了門。
他叫張家豐,是這家飯店的老闆、廚師、傳菜員,也是收銀員。曾經,他用兩年時間喚醒了植物人女友;如今,他寬厚的身板撐起了一個普通家庭的幸福期盼。
「餐飲業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大,幸虧老顧客們照應著,生意還過得去。」記者面前,張家豐穿著一身廚師服,一副黑框眼鏡透著斯文。
「我不信她會一直睡下去」
如果不是11年前的那通緊急電話,現年32歲的張家豐或許已在合肥紮根,成為一名室內設計師。
1988年出生的張家豐是蚌埠市固鎮縣王莊鎮人,2009年,在合肥一所高校攻讀計算機應用專業的張家豐順利進入室內設計行業實習,與當時的女友張曉宇是同鄉。可臨近畢業季,女友張曉宇的手機卻連續幾天打不通。
「曉宇之前老講頭很暈,不會是犯病了吧?」張家豐心裡暗暗思忖。
5月的一個傍晚,多天聯繫女友未果的張家豐第一次在手機裡聽到了女友舅媽的哭腔:「曉宇因為腦積水深度昏迷,住進重症監護室了。」來不及多想,張家豐連夜買了一張車票,趕往江蘇省第一人民醫院。隔著重症監護室的玻璃,張家豐已經認不出女友。
「當時她全身浮腫,身上插滿管子,可以說是『面目全非』。」隔著玻璃,21歲的青年看了整整一夜,並作出了一個影響他人生的決定:留下來,照顧女友!
然而,這個決定很快遭到了大家的強烈反對。
「曉宇以後的情況誰也說不好,孩子你還年輕,不能耽誤自己的人生。」張曉宇的母親朱建梅第一個不同意。
「家豐,快回來吧,還要畢業,還有工作啊!」有同學打電話勸說,但張家豐不為所動。
「我要守著她,我不信她會一直睡下去!」
在重症監護室的兩個月裡,儘管醫院多次發出病危通知,但在張家豐與女友家屬堅持下,經過醫護人員全力搶救,張曉宇終於脫離了生命危險。然而,女友植物人的狀態卻看不到絲毫好轉的跡象。萬般無奈的張家人只得將女兒接回固鎮縣王莊鎮衛生院維持治療。也就是從那時起,張家豐正式承擔起看護張曉宇的重擔。
為了防止張曉宇長期臥床產生褥瘡,夜間陪床時,張家豐以每2小時為間隔設置手機鬧鈴,定時為女友翻身,並用空心掌為其按摩拍打;洗臉、刷牙、餵流食、換尿不溼……為了喚醒女友,張家豐無數次呼喚張曉宇的名字。在男友和家人的細心照料下,張曉宇的狀態逐漸好轉,體重也開始增加。
2010年9月,由於頭部手術刀口發炎,張曉宇再次被送進江蘇省第一人民醫院腦外科,進行引流泵取出手術。術後,細心的張家豐發現,從全身麻醉中甦醒過來的張曉宇,她的眼球隨著醫護人員晃動的手指,開始有意識跟隨。
「那一刻,我知道她是真的醒了!」
當曉宇用微弱的聲音喊出張家豐的名字時,站在床邊的他喜極而泣。張家豐說,那是他最輕鬆的時刻。從張曉宇陷入昏迷直到醒來,時間已經過去了近500天,這期間,張家豐放棄了學業,丟掉了工作,但他用愛將女友喚回了人間。
「家豐對我的好,沒法用語言表達」
張曉宇醒了,但長期臥床與創痛令她的四肢肌腱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萎縮,特別是兩隻腳成了足尖點地的「芭蕾腳」。為了讓女友從「醒過來」到「站起來」,張家豐再次踏上漫漫求醫路。
「那時候,家豐怕我在路上累著,總是先帶著我的病例材料到處掛號諮詢,等有了確切的消息再把我接過去。」2020年9月的一天,在張家豐飯店,張曉宇接受了記者的採訪,臉上掛著孩童般的笑容。
然而,讓張曉宇重新走路的康復訓練並不十分順利。在南京的一家康復中心,張曉宇第一次在「直立床」上站了40分鐘,就哭了40分鐘。
發現單靠物理康復療法難以奏效,張家豐又帶著張曉宇到上海、北京找醫生看骨科,很多醫院表示治療難度太大,可張家豐沒有放棄。
「她既然能醒過來,就能再站起來。」
2010年年底,經過病友介紹,張家豐抱著試一試的態度,來到了江蘇鎮江解放軍某醫院,當聽到專家說出「還有希望」四個字時,張家豐心裡就像「吃了一顆定心丸」。在這裡,張曉宇接受了雙腿矯正手術以及跟腱延長術,經過幾個月的康復治療,她終於可以慢慢行走了。
精心呵護,默默堅守——張曉宇用近500個日日夜夜喚醒了植物人女友;不離不棄,四處奔走——他又用500多個日日夜夜帶著女友慢慢重新站立,最終邁入了婚姻殿堂!
2011年年底,在朋友的婚禮現場,張家豐接過朋友新娘的手捧花,正式向張曉宇求婚。「她想都沒想,一下就答應了。」2012年元旦,張家豐與張曉宇喜結連理。
張家豐曾說:「我會盡我最大的努力照顧曉宇,給她一輩子的幸福!」
「這輩子,他對我的好,沒法用語言表達。」張曉宇對記者說。
「幸福就是不忘本」
在張家豐飯店的牆上,掛著一幅「家和福順」的手工畫,那是妻子張曉宇用煙盒的包裝紙製作成的。小教美術專業畢業的張曉宇心靈手巧,她常常做些工藝品贈送光顧店裡的食客。
結婚後,張家豐曾帶著妻子短暫前往合肥尋找生活出路,但不久就決定返回家鄉從事餐飲業。
「室內設計行業變化太快了,而且工作時間緊湊,沒法照顧家裡。餐飲行業可以從小做起,畢竟民以食為本!」張家豐說。
回到熟悉的地方,白手起家的張家豐獲得了當地新淮河村鎮銀行伸來的援手——13萬元「好人貸款」成為他的啟動資金,當地市場管理、燃氣等部門也積極主動上門對接,餐飲生意很快步入了正軌。
就在不久前,張家豐以自己姓名和夫妻頭像申請註冊的調味料品牌「張家豐牛肉醬」成功通過了審批備案。未來,張家豐盤算著把餐飲業務從線下拓展到線上,讓他烹飪的「好味道」飄到五湖四海。
與此同時,張家豐守護愛人、創造生命奇蹟的感人故事也傳遍了大江南北。2019年,張家豐榮獲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稱號。
「榮譽多了,責任更大了,就更不能忘本。」張家豐至今依然清楚地記得,那些曾在妻子張曉宇困難時伸出援手的人們:好心的醫生、熱心的病友,還有數不清的陌生人……
「曉宇是從『鬼門關』走過一遭的人。對我而言,現在能天天守在她身邊就是幸福。」張家豐說,「未來,我希望力所能及地幫助更多人獲得他們的幸福。」
(本報記者馬榮瑞常河)
展開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