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小學中文教科書曝光,看到上面的內容,網友:臉紅不已
在全世界文字拉丁化的大潮中,漢字作為整個東方文化的載體,也受到了很大的衝擊,雖然一度「廢除漢字」被推上了風口浪尖,但中國依然保住了自己的文字體系。漢字文化圈中的韓國、越南,紛紛廢除漢字,走上了文字拉丁化的道路,但日本在幾番躊躇之後,還是保留了漢字。
公元5世紀時,朝鮮半島的僧侶將中國的經書帶到日本,漢字就以這樣的方式傳入了日本。當時的日本僧侶就模仿中國的僧侶發音來閱讀經書,並在中國文章中間,插入日語獨有的助詞,便形成了一套「漢文」的書寫系統,在這之前日本一直是有語言無文字的,至此才算終於有了自己的書寫系統。
有了文字後,日本終於可以將自己的文化和思想記載下來了,其中尤為著名的就是《萬葉集》,被譽為日本的「國書」。翻開日本古典版的《萬葉集》,你會發現這完全就是一部由漢字撰寫的書籍,但中國人卻看不懂,怎麼回事呢?因為日本採用了「萬葉假名」的記載方式。
所謂「萬葉假名」其實就是日本採用的一種音標,因為當時日本的文化只有日語發音,沒有自身的記載形式,於是他們就給每一個日語發音對應上了相同諧音的漢字。舉個例子,「I Love you」如果用萬葉假名來寫的話,就成了「愛羅武勇」,也就是說借用了漢字的音和形,無關意義,最初常常是一個音可能會對應好幾個漢字,總之漢字是日語的一種載體。
之後萬葉假名逐漸演變成為今天的平假名,在將部分漢字拆分的過程中,就出現了新式日語,在所有漢字文化圈的國家中,日語的漢字與中國漢字最為相似,其中最容易理解的漢字大約有2136個。
近代以來,日本出現了一部分獨創的漢字,稱為「和製漢字」,日本最大的漢語字典為《諸橋大漢和辭典》,收錄了近5萬個漢字,戰後最常用的漢字大約有兩千多個。
隨著中國的強勢崛起,世界上的漢語熱不斷升溫,而日本一直是漢語學習最熱的一個國家,幾乎每個大學都設有漢語學科,高考時有一門就是漢語的閱讀與理解。所以日本小學生就開始學漢字了,畢業前必須要掌握1006個漢字,如果學不好,就會被老師怒斥:「這樣(漢字考試不合格)是讀不了大學的!」
日本小學中文教科書採用了中文翻譯模式,雖然日本一直是漢字的粉絲,在學習漢字的道路上一直努力,但中國漢字太博大精深,以至於他們常常一知半解,翻譯出來的文字,讓中國人看了臉紅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