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看過這樣的一段話:
委屈糾結會存在胃裡,暴躁會存在子宮裡,壓力會存在肩頸裡,鬱悶會存在乳房裡……
長時間的負面情緒擠壓就會讓身體得病,所以情緒的好壞影響了我們的心情、工作、生活,甚至生命……
01.停止批評和責難自己
不斷苛責自己,說喪氣話的人,通常是對自己不夠肯定的人。
要對自己溫柔點,是建立自信的第一步。
可以拿支筆列出你不斷在責罵自己的話語,並且自問看到這些話會有什麼感覺,這樣的責罵是否對自己有好處。
最後發現是沒有好處的。
因此,一定要下定決心停止這種責難。
如果一時還做不到,不妨先把注意力放在已經做好的部分,告訴自己做得有多好。
02.學習積極正面的自我對話
我們的內心都有一部投影機,每天讀出成千上萬的畫面與情緒,除了要停止負面的批評,還要積極輸入一些正面的鼓勵。
寫一張自己的履歷表,把所有的優點都列上去,每周瀏覽一次,作為自我對話的腳本,在忍不住要責罵自己之前,先想想看自己還有哪些優點,沒有想像中的糟。
03.每天問自己兩個問題
「我的人生有什麼是好的?」
「還有什麼事可以做?」
心靈文學作品《自尊心的六根支柱》作者布藍登則進一步建議,從這兩個問題啟發自己更有創意的對話,找到自己的價值,才能更肯定自我。
04.停止和別人比較,珍惜自己所擁有的
別再羨慕別人的太太比較漂亮;
或嫉妒別人比較會賺錢。
許多痛苦和不平就是從「跟別人比較」開始的。
不只是拿支筆寫下自己的優點,也列下自己所擁有的,和自己比,也學會珍惜。
一個人應養成信賴自己的好習慣,即使再危急,也要相信自己的勇氣與毅力。
01.保持工作、學習區域的整潔乾淨
收拾房間、整理衣櫃、洗衣服、書架上的書按自己的喜好重新擺放等等小事,都可以調節煩躁的心情。
02.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例如「早睡早起」。
晚睡影響心情,也會降低辦事效率,努力早起不如從逼自己「早睡」開始,當我們養成習慣,心情也會隨之變好。
03.整理待辦清單
做事有規劃,清單化的記錄會讓我們對一天的工作時間和收穫得到更好的把控,這種「獲得感」有的時候也會很好地激勵到我們。
04.不沉溺於社交網絡
人們會習慣性地將好的生活展現在別人面前,朋友圈的「光鮮亮麗」在無形中增加了我們的壓力。
所以少去窺探別人的生活,多花時間去做自己的事,幸福感也將相應增加。
05.做手工
掌握一項相對容易的手工活,重複和不用動腦的工作環境會一定程度上降低我們的壓力指數。
06.接納自己
通過不斷地了解、認識自己,從而愛上自己,不斷認識自己,使自己不會再輕易地被外界事物所打擾。
07.養成「記帳」的習慣
從梳理自己的花銷開始,培養自己做事有條理的能力,遇到事情才不會手忙腳亂、應接不暇。
08.放任自己的小任性
沒有必要時時刻刻都做一個滴水不漏的人。
偶爾容許自己放縱一下小任性:沒有什麼事是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兩頓。
09.認真生活
保持生活的儀式感,一個舒適、放鬆的氛圍可以把你迅速從焦慮中拉出來,不妨給自己刻意地營造一個可以讓你容易進入狀態的環境試試看。